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5天、30天、45天、60天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进行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45天及6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费、康复护理费用、NIHSS减少及Barthel指数增加值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效果。方法:将103例急性脑梗塞(72h内)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52例,丹参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厦治疗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化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对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控制并发症,治疗以脱水、降压、止血为主,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口服清热化痰息风、平肝潜阳中药治疗。21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莲  张志民 《四川医学》2009,30(2):181-18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给予临床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第3、4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卒中单元的模式管理和治疗。对照纽为成立卒中单元前普通病房牧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是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病死率、卒中后押郁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普通病房提高,住院病死率低,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其注射液治疗.疗程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聚斓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490-149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6ml,皮下注射,1次/12h)联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10天为一疗程。将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地较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血液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后统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于治疗28d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8.2±3.1)vs(21.6±4.3),P〈0.05;(14.3±2.6)vs(20.8±3.2),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62.5%,P〉0.05)。结论尤瑞克林有利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给予骨科全麻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控制液体输入量等措施。对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拔出尿管后排尿具有灼痛感,观察组出现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7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明显的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对于已经出现尿潴留的患者要给予护理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六一散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394例肛肠术后病人按照入院编号奇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定时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同时服用六一散;对照组仅采取定时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纽病人术后8小时的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0.66%,对照组为21.42%,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六一散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挤压排尿(Cred6)法在小儿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有效性。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Cred6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Cred6组术后给予Cred6,对照组不予Cred6。术后12h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发生尿潴留而需行导尿术,同时对其进行舒适度评分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术后两组患儿的导尿率和舒适度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d6组的导尿率和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Cred6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并可避免术中限制液体输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5月--2009年4月宫颈癌术后病人尿潴留52例采取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尿潴留,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尿潴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2%)高于对照组(22%)P〈0.05。结论:电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艳杰  沈红 《河北医学》2010,16(2):176-178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早期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均有产程延长、器械助产)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产妇于产后2h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0%,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经统计学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能改善膀胱肌肉组织的舒缩,排尿通畅,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泽蓉 《河北医学》2014,(5):846-84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的效果,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择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产后出血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的发生,使产妇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尿管后,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残余尿量、尿管置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宫颈癌术的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酚苄明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行阴道手术助产及会阴裂伤较严重的产妇426例,分为2组,每组213例。观察组(酚苄明组)产后即给酚苄明10mg口服,对照组产后暂不给药物干预。若产后6~8h小便仍不能解出,对照组即给新斯的明0.5mg肌注或足三里封闭。观察组再给酚苄明10mg口服。观察两组产后排尿时间,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4h及6~8h排尿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后尿潴留的治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6.4%,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酚苄明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用TVT-O治疗27例女性SUI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26例治愈,治愈率96.3%(26/27)。术中无盆腔血肿形成,无膀胱损伤,术后暂时性尿潴留3例(11.1%)。术后经1~6月随访,只有1例无效。结论:TVT-O操作简单、微创、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膀胱造瘘术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