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效果。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卡托普利组19倒、厄贝沙坦组23例。卡托普利组:开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厄贝沙坦组:开始给予厄贝沙坦75mg,每天1次。血压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为目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hUAE,并于整个过程中反复多次观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的剂量,必要时加服利尿剂。结果UAE用自然对数值表示,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从(6.71±0.38)In降至(6.12±0.39)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从(6.78±0.45)In降至(6.23±0.48)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UAE下降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2.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130例急诊内科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修 《临床急诊杂志》2008,9(4):215-2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30例年龄70.5±5.9岁,NYHA心功能分级的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3组,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44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随访1年,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年住院次数,年住院日和死亡例数来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0.5年时联合治疗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间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LVEF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治疗组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心功能分级、LVFF、BNP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时联合治疗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BNP、LVEF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年住院次数及住院日、死亡数最少。结论早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CHF比单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在0.5年后出现,且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40例。均服药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38.4%,阿托伐他汀组有效率62.5%(χ^2=4.56P〈0.05);②两组治疗后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左心房内径增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血CRP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抗炎、抑制左心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酯预防高血压病并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观察组以坎地沙坦酯4—8mg/d,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为基础用药,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5);治疗后两组间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高血压病并房颤引起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对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房颤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以及血清BNP,Ang II,MMP-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 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 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NP,MMP-2水平及观察组患者血清Ang I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房颤发作,抑制左心房扩大,并能降低患者血清BNP,Ang Ⅱ及MMP-2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晨口服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6w末依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w末,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吲哒帕胺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期高血压病较单用吲哒帕胺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室快速起搏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实验犬心房颤动及心房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随机令为正常组对照组、cI—IF模型组和TMP治疗组。采用右心室快速起搏建立实验犬CHF模型。Butst刺激诱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n;tripn,LVEF)。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实验犬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allory’s三色法染色检测心房组织纤维比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桨血管紧张素1[和醛固酮的浓度,测定血清m型前肢原氨基末端肽(amino.tedllldall~eptldcoflype Ⅲ procollagen,PⅢNP)、层粘连蛋白(lalTlmln,I.N)和透明质酸(hyaltlronlcacid,HA)的水平。结果CHF模型组LVE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AF发生率、持续性AF发生率及AF持续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左右心房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加(P〈0.01);AF持续时间与左心房纤维比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84,P=0.018);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以及血清PⅢNP、H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LN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醛固酮水平均呈密切正相关(r=0.759,P=0.182)。治疗组LVEF较亡I-IF;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持续性AF发生率较CHF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G.05);左右心房纤维化程度较CHF模型组均有明显减轻(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可减轻Ⅱ-IF时心房纤维比的程度,这可能是其减少CHF时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洪英清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33-193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68例)服用厄贝沙坦片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痛患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D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减少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同时给普罗布考每次0.5g,每天两次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mg/d口服。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两纽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血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和MDA、uAE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普罗布考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比单用厄贝沙坦能更有效地减轻蛋白尿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18个月,试验组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18个月试验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内径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心内科诊断治疗的64例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转复时间、转复率、复发率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有较好地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4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104例伴有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 )、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Pmax -Pmin),比较两组心电图和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波离散度分别为(45.3±10.8)m s、(30.7±11.0)m s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Pma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max值,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LVMI值为(152.4±14.9)g/m2,与对照组(101.1±9.2)g/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P波离散度、Pmax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其可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提供关键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25),观察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共治疗24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左房内径(LA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对照组LAD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有效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而且缬沙坦能延缓左心房增大.  相似文献   

14.
王希宁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8-130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105例高血压伴阵发性AF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AF转复后随机分为3组:A组胺碘酮治疗组;B组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C组参松养心胶囊+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B组和c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A组(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B纽和C组明显高于A组(P〈o.05,P〈0.01),尤以C纽更为明显(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量效关系和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3例高血压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左室肥厚或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20mg组(n=30)、40mg组(n=30)、80mg组(n=31)和对照组(n=32)。各组均口服相同剂量和时间的胺碘酮,对照组避免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房颤复发例数、房颤发作次数、房颤首次复发时间及左室、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80mg组房颤首次复发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房颤复发例数与次数6个月内显著减少(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左房内径(LAD)在3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内显著缩短(P〈0.05)。20mg组、40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替米沙坦对预防房颤复发的效果不同,存在着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心室、心房重构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琪  翟茜  刘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04-630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观察4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分为两组各210例,Ⅰ组为并发PAF患者(疾病组),Ⅱ组为无PAF患者(对照组).将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118.24±11.04)ms比(105±9.6)ms,P<0.05];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48.02±10.29)ms比(34.82±8.66)ms,P<0.05].结论:Pmax及Pd可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PAF发生的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双腔起搏(DDD)起搏后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DDD起搏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30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DDD起搏后,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1次/d;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厄贝沙坦75~150 mg/d,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与胺碘酮组比较,厄贝沙坦+胺碘酮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左房顿抑情况及其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阵发性房颤组35例,持续性房颤组19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颤患者复律当日、3 d、7 d、1个月的左房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于复律当日检测血浆心钠素。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当日和3 d时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最大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肺静脉口血流频谱负向a波最大流速(PV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负向a波速度峰值(MVa)及左房壁局部组织多普勒a波速度峰值(LAVa)均低于复律后7 d和1个月(P均0.05),复律当日、3 d、7 d上述指标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和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复律当日LAF独立相关。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存在左房顿抑,房颤持续时间和血浆心钠素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简称触发性房早)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确诊的46例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起源部位和早搏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PAf患者(非高血压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组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来源于左心房(81.6%)。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374.1±31.5)ms明显短于高血压组非触发性房早[(443.6±32.6)ms,£=23.361,P〈0.001]及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395.7±38.2)ms,t=5.549,P〈0.001];PI(0.50±0.05)明显低于非触发性房早(0.63±0.06,t=22.544,P〈0.001),也低于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0.55±0.08,t=5.849,P〈0.001)。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起源于左心房,触发性房早PI明显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更易并发PAf。对于房早PI较低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处理房早,以防止P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