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DSA检测,确定劲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换分为观察组(狭窄程度50%,共421例)及对照组(狭窄程度≤50%,共202例)。统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等,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初步选择危险因素,进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t检验及卡方检验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NIHSS评分可能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冠心病史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合并颈动脉狭窄,年龄和冠心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晓英  冯燕光  崔炜 《临床荟萃》2006,21(14):1008-1010
目的 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S组,后者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危险因素与ECCAS的关系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ECCAS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3%)(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CCAS程度显著正相关(rs=0.431,P〈0.01);老龄(OR=1.183,P〈0.01)、高血压(OR=5.456,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799,P〈0.05)是EC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同时行CAG和颈动脉DSA显示,ECCAS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严重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在老年冠心患者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及60例未患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5岁),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仪检查AAA发病情况,并对冠心病组AAA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AAA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15.1%vs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4.79;P〈0.01)和颈动脉狭窄(OR=3.29;P〈0.05)与AAA发病密切相关,糖尿病与AAA呈负相关(OR=0.15;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AAA发病率高,两者间有着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但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的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者156例,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青中年145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分析两组入选者颈动脉超声特点.按超声检测结果将1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在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男性、吸烟史、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同型半脘氨酸血症(Hcy)、高尿酸血症在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846,95% CI =1.293~2.636,P<0.01)、吸烟史(OR=1.277,95% CI=1.221~1.675,P<0.05)、高同型半耽氨酸血症(OR =1.845,95% CI =1.040~3.273,P<0.05)、高尿酸血症(OR=1.033,95%CI=1.010~1.057,P<0.01)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IMT增加、斑决检出、颈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等颈动脉超声特征性改变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有提示意义.年龄、吸烟、高尿酸血症是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有斑块组80例和无斑块组68例。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先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斑块组年龄、颈动脉IMT、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OR=3.546,P=0.035)、纤维蛋白原(OR=1.074,P=-0.01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最危险因素。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IMT增厚可反应颈动脉硬化程度;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2例,通过头颈部CTA或全脑DSA检查,测定血管狭笮程度,同时测定学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析其中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组Hcy水平均高于非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Hcy水平低于中度和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中度狭窄Hcy水平低于重度狭窄Hcy水平(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水平反映了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ACI组)、52例急性脑出血(AICH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ACI组、AICH组的血浆He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叶酸、维生素B,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CI组、AICH组血浆Hey水平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0.34,P〈0.01),与维生素B12水平也均呈负相关(r=-0.33、-0.29,P〈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e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均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HHcy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Hcy水平受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继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61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无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又分为一过性及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损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在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低血压25例、心动过缓25例,发生率均为40.00%。血流动力学损害者26例(42.62%),其中一过性6例(9.84%)、持续性20例(32.78%)。单因素分析提示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的因素有:重度狭窄(≥70%)、球囊后扩张、高血压病史、使用激光雕刻支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5.02、8.3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P均〈0.05)。结论CAS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给予充分的心电、血压、心率监测;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50-59岁女性冠脉造影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曹江  吴弘  秦永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388-1390
【目的】探讨50~59岁女性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疑诊为冠心病而住院的50~59岁女性患者17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吸烟史、高血压、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38%比7%、42%比2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组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比例分别为12%、35%、53%;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比例分别为35%、45%、20%。10gistic回归提示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是引起50~59岁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0~59岁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造影特点以多支病变,血管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136例ACS患者(ACS组)和12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患者(SAP组),2组行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测定,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同将ACS组再分为均质斑块组和非均质斑块组;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临床相关因素间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年龄、尿酸、炎性因子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均质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年龄校正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31,P=0.04;r=0.81,P=0.01),ACS患者中非均质斑块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以发生ACS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细胞间黏附因子-1(OR:1.15,95%CI:1.02~1.65,P=0.0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32,95%CI:1.20~1.68,P=0.04)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炎性因子是AC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平  余翔  张抗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9-22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70例(84.4%)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15.6%)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新"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颈动脉狭窄≥50%为依据,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315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远端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机体心、脑、肾等器官再次、致命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检测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重度颈动脉支架狭窄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患者87例.所有的患者首先经过CT血管造影(CTA)的筛选,然后再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对照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十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组(远端预处理组),采用对照、双盲研究,支架植入术后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与远端缺血处理组支架植入术前人口学与临床资料的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较对照组,远端预处理组手术成功率、保护伞使用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损伤明显减少(P=0.03),术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TNF-α、IL-6、IL-1β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脑损伤,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的发生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205名确诊缺血性卒中的老年保健对象综合临床资料进行TOAST分型,MSC-TA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颈动脉狭窄进行测定。结果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小血管病变最多(43.9%),不明原因(34.1%)及大动脉闭塞(19.5%)次之。96名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检出有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3.9%,不同TOAST分型间易损斑块的检出无差异(P>0.05),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易损斑块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保健对象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有自身特点,CTA作为无创检查能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进行准确评价,易损斑块亦是老年患者卒中发生重要机制,重视斑块的性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1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的单纯冠心病组(NGT组)110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受损组(IGT组)10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结果 IGT组HbA1c水平、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NGT组(P<0.05);IGT组重度狭窄(76-100%)及多支病变高于NGT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bA1c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对冠脉狭窄程度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HbA1c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且可作为其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  方法  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  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血管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7例TI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数目的特点及其与脑血管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91.8%),68例存在多血管受累(76.4%);血管病变部位以颈内动脉起始处(35.5%)及椎动脉起始处(28.2%)常见。高危因素越多,受累血管越多、动脉狭窄越重。结论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常为多血管受累,其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多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