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发病时患者往往突然感觉外界景物或自身旋转,轻者闭目可止,重着如坐舟船,不能站立,或伴见耳呜、汗出、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在《内经》中对  相似文献   

3.
姚兰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4):242-243
梅尼埃病多发于中年人,以男性和脑力劳动者居多。其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呜,以突然发作,患者感到自身旋转或周围物体环绕自身旋转。患者常取一定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有时因惊骇而倒地,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时重时轻,时发时至,CT、脑电图、胃镜、消化道造影、肝功能等各项检查均正常。笔者自拟芎归粥治疗梅尼埃病103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目眩为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线模糊;头晕即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相似文献   

6.
林品章 《河北中医》2003,25(11):828-82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指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亦可以说眩晕是一组综合征 ,因为患者感觉到自身平衡障碍时 ,常伴有自身和 (或 )周围景物旋转感 ,可出现共济失调 ,身体摇摆不稳感觉 ,外周景物倾倒感 ,还有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一系列症状。眩晕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真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两种。真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指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所引起的自身旋转或外周景物旋转的感觉。多见于梅尼埃病或综合征、晕车晕船、耳部其他疾病。一般性眩晕是脑源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指有眩晕样平衡障碍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冷中秋 《河北中医》2012,34(8):1160-1161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缠绵难愈,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不定,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其主要表现为: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现代医学内耳性晕眩、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常表现为眩晕症状.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从中焦气机失畅角度探讨眩晕的病机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40-441
眩晕是患者目眩头晕,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站立不稳。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我院2002-2004年对眩晕患者辨证施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红栓  张峰  王双玲 《河北中医》2012,34(4):583-584
急性眩晕是急诊科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眩晕以急性起病,发作时视物旋转或感自身不稳、难以站立,伴恶心、呕吐,时有耳鸣,每于睁眼及颈项转动时诸症加重.它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2010-07-2011-06,我们应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42例,并与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4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导师胡志强教授从事神经内科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于眩晕一病,多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单纯用针刺治疗重度眩晕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眩晕,通常称为头晕眼花,是一种常见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站立不稳。本病时轻时重,兼见其他病症时往往迁延不愈。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法治疗眩晕,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其特点为病人自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眩晕。本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昏倒。常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等。  相似文献   

14.
眩晕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尤其以中老年为多见 ,其病因复杂 ,发病率高且易发作。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6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眩晕病人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2~ 6 8岁。发作通常有周围性或中枢性眩晕发作 ,也有其它疾病引起。周围性发作包括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等 ,症状是患者突然出现眩晕 ,视物旋转 ,伴有恶心呕吐或心悸胸闷 ,面色苍白 ,汗出或站立不稳 ,卧床休息如坐舟车 ;中枢性发作包括血管性病变、肿瘤等 ,症状通常为逐渐起病 ,伴有头痛或呕吐 ,或面部麻…  相似文献   

15.
<正>头部转动引起的颈部肌肉收缩,可引发多种头面部症状,它引起的力学机理是位置性眩晕的诱发原因。笔者用电针颈部阿是穴为主治疗位置性眩晕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制定: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变动而诱发;2眩晕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相似文献   

16.
<正> 耳源性眩晕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点。发作时:视物旋转,重者站立不稳,甚至摔倒,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喜闭目静卧,活动、转头、睁眼均使眩晕加重,可有耳鸣或听力降低。发作期一般为五至十天。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日、数月或一年,间歇期内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头晕、纳差、耳鸣等。参考古今治疗“眩晕”和“耳源性眩晕”的经验,自1977年以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耳源性眩晕30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病人眩晕症状反复发作。自2004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先后收治该类病人68例,为总结诊断治疗经验,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眩晕是常见病证。眩就是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往往同时存在,故眩晕并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伴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的感觉,以致站立不稳,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汗出、晕倒。”他还指出:“眩晕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即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某些脑部疾患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随师应诊,初步整理姜老师辨证治疗眩晕的经验为以下11法。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有的只感头昏、头重脚轻,统称眩晕。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眩晕可由于体位改变而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应用盐酸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颈性眩晕是指因某种原因导致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