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 MRI 检查成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变化,为腰麻穿刺提供信息。方法120例病人术前行腰部 MRI扫描:正中矢状面测量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并按脊柱单元分区。结果120例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无明显相关;范围在 T12-L2-3水平,主要集中在 T12-L1(15%)、 L1 U (21.7%)、 L1 M (23.3%)和 L1 L (18.3%)之间,8例位于 L1-2水平以下,其中1例女性在 L2-3水平。结论 MRI 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成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为腰麻提供信息,避免穿刺时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RI图像研究无脊柱脊髓畸形的成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用1.5T MRI机使用T1加权、正中矢状位自旋回波扫描,对1179例病人圆锥末端的位置进行观察。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1/3(范围:T12的中1/3-L3的上1/3),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01),各年龄段无差异(P>0.05)。结论:本组成人人群中圆锥末端的位置从T12的中1/3-L3的上1/3,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对麻醉和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50例经磁共振(MRI)成像诊断为脊髓囊变。发现脊髓发生囊变主要与脊髓受压的面积有关,大范围的压迫脊髓,囊变不易产生.而小范围的锐性压迫如间盘突出等很容易造成脊髓囊变。MRI能早期发现这些锐性的压迫,为这类患者尽早采用适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MRI诊断脊髓囊变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0例经磁共振(MRI)成像诊断为脊髓囊变。发现脊髓发生囊变主要与脊髓受压的面积有关,大范围的压迫脊髓.囊变不易产生,而小范围的锐性压迫如间盘突出等程容易造成脊髓囊变。MRI能早期发现这些锐性的压迫,为这类患者尽早采用适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硬膜窦闭塞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窦闭塞的MRI诊断价值。方法:15例硬膜窦闭塞病例,用1.5T超声型磁共振机行自旋回波序列横断面、冠状面的T1WI、T2WI扫描。13例行横断位FLAIR序列扫描,2例行冠状位FLAIR序列扫描。2例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20ml(钆喷酸葡胺469mg/ml)后行磁共振静脉成像,7例行造影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全部有3D-PC法行磁共振静脉成像,其中2例尚行DSA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在T2  相似文献   

6.
李坤成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781-782
脊髓疾病主要包括肿瘤、多发性硬化(MS)、炎性病变、血管病变、脊髓损伤和脊髓脊柱先天性畸形等。传统X线平片检查,对脊髓疾病诊断的帮助不大;X线椎管造影经腰椎穿刺向椎管内注入对比剂,取头低位摄影,根据对比剂受阻的部位和形态可间接评估脊髓及其病变。由于脊髓被椎骨所包围,难以透过超声波,脊髓的超声检查受限。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脊髓损伤患者90例,其中男6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岁。应用GE Signa contour 0.5T(40例)和SIEMENS Open 0.2T(50例)磁共振机,脊柱表面线圈,自旋回波序列做轴位和矢状位T1WI、T2WI扫描,其中10例加作冠状线圈。结果:90例患者共发现各种脊髓损伤106例次,其中脊髓完全、不完全性横断14例次(占13.2%),水肿11例次(10.4%),挫伤、出血27例次(25.5%),受压、扭曲27例次(25.5%),软化16例次(15.1%),萎缩11例次(10.4%)。结论:MRI表现能反映脊髓损伤的形态和病理改变,是评价脊髓损伤的好方法,不仅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脊髓圆锥低位43例;脊髓终丝增粗25例;脊椎裂38例;脂肪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22例:脂肪瘤17例;脊髓纵裂13例;脊髓空洞症6例;皮样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5例。结论:MRI可明确判断脊髓圆锥位置,终丝粘连部位,明确脊髓栓系的原因,可准确显示伴发的脊髓畸形,对脊柱和椎体畸形也能较好显示,是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chizas形态学分型和硬膜囊面积测量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效能。方法 随机选择因腰腿痛就诊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chizas形态学分型和硬膜囊面积测量2种方法对腰椎磁共振结果进行分级,比较两组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和复测可靠性。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分析2种分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Schizas形态学分型和硬膜囊面积测量2种方法的组间一致性良好。2种分级方法的复测可靠性良好。Schizas分型诊断结果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测量分级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hizas分型和硬膜囊面积测量都是可靠的分级系统,2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估腰椎管狭窄症。与硬膜囊面积测量相比,Schizas分型的临床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MRI对脊柱脊髓损伤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0例脊柱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粉碎骨折(4例)、压缩骨折(40例)、骨折脱位(3例)、椎间盘损伤(29例)、附件骨折(3例)、韧带断裂(1例)、脊髓受压变形(12例),脊髓信号异常(21例)。结论MRI在显示脊柱序列、脱位、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治疗、随访和病理证实的51例脊柱转移瘤进行T1WI、T2WI、T2w1/STIR、DwI序列的MRI扫描,研究其在MRI各序列的表现,比较各个序列的病灶检出率,对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在DWT上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IISion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朵51例脊柱转移瘤爱累椎体32O个,胸椎最多,其次是腰椎:全椎体受累65个,38个椎体伴压缩性骨折,83个椎体附件受累,11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例椎间盘未见异常。T1WI上256个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113个椎体呈混杂信号,46个椎体呈高信号,T2WI/STIR上280个椎体呈高信号,DWI上所有椎体为高信号。T1WI、T2WI/STIR和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丁2WI,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在b=500s/mm。时,病变椎体的ADC值高于正常椎体的ADC值,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MRI的多序列戍像相互印证和补充,更能准确发现病变和判断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低场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低场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其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63例经MRI诊断,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完整资料,并将病灶的形态,边界及信号等按病理结果分类,统计。结果:神经鞘膜肿瘤的特点:(1)以长T1,长T2信号为特征(类似于CSF);(2)肿瘤易出现囊变,坏死;(3)增强后部分病坏环形强化或有小点状及裂隙状不强化区。脊膜瘤的特点:(1)好发于女性(90%),且40岁以上多见(85%);(2)以等T1等T2信号为特征,病灶出现宽基底,及“硬膜尾征;(3)出现半圆形或子弹头状外形。低场强MRI定位准确率92%,定性准确率仅54%。结论:低场MRI能多轴位扫描且能准确反映肿瘤与周边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对椎管内肿瘤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手术方法与手术疗效。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三维上肿瘤均在髓内方可诊断为脊髓髓内肿瘤。结果:髓内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肢体感觉麻木、疼痛,早期括约肌紊乱不明显,病情加重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手术全切除35例,大部切除1O例;病理报告前三位是星形细胞瘤20例,室管膜瘤13倒,脂肪瘤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40例,改善不明显6例,加重8例,手术死亡4例;随访46例,4例死亡,5例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特异性高,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掌握时机,尽早力争全切。对恶性和未全切肿瘤行放疗,疗效显,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杨硕 《医学综述》2014,20(17):3183-3185
胎儿脊髓圆锥是指胎儿脊髓下段呈圆锥形的结构,其末端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都可以观察妊娠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及形态结构,这对早期发现脊髓先天性疾病、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指导新生儿腰椎定位穿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研究的历史及影像学在胎儿脊髓圆锥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大鼠胸髓完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和损伤组(n=3)采用BBB评分进行后肢功能评估,并运用3.0TMRI技术对大鼠胸髓进行成像,观察正常大鼠胸髓的形态结构及胸髓损伤后缺损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评分显示了损伤后大鼠后肢肌力恢复过程;3.0TMRI成像技术显示大鼠胸髓的矢状面、横切面形态结构及损伤后脊髓的状况。结论:3.0TMRI成像技术有助于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缺损情况,并与BBB评分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刘璐 《医学综述》2012,18(23):4032-403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人体功能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颈髓DTI研究显示,颈髓各个节段的平均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是有差别的。对于颈髓病变,DTI不仅可以显示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不了的病理学改变,还可通过纤维示踪技术直观地显示纤维束方向及其完整性的改变,为颈髓疾病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开拓了新的前景。现全面介绍DT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表皮样囊肿3例,T1、T2加权显示各种不典型信号类型;脂肪瘤2例,T1加权示高信号,T2加权衰减为中等信号;髓内肠源性囊肿1例,T1加权显示低信号,T2加权示高信号。结论 除脂肪瘤外,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缺乏典型的特征。MRI诊断应当结合发育异常病史、病理学和病原学。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蓉  李玮  王玮  黄进  郭炜  秦越  熊小双 《医学争鸣》2009,30(21):2431-2434
目的:结合病理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其MRI表现的判读水平.方法:搜集我院近3a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1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照手术与病理结果分析不同类型血管母细胞瘤MRI的特征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者共16例,大脑半球1例,椎管内髓内3例,小脑半球、延髓及颈段脊髓多发病灶1例.颅内病变中,12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6例表现为实质型;脊髓病变中,2例表现为实质型,1例为大囊小结节型.MRI平扫大囊小结节型囊液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壁结节呈等信号,实质型病变呈混杂信号,病变内部及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性病变显著强化,囊壁及囊液无强化.病理证实壁结节及实性病变由致密的毛细血管网或海绵状血管网组成;囊液由血浆外漏所致,囊壁多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结论: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生长方式与其病理基础相关,明确其病理基础,可进一步认识其MRI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