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观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椎动脉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复杂,椎动脉狭窄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及其毗邻关系。本文简要介绍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技术、方法、临床价值,并与其它血管造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栓子包括内源性栓子和外源性栓子,如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羊水栓子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重组间距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MSCTA检查的PE患者分别行10%、50%、70%横断位重叠重组,并将上述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比较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PE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98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柃塞,3种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及对应的MPR图像栓子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50%和70%重组间距的图像优于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与70%重组间距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 50%重组间距较10%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能明显提高肺段、亚段PE的显示率,而进一步提高重组间距到70%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亚段肺栓塞诊断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讨亚段水平周围型肺栓塞的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GE ligtspeed 16)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屏气时间长短,设定3组扫描参数。结果:CT诊断肺栓塞31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9例。3组扫描参数均可清晰显示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子。高质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成像质量最高,常规扫描模式次之,高速扫描模式再次之。结论: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选择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急性肺栓塞诊断可以达到亚段水平。2组常规扫描模式更为适宜PE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及其限度。方法52例肺栓塞均行SCTPA检查。SCTPA扫描时间为0.8 s,扫描层厚3 mm,螺距1.5~2.0,重建层厚1 mm,重建方法包括M IP、MPR和SSD。结果统计52例肺栓塞的2898支血管,其中927支血管SCTPA检出肺栓塞直接征象,约占32.0%;1302支段以上肺动脉中,728支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1896支亚段肺动脉中,199支显示直接征象。平扫显示间接征象共113例次。结论SCTPA是一种高效、无创性的肺栓塞检查方法,对段以上肺栓塞不仅可做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且可定量分析,但对亚段以下肺栓塞的诊断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老年患者行螺旋CT 血管造影及二维或三维重建.CTPA 扫描参数取层厚2.0 mm,螺距1.5,用SmartPrep 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 64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40例确诊为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850支.CTPA确诊36例,4例共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CTPA 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行MS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MS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并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MS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甚至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斑块显示良好,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搭桥血管及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颈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颅颈联合动脉成像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以及准直与螺距的最佳匹配方案。方法 (1)19名志愿者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以时间密度曲线峰值之前4 s 处对应CT 值的平均值作为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2)40名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 A 组(准直1.0mm,螺距1.750)和 B 组(准直2.5 mm,螺距0.625),评价三维血管质量,探讨准直与螺距的恰当匹配。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 t 检验(双侧,α=0.05)。结果 (1)19例时间密度曲线峰值之前4 s处对应 CT 值的平均值为75 HU。(2)按照三维动脉质量评分标准,B 组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额顶升动脉、终末支的评分分别为(2.85±0.37)、(2.64±0.49)、(2.29±0.72)、(1.70±0.98)、(1.07±0.94)分,A 组分别为(2.40±0.50)、(2.31±0.47)、(2.70±0.57)、(2.35±0.75)、(1.96±0.89);B 组对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等大动脉的成像质量较佳,血管边缘光滑、锐利,A 组对大脑中动脉、额顶升动脉及终末支动脉等小动脉的细节显示清晰。A、B 两组间的三维动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1)追踪触发技术可更好地显示头颈部血管。对比剂注射流率3.5 ml/s 时,触发阈值为75 HU 的图像质量较佳。(2)颅颈联合 CT 血管造影采用准直1.0mm、螺距1.750优于准直2.5 mm、螺距0.625,这种匹配方式对小血管显示较佳。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及其演变,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计124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分为急性(aPE)、慢性(cPE)和慢性合并急性(c aPE)3类,并与临床标准对照。2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117支(9.43%),锐角附壁型226支(18.21%),钝角附壁型576支(46.41%),完全闭塞型215支(17.32%);管腔突然狭窄93支(7.49%),腔内网状改变14支(1.13%)。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34例(49.28%)、29例(42.03%)和6例(8.69%),65例(94.20%)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问隔偏移、“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栓塞支数明显减少,a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2.
赵殿江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38-1041
目的:评价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时,不同经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方法:55例临床可疑PE患者,作了CTPA检查,6位不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地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间的一致性.3位放射科医生3个月后第二次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内的一致性.PE的表现分为阳性、阴性和难以确定.读片者一致性用百分比及Kappa系数表示.结果:6位读片者判定29~31例(平均29.2例)患者CTPA为PE阳性,1~5例(平均3.0例)患者CTPA为难以确定.6位读片者在48例(87.3%)患者CTPA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5位读片者在4例患者(7.3%)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4位读片者在2例患者(3.6%)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3位读片者在1例患者(1.8%)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诊断PE上,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1).以每个肺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5%,Kappa值为0.74);以肺叶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9%,Kappa值为0.78);以肺段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中等"(75%,Kappa值为0.59).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同一读片者内的平均一致性"非常好"(96%,Kappa值为0.93).结论:在CTPA上诊断PE时,经验不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3D 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 CT机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结果 10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1例有血管样条索影自主动脉向病灶内延伸;MIP-SCTA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4条异常血管中的13条,且清楚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形状. 结论 MIP-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16排CT肺动脉血管造影扫描,图像采用扫描层厚1mm,重建间隔为0.8mm,注射速率采用4.0mL/s获得容积数据进行MIP及VR重建。结果:4例均能显示部位,肺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单支或多支栓塞,3例有胸腔积液,1例有肺梗塞,1例有心包积液。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MSCTPA是明确诊断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雪  孙晓楠  赵殿江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00-120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CT肺血管成像(CTPA)肺动脉CT阻塞指数和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3例临床疑诊的APE患者中,行CTPA、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确诊为APE并且无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32例。采用肺动脉CT阻塞指数评价肺动脉栓子数量,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评价高于和低于不同阻塞指数值(35%、45%、55%及65%)时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T阻塞指数与PaCO2、PaO2、P(A-a)O2及SaO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63、-0.425、0.608和-0.358(P<0.05)。分别以CT阻塞指数35%、45%、55%及65%为阈值,在高于和低于这4种阈值时PaCO2、P(A-a)O2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35%、55%及65%这3种阈值时,P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55%及65%这2种阈值时,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基础心肺疾病的APE患者,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有相关性,以PaCO2和P(A-a)O2能更敏感地反映肺动脉阻塞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Qanadli等提出的CT阻塞指数在定量分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确诊、经溶栓或(及)抗凝治疗并治疗后以CTA随访的患者55例,随访时间为1-6周.治疗前后采用Qanadli栓塞指数评价PE程度,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其与临床指征(血氧饱和度及肺动脉压)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患者中,51例经溶栓或(及)抗凝治疗后临床指征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由(83.52±4.461)%上升到(94.76±3.532)% (P <0.001),肺动脉压力由(31.17±5.892) 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19.83±4.804) mmHg (P<0.001);Qanadli栓塞指数从治疗前的(45.09±18.22)%降至治疗后的(10.86±10.29)%(P<0.001).4例临床指征改善不明显,Qanadli栓塞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前后Qanadli栓塞指数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的差异度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934,0.813 ).结论 Qanadli栓塞指数可准确用于PE治疗效果的定量评估,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54例患者进行64层容积CT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及≥76次/min分为4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率≤75次/min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6次/min组(P<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6次/min组(P<0.05);(3)影响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技术性因素主要是扫描过程中发生心率、心律变化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等造成的移动伪影、血管错位和边缘模糊;非技术性因素为冠状动脉管壁的弥漫性钙化导致的高密度及其伪影。结论影响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延迟时间不当和广泛钙化。适当控制心率,避免心律不齐的发生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提高可评估率。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检查中的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技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1例临床上疑肺动脉栓塞 (PE)的病例先行常规平扫 ,后经肘静脉注入适量对比剂 ,首先延迟 2 0s ,从膈下到主动脉弓上缘从足侧向头侧方向采用多层螺旋CT行薄层 (4i× 1mm ,螺距 3 .5 ,0 .5s/周 )肺动脉成像 (CTPA) ,延迟约 15 0s行间接法深静脉成像 (CTV) ,由膈下至膝关节下缘的非螺旋扫描。结果 :2 1例患者中检出 12例急性PE ,间接法CTV检出 8例深静脉血栓 (其中 7例合并急性PE)。延迟 2 0s及 15 0s行CTPA及CTV ,肺动脉及深静脉充盈良好 ,血栓表现为部分或完全腔内充盈缺损。对PE的显示MPR优于SSD及MIP。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联合下半身深静脉造影 ,对栓子的来源和肺栓塞的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 效益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