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以拟多巴胺类药物为主。但随着病情进展和用药剂量的增加,PD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开关现象、异动症、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1])。FOG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步态障碍,表现为患者短暂  相似文献   

2.
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步态障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率接近50%。为有效应对和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选择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常见评估工具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探讨各工具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为正确地评估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的步行中断和严重的运动困难[1].FOG使得患者摔倒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前期研究采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伴有FOG的PD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些影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PD伴冻结步态患者分为对照组、平板组、音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及配伍。平板组、音乐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平板训练或音乐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平板训练及音乐干预。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冻结评分、起步时间、跌倒次数、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冻结评分、起步时间、跌倒次数、UPDRS-Ⅲ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平板组及联合治疗组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音乐组仅有UPDRS-Ⅲ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冻结评分[(1.58±1.48)分]、起步时间[(3.58±3.23)s]、跌倒次数[(3.52±5.79)次]、UPDRS-Ⅲ评分[(22.51±7.54)分]及MBI评分[(49.71±28.38)分]均显著优于平板组、音乐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能显著缓解PD患者冻结步态,减少摔倒次数,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3例PD伴FO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同时给予6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冻结步态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G问卷(FOG-Q)评分、步长、步频、步速、最大冻结指数值(FImax)、平均冻结指数值(FIavr)、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PD综合量表(UPDRS-Ⅲ)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FOG-Q评分[(12.5±2.4)分]、步长[(24.3±8.4)cm]、步频[(71.6±15.8)步/min]、步速[(19.9±7.6)m/min]、FImax(0.6±0.2)、FIavr(0.3±0.2)、BBS评分[(31.9±6.5)分]及UPDRS-Ⅲ评分[(16.5±5.2)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有FOG-Q评分[(13.7±1.7)分]、步长[(17.1±5.8)cm]及UPDRS-Ⅲ评分[(19.8±3.9)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可进一步缓解PD患者FOG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的冻结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在帕金森病等慢性病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冻结步态可能的运动学机制,量化冻结步态评估,完善冻结步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1].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一种发作性、致残性步态障碍,常发生在PD的晚期,治疗困难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恶化[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冻结步态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冻结步态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步态适应性是指通过改变步行方式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环境需求的能力,该能力对人们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安全地行走至关重要。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适应性通常严重受损,但是临床上鲜少关注帕金森病步态适应性的量化评估。本文从帕金森病的步态适应性障碍、评估方法和步态适应性的康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呼吁早期关注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可穿戴设备分析双脚运动参数,评估光线视觉提示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表现冻结步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3±7.8)岁,HY评分为3级。患者穿戴便携式设备在引导光线开和关两种状态下直线行走,并记录步长、步频、步速、最大冻结指数(FImax)和平均FI(FIavr)等步态特征参数。结果:引导光线开时,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长、步频、步速、FImax和FIavr等特征参数较引导光线关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穿戴设备可用于评估冻结步态,光线视觉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  相似文献   

11.
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 FOG)是一种可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阵发性步态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针对其发病机制以及病程中脑结构功能变化至今尚无明确的阐述。近年来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三维T1加权成像(3D T1-weighted imaging, 3D-T1WI)和功能MRI(functional MRI, fMRI)为主的多模态MRI技术广泛运用于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究,为探索FOG的深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研究显示,视觉、运动和认知网络的改变与FOG的发生紧密相关。笔者旨在通过查阅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模态MRI探索帕金森病FOG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当前FOG研究仍值得商榷之处,为今后通过多模态MRI更全面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心理状态及冻结步态问卷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月治疗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量表、冻结步态问卷、简易精神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冻结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巴塞尔指数、治疗后步态相关参数、治疗后认知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幻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Webster评分、步频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巴塞尔指数、步长、步速均增大,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增长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视空间和执行、抽象思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对改善冻结步态、认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联合暗示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的抗PD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12周。于干预前、后,应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和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高于同组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可以增加PD患者的步幅,加快其步速,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对改善冻结步态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在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7月在本院神经科帕金森病区住院并具有冻结步态症状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8月-11月本院收治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7d的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其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的步态冻结症状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估情况,将8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1(UPDRS-Ⅰ)评分、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2(UPDRS-Ⅱ)评分、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3(UPDRS-Ⅲ)评分、服用左旋多巴日总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分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Y分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酸值、H-Y分期是帕金森病伴步态冻结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的步态冻结症状与尿酸值、H-Y分期有关;且帕金森病伴步态冻结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非运动功能的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提取帕金森病患者步态运动学和时空参数,通过实验分析找到可以作为步态量化评估的特征参数,为医生提供康复评估的依据。 方法:本文采用基于刚体的虚拟标识点方法在受试者下肢解剖学关键点设置标识点获取其步态信息。受试者被分为开机组(DBS ON),关机组(DBS OFF)和对照组(Control),运动捕捉仪记录受试者多个步态周期的虚拟标识点三维坐标。提取包括关节角度、支撑相比率、双支撑相比率、步态周期时间、步频、步长和步速等在内的步态运动学及时空参数。对三组步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一元方差分析。 结果:各组间下肢各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支撑相比率、双支撑相比率、步长和步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随受试者症状的减轻,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步长和步速有显著递增趋势 (DBS OFFDBS ON>Control)。 结论:基于刚体的虚拟标识点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步态。提取出的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支撑相比率、双支撑相比率,步长和步速均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20min/次,2次/日,训练1周。利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收集试验组训练前后和对照组时空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运动学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包括前-后侧峰值、内-外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结果:(1)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步速及双侧步长均明显增加,步频、双支撑期明显减小,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优势侧步长、步频及双支撑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及跖屈最大角度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加,膝关节着地角度减小,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的阶段延迟,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膝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最大角度、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阶段、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优势侧(髋关节着地角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3例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PFG)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总结并分析3例首诊考虑帕金森病(PD),应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拟诊PPF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符合PPFG诊断,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应用司来吉兰疗效较好。PPFG的起病,存在多种途径。结论:PPFG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与多巴胺类药物相比,有更显著、持续的疗效。PPFG与PD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初级运动皮层组(M1组)及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组(L-DLPFC组),每组24例。M1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M1头皮处,L-DLPFC组将阳极放置在优势半球DLPFC头皮处,阴极均放置在对侧眶上裂,M1组及L-DLPFC组刺激强度为2mA,每次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电极放置位置与M1组相同,仅前1min内给予2mA的刺激。刺激治疗5d。于治疗前及治疗5d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的第3部分(MDS-UPDRS Ⅲ)、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3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1组、L-DLPFC组MDS-UPDRS Ⅲ、FOG评分、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M1组、L-DLPFC组MDS-UPDRS Ⅲ、FOG 评分、TUGT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M1组与L-DLPFC组MDS-UPDRS Ⅲ、FOG评分、TUG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势半球M1及L-DLPFC应用tDCS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