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DIS组患者及5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小关节退变情况、小关节角、小关节对称度、小关节积气及小关节形态等指标进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66例DLS患者均有Ⅰ~Ⅱ度的椎体前滑脱,相应的椎体小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和对照组CT资料对比分析,DLS组小关节角明显偏向矢状位,小关节不对称率偏高,小关节积气明显,线形小关节多见,且差异显著。结论MSCT能提供详尽的腰椎形态学及密度方面的改变.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腰椎退变性滑脱常因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引起,是诱发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多排CT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在该病诊断方面的诸多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排CT对下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锐 《北方药学》2012,9(8):52-53
目的:比较PLIF与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A组13例)和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改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B组15例)。结果:28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实施PLI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36和1.48;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6.9%,术后恢复至14.6%。实施改良TuF患者,Prolo功能和症状评分分别为1.75和1.63;术前腰椎滑脱角为45.2%,术后恢复至26.3%。结论: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牢固稳定,在保持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改良TLIF优于PLIF,但临床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周建鸿  祝乾清  杨光 《贵州医药》2010,34(9):822-823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椎弓根完整的脊柱滑脱,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长期的椎间盘、关节突、周围关节关节囊的退变而导致的椎间关节不稳,脊柱对抗剪力的能力下降,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去仅行全椎板减压,侧隐窝松解术来治疗,虽然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了滑脱椎体的进一步加重.自椎弓根技术应用以来,滑脱复位与植骨融合使疗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院从2006-12-2010-05对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前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脊柱滑脱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因腰椎退行性变引起,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9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检查体会,旨在为今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腰骶角测量价值。方法 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站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患者侧位腰骶角度和椎体滑脱距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骶角与腰椎体前向位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腰骶角的大小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及椎体滑脱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测量腰骶角大小可为临床正确评估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提供更多参数。  相似文献   

7.
陈云生  廖琦  陈路 《江西医药》2008,43(12):1440-1442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主要是由椎间盘、关节突的退变所致的腰椎退变性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及下肢神经压迫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Smad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JEDA801D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髓核组织及12例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对照组均系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实验组TGF-β1和Smad3累计光密度值分别为(62.79±18.53)、(32.72±13.41),显著高于对照组(39.07±19.76)、(20.95±6.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TGF-β1和Smad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滑脱分度对两种蛋白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 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发展过程,调节该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变性滑脱在CT影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前者即合并椎弓崩裂的椎体滑移;后者是指不伴有椎弓崩裂而常伴椎小关节、椎间盘及椎体退行性变的椎体滑移,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腰椎退行性变引起,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X线平片能直观显示腰椎退行性滑脱,是诊断本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不能显示椎管内外某些结构受累情况,如硬脊膜囊、侧隐窝、神经根、椎间盘的改变。CT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以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炎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规律.方法 对983例腰椎退变患者X光及CT片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退变及退变性腰椎失稳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节段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率.结果 983例腰椎退变患者中,腰间盘退变率最高(65.1%),其余依次为椎体(53.4%)、椎小关节(35.5%)、韧带(28.4%)、腰椎失稳(25.7%);40岁以下为腰椎退变低发生年龄,且以椎间盘退变为主,40岁以上为腰椎相关结构总体退变高发生年龄;男性椎间盘、椎体退变率高于女性,椎小关节、韧带退变率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女性腰椎失稳率高于男性;L4-5节段的退变率最高(73.1%),其余依次为L5-S1(62.7%)、L3-4(48.9%)、L2-3(30.8%)节段.结论 腰椎退变伴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其不同结构退变规律并不一致,但在退变过程中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诱发、加速和加重彼此退变的进程,充分了解腰椎相关结构退变规律,对临床预防、诊治腰椎退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结果115例中腰椎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者83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腔“真空”征45例,软骨下骨硬化改变35例,关节囊与相邻黄韧带增厚钙化者18例,退变性滑脱者8例。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应引起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针对临床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患有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采用有限减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椎管减压、固定椎弓根及植骨融合术的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腰椎经临床手术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Prolo评分及治疗前后患者腰椎滑脱率情况。结果在产生滑脱度不同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VAS评分、Prolo评分、滑脱度等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退变性腰椎滑脱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具有更为显著地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包括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临床主要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源性腰痛及退行性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症CT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表现,研究腰椎滑脱的CT特征,探讨其病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16例121个滑椎CT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滑脱部位、程度、硬脊膜囊受压程度及小关节面倾斜角进行测定。结果CT扫描显示腰椎峡部裂、椎小关节退变、椎管前后延长或椎管狭部裂、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呈双边影、小关节间隙倾斜角变小,占75%以上,椎间盘、脊柱周同肌肉及韧带退变也是重要因素。结论腰椎滑脱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患者均给予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椎体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8~182 min,术中出血量155~304 ml,住院时间为8~17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11~30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9)分比(8.3±1.1)分,P<0.01]。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 CT重建显示椎间融合器内有连续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移动,而滑脱椎弓峡部是完整的。目前认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人采用减压加融合术优于单纯减压术,但对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达到牢固融合仍存在争议。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56例,其中资料完整获随访者48例,采用单纯减压加融合术者29例,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对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多采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受限,可引起邻近椎间盘压力增大,退变加速,导致不稳和狭窄出现。故Sengupta等[1]提出了"动力稳定"的新概念。腰椎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征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olo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创伤较小且固定牢靠,滑脱率低,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