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96例CIN伴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的CIN治愈率,1年后hr-HPV转阴率、CIN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CIN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的病毒负载量明显少于对照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CIN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术治疗CIN伴hr-HPV感染可改善CIN治愈率,提高hr-HPV的转阴率,降低CIN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姜小予 《中国科学美容》2014,(8):208-210,213
目的:对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子宫颈电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CI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用电刀锥切术治疗,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比较,两组差异不大,但切缘阳性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方面,对于CIN 1、2期的患者两组疗效相近,但对于CIN 3期患者的复发率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且出血量少,术后宫颈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但对于 CIN 3期的患者,为了减少复发,仍可选择传统的电刀锥切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高危型HPV感染合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杂交捕获二代(hybridcaptureⅡ,HC-Ⅱ)方法分别定量检测其宫颈HPV-DNA的含量,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 不同CIN分级的术前HPV含量差异无显著性(χ2=1.143,P=0.565).术后HPV转阴率47.7%(41/86).术后宫颈HPV-DNA含量下降幅度在50.1%~99.9%者占77.9%(67/86),其中下降幅度>90%者51例(59.3%);下降幅度<50%者占10.5%(9/86);未降反而上升者占11.6%(10/86).不同CIN分级的HPV变化幅度差异无显著性(χ2=6.418,P=0.170).术前HPV-DNA负荷量越高,术后HPV下降幅度越大(χ2=17.373,P=0.008). 结论 LEEP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HPV-DNA负荷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78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HPV转阴率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HPV病毒载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1年后,较对照组,治疗组的HPV转阴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CIN合并HPV感染疗效显著,HPV转归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频电波刀(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结果 ,分析TCT、HP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普通电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深度、切除组织面积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HPV阳性率、TCT异常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和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组织深度和面积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PV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TCT异常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用时短、术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术后进行TCT、HPV检测对于监测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细胞学检查阳性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和ECC阳性患者共249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24例,采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取的切除病灶范围;B组125例,根据宫颈移行带的分型采取不同的LEEP刀治疗方案:Ⅰ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入宫颈管内7~10 mm;Ⅱ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入宫颈管内10~15 mm;Ⅲ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入宫颈管内15~25 mm。结果 249例均成功利用LEEP刀完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切除术。B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宫颈塑型效果满意度、术后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A组,而两组在感染、术后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使其在不影响愈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保护宫颈机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5-05收治的80例CIN患者,所有患者予以LEEP刀手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7.50%,手术时间(5.34±2.14)min,术中出血量(8.45±2.56)m L,宫颈愈合时间(35.67±4.67)d,总并发症发生率3.75%,复发率2.50%。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CIN,治愈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合并高危HPV感染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数据,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线圈电切(LEEP)行宫颈椎切术,观察组采取冷刀下锥切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残留和复发情况、观察并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的HPV病毒载量。结果 观察组椎体高度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缘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残留和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HPV病毒载量的比较,和术后半年的HPV病毒载量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线圈电切(LEEP)行宫颈椎切术和普通冷刀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创伤程度相当,但后者具有较好的效果,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LEEP刀)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Ⅱ级(CINⅠ-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Ⅱ(CIN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EP刀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68例(观察组),单纯的LEEP刀治疗7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术后排液、出血、感染发生及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91.4%和9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刀联合外用溃疡散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32.76±4.53天)低于单用LEEP刀组(47.52±3.45天)(P〈0.05)。结论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LEEP)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Ⅱ(CINⅠ-Ⅱ)效果满意,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阴道流血流液,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EEP刀环形电切术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因宫颈病变行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多点活检病检阳性率较细胞学检查结果低,随机抽取HPV检测阳性的患者43例,行LEEP刀环形电切术,对比分析TCT、LEEP环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3例患者LEEP刀术后病检结果:炎症10例,CINⅠ 7例,CINⅡ12例,CINⅢ10例,微小浸润癌4例.LEEP与TCT检查结果符合率LSIL66.67%,HSIL94.44%,各型CIN的高危型HPV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CINⅠ3例,42.85%;CINⅡ10例,71.43%;CINⅢ11例,91.67%,癌共4例,100%.结论:当阴道镜下病理结果与TCT不符合时,行LEEP刀环形电切术病检,可提高CIN及早期浸润癌的检出率,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4—2013-11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随机分为LEEP组40例和CKC组32例,LEEP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KC组采用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结果 LE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治疗愈率92.50%,CKC组93.75%,两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与CKC比较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王德刚 《中国科学美容》2014,(6):178-179,208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煤矿事故中发生的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救治的在工作时间内受伤的煤矿工人,均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及不伴有系统损伤转入骨科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80例进行研究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手术疗法来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而观察组应用记忆合金内固定方法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Х^2=8.129,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达5.0%,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煤矿事故中发生的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 vs.129.7,90.8 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 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 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合并血管损伤的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应用小腿腓骨皮瓣交腿修复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合并血管损伤的胫骨骨感染及缺损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彻底清创,观察组给予腓骨皮瓣交腿修复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移植的皮瓣均成活,感染最终得到控制,随访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随访后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交腿修复合并血管损伤的胫骨骨感染及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好等优点,可恢复患者下肢行走功能,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指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且可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施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初次剖宫产术为改良新式剖宫产(观察组)56例,新式剖宫产(对照一组)38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二组)34例。结果三组再次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3±20.3)min,明显短于对照二组的(66.9±24.5)min(P〈0.01),但与对照一组的(55.5±25.3)min比较无差异(P〉0.05);盆腹腔粘连发生率观察组为7.1%,明显低于对照一组(34.2%)和对照二组(35.3%)(P〈0.01);重度粘连发生率观察组为0,明显低于对照一组(10.5%)(P〈0.01),但与对照二组(5.9%)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妇产手术影响最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椎管内肿瘤30例,采用半椎板治疗,选择同期行全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33.3%,对照组为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vs.26.7%(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11家哨点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开展HPV监测.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1种HPV亚型.不同年份HPV感染情况和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纳入14 569例患者,其中HPV感染3 552例,感染率为24.38%.21种HPV亚型中,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HPV-16(5.77%,840/14 569),HPV-52(4.71%,686/14 569)和HPV-58(4.52%,659/14 569).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5.40%(2 244/14 569),单一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92%(426/14 569),多重HPV亚型感染率为6.05%(882/14 569),其中多重HP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23.65,P<0.01).15 ~ 24岁和>54岁的患者HPV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91%(211/756)和27.73%(439/1 583),与其他年龄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4,P<0.01).结论 浙江省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多重亚型混合感染形势严峻,15 ~ 24岁和>54岁为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3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对照组160例,患者行常规单纯口服药物及外涂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AG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4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G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药物及外涂药物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