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亚低温疗法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脱水、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常规预防应激性溃疡。对照组受伤后3 h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亚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2周、1、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观察组的运动、针刺、触觉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体内IL-6、IL-8、TNF-α水平逐渐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降低速度较快,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中医"因虚致瘀理论"辨证结合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益气和血方药配合PELD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PELD治疗,观测并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周、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评分(VAS)、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均有40例患者获得随访,2组术后2周、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2组术后2周、2个月IL-1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周ODI评分、TNF-α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个月ODI评分、TNF-α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IL-1β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LD术后结合中医"因虚致瘀"理论辨证论治,可降低术后外周血TNF-α和IL-1β水平,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早期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2例KOA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均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膝关节锻炼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并观察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能够对KOA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免疫条件下血清IL-6、和IL-8、TNF-α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激素冲击组(24例)及非冲击组(34例),所有患者于伤后第1、3、7天分别抽取外周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血清IL-6、和IL-8、TNF-α含量的检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58例术后3周全部得到随访,其中17例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恢复(17例肌力进展≥2级,称进步组,41例肌力进展〈2级,称缓慢组)。损伤组在3次血清IL-6、IL-8、TNF-α水平检测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激素冲击组血清IL-8、TNF-α水平于伤后第3、7天两次检测均明显较非冲击组为低。同时进步组IL-6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但IL-8、TNF-α在第3、7天均较低。结论IL-6、和IL-8、TNF-α在脊髓损伤中均起重要作用,激素可明显抑制IL-8、TNF-α的分泌,但脊髓损伤后IL-6持续升高可能预示着脊髓损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结合髂静脉支架对Co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Cockett综合征伴DV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CDT联合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CDT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血管损伤程度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18,P=0.604)。所有患者随访36~40个月,无支架断裂、移位、塌陷、解体或穿破血管现象。观察组再阻塞率低于对照组(11.1%vs. 37.8%,P0.05)、一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88.9%vs. 62.2%,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Villalta评分、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再阻塞患者(P0.05),对照组再阻塞与无再阻塞患者血管损伤程度评分、血清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DVT近期疗效与单独的CDT相似,但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的CDT。CD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后发生再阻塞,可能与支架植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和导致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平肠汤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2019年 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20例 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平肠汤)和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各 6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 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改良 Mayo评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结肠镜评分及生存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0表达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明显优于对照组(73%),复发率(14%)低于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改良 Mayo评分(1.89±0.79)、主要临床症状积分(1.72±0.56)、Baron评分(1.37±0.49)均较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2.22±0.71)、(2.02±0.68)、(1.6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TNF-α、IL-6表达水平均下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IL-10表达水平上调,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 IBDQ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 2例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平肠汤治疗慢性复发型 U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下调炎症介质表达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黏膜愈合,明显改善 UC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疗程14d.现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IL-8和TNF-α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中IL-8和TNF-α浓度,抑制炎症细胞生成,对COPD气道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6、12、24、48 h四个时相点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lβ、IL-10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治疗组较烧伤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抗内毒素Fab'能抑制内毒素所诱导的TNF-α、IL-1β产生,同时调节血清中的IL-10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联外治疗法对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36)与研究组(n=136)。对照组采取中药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四联外治法(永磁旋振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中药直肠滴入)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L-6、TNF-α水平和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随访治疗后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输卵管双侧通畅,伞端无粘连)显著高于对照组(60.29%vs.19.12%,P0.05),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29%vs.61.76%,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妊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68±1.35)月vs.(3.71±1.18)月,P0.05),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29%vs.19.12%,P0.05)。结论四联外治能提高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减轻炎性因子对输卵管壁的伤害,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和梯度气压助动等),训练组比对照组仅增加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1个项目。治疗时间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I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IA感觉评分、FIM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患者62例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对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在不干涉临床治疗方案前提下,采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定为:急性脊髓损伤(受伤时间在1周以内),男女不限,年龄限定在18~65岁,根据临床查体结合MRI或CT检查证实为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2000年修订)的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下不存在任何运动和感觉功能)或者B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下不存在运动功能,但存在感觉功能).所有入选病例均获随访,并分别在受伤入院当时及第1次评估后1、3、6个月采用ASIA分级标准、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价脊髓损伤及恢复情况,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共入选62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2例;年龄18~41岁,平均24岁;A级损伤29例,B级损伤33例.A级损伤中,手术减压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减压患者(非手术组)的感觉、运动ASIA评分及FIM评分比值在术后各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损伤中,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手术前后感觉、运动ASIA评分、FIM评分的比值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组患者中,减压手术在伤后8 h以内(≤8 h)进行者,术前和术后感觉、运动ASIA评分、FIM评分比值与在伤后8 h以外(>8 h)进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级损伤,手术减压时间点的选择对损伤的脊髓功能恢复影响差别不大,考虑到护理的方便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要求,可以选择减压内固定手术;对于B级损伤,应该尽早进行减压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72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早期手术治疗(≤72h)17例,晚期手术治疗(〉72h)15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2组术后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是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72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ng/L、(8.15±2.28)ng/L、(1.68±0.31)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全麻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各组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2组在T1、T2时血清IL-6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T3、T4时PK组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可有效减轻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血清IL-6释放、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18例干细胞组患者均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0 d左右在外院接受过BMSC移植治疗,连续3次,间隔时间为7 d,平均疗程(21.0±1.3)d;移植细胞数量为5×107~2×108,移植途径为静脉注射,移植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选择同期在康复医学科治疗的18例未接受过干细胞移植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3个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均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康复治疗前,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患者FIM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1和1.17,P均〉0.05)。干细胞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IM和ADL评分均高于康复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和3.75,P均〈0.0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IM和ADL评分均高于康复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和3.24,P均〈0.05)。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IM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68和2.94,P均〉0.05)。结论 BMS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短期内观察疗效不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顺尔宁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介质及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及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及IgE浓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减压固定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6年-2009年1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均为受伤后24h以内。比较同期8例受伤72h后手术治疗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采用ASIA评分,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患者随访时间均〉3月,结果显示急诊手术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减压固定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ehondroitinase ABC,ChABC)置管灌注治疗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单纯脊髓横断组(n=10)、ChABC置管灌注组(n=1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只切除T7-8椎板,不损伤硬脊膜;在横断节段下方蛛网膜下腔放置PE-10导管灌注,单纯脊髓横断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d灌注,连续10 d;ChABC置管灌注组给予ChABC 6μl/次灌注,隔日1次,共5次。大鼠脊髓损伤术后1~8周,1周1次,12~24周,2周1次,进行行为学评估;24周时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结果(1)行为学评估:损伤后3周内,评分均在8分左右[单纯脊髓损伤组为(6.5±1.14)分,ChABC置管灌注组为(9.0±2.20分)],3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有明显提高,并于14~16周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22~24周时稳定在10周时的水平。单纯脊髓横断组的最高评分为(11.0±1.47)分,ChABC置管灌注组的最高评分为(30.0±4.55)分,正常组的评分为53.5分。假手术组术后2周时的评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周后ChABC置管灌注组的评分高于单纯脊髓横断组(P〈0.05)。(2)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检测:术后24周时,所有脊髓横断组中均未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SEP)波形。结论ChABC置管灌注治疗后,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端的神经细胞功能,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动物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 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2.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随访时均有丢失(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矫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丢失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置钉容易,同时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与出血,减轻了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