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条件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状况及人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常规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方法检测了西藏7地(市)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血样3214份及23例住院附红细胞体病患者血样或骨髓标本中的附红细胞体.结果 3214份标本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3.2%,男性、女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3.3... 相似文献
4.
人附红细胞体电镜下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附红细胞体电镜下的形态特点邰秀珍杨殿相1苏秀兰2白建文3(内蒙古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1.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细胞化学教研室,3.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关键词附红细胞体;人;超微结构中图法分类号R372近年来,观察人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附红细胞体流行状况。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中国2001—2012年发表的有关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64篇文献,入选44篇。附红细胞体感染在我国分布广范,人群平均感染率为41.88%,动物平均感染率为62.51%。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结论我国为附红细胞体高感染地区,开展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研究对其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
绍例1患者,男,9岁。因发热、咽痛5天来诊,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查体:T38.8℃,神志清,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WBC16.1×10^9/L,N0.84,L0.16,Hb125g/L,胸片未见异常,肝胆胰脾B超正常。初步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利巴韦林、头孢拉定静脉滴注3天,体温持续不下降,加用阿奇霉素静滴2d,体温仍在39℃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内蒙古西部地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1996年,采用涂片染色法调查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和乌兰察布盟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结果表明:调查1529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3532%,感染强度以轻度感染者为多,占感染者的8962%。与附红细胞体感染有关的流行特征表明:性别组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夏秋季节感染率高于冬春季节;农牧区感染率高于城镇;疾病状态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基本健康组,感染率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以老年组感染率最高,幼儿及少年组感染率低。本文还对附红细胞体在人末梢血液和骨髓内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用附红细胞体分别感染FMMU白化豚鼠和普通花色豚鼠,同时测定两组豚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FMMU白化豚鼠的免疫学特性与病原体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对人附红细胞体比普通花色豚鼠敏感。封闭群FMMU白化豚鼠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普通花色豚鼠,对病原体敏感性高于普通花色豚鼠,更适于建立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人附红细胞体在肿瘤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并初步分析感染因素。 方法 2016年8月—2018年7月从就诊人群中随机抽样,获得肿瘤组106人和健康体检组114人,采集EDTA-K2抗凝全血,采用瑞氏染色法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染色,以二者皆为阳性确定为人附红细胞体感染,并收集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干预治疗情况等信息,运用χ2检验对阳性率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33.02%和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5,P<0.001);肿瘤患者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不同系统肿瘤、是否经过干预治疗、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因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白细胞计数增加组中感染率出现了增高的趋势(χ2=2.885,P=0.089),健康体检组中儿童与成人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2,P>0.05)。 结论 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附红细胞体感染,但肿瘤患者比健康体检者更易感染人附红细胞体;肿瘤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能存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情况;肿瘤患者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与是否经过干预治疗、肿瘤系统类别、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健康体检者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地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的3个区各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作为调查点,血涂片镜检附红细胞体.结果 共调查1603户的3003人.人群附红体的标化感染率为17.81%,3个区的标化感染率分别为29.50%、11.89%、7.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4,P<0.05),且有从中心城区向郊区降低的趋势(χ2=173.88,P<0.05);男女感染率(经年龄标化)分别为16.50%和1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年龄组感染率中以10~19岁组最高,与其余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9,P<0.05).感染人群总的平均感染度为1.66%,3个区的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06%、1.20%、1.04%(F=8.19,P<0.05);年龄、性别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P>O.05;t=1.76,P>0.05);感染者具有家庭聚集性分布(χ2=96.95,P<0.05).结论 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年龄分布差异和家庭聚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奶牛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奶牛附红细胞体对兔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奶牛附红细胞体及被鼠转接的奶牛附红细胞体,腹腔接种连续7d静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的新西兰兔,采用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的方式,观察附红细胞体在兔体内的出现及消长规律。结果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奶牛附红细胞体经小鼠转接后,可以造成兔感染,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附红细胞体在兔体内的首现期、高峰期、消失期分别为接种后的第5天,第6—7天和第9天。结论附红细胞体的宿主特异性可被打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感染附红细胞体对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方法测定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红细胞的ATP酶的含量降低,SOD值略有下降,RBC-C3b花环率下降,RBC-IC花环率升高。结论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导致其破裂溶血、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同时破坏膜表面的C3b受体,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成人附红细胞体病,分为4型:太少受邪,营卫不调型,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少阳、阳明合病,邪热炽盛型,用加味白虎汤治疗;邪达膜原,热邪久羁型,用柴胡达原饮治疗;气阴两伤,病邪留恋型,用加味竹叶石膏汤治疗.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1岁,于2014年2月25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不详,当时全身皮肤瘙痒,当地医院给予“罗红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口服及静滴治疗发热,“龙胆泻肝丸”治疗皮肤瘙痒。间断治疗1月余,发热好转,皮肤瘙痒减轻。入院前1个多月,患者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尿黄、厌油、恶心,未治疗。入院前半个月在私人诊所服用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5剂后皮肤瘙痒进一步减轻,但乏力、纳差、恶心、厌油加重,尿黄赤,偶有发热(未测体温)。住院后肝功能检查:ALT 809 U/L、AST 826 U/L、ALP 286 U/L、GGT 244 U/L、总胆红素( TB )271.6μmol/L、直接胆红素(DB)175.6μmol/L,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余阴性。患者既往健康,不饮酒。查体:T 38.6℃, P 88次/min。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均可触及约3 cm,质软,无触痛,肝区有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①药物性肝炎;②发热原因待查。诊疗经过:入院后实验室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32 mm/h;尿液检查:胆红素(+++),余正常;肿瘤四项CA125134 U/L、余正常;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 CRP)、肾功能、血糖、凝血酶原时间( PT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均正常,甲、丙、戊肝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抗体、抗HIV、RPR、风湿三项、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肺炎衣原体及支原体抗体、肥达试验、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布氏杆菌病检测均阴性。2次血培养均阴性。骨髓涂片检查示:感染性骨髓像、培养无细菌生长。心电图、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肝、胆、脾B超检查示:肝脾体积增大、胆囊炎及胆囊壁水肿、极少量腹水。胸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