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有许多人证明噪声能引起血压的升高。但长期接触噪声对静止血压的影响都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即使静止血压正常,因刺激引起的血压波动更能预示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本调查就在于研究工业噪声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士忠(江苏省吴江县人民医院)孙荣民、俞荣生报道:某厂纺织车间属宽带中高频为主的连续稳态噪声,其强度为94.5—97.0dB(A),而准备车间噪声以宽带低频为主,其强度为76.5—86.5dB(A)。114名接噪工人检出高频听损和耳聋43名,检出率分别为37.7%和4.4%调查表明,接噪工人的当量剂量与高频听损之间呈正相关,有显著意义(P<0.01);其与语频听阈均值之间亦呈正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深圳特区369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的调查,了解该地区噪声环境下作业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部分企业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369名工人作为对象,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76.42%;各工龄段的听力损失发生率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力损伤发生率的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深圳特区生产企业特点给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相关研究带来了局限性,应研究更精确、更敏感的指标来评价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4):315-317
以某冶炼企业转炉车间为研究对象,将车间以网格剖分并测定各监测点噪声数据,用图形取代数字直观的展现车间内环境噪声污染分布状况,运用excel中曲面图的功能处理生成噪声分布绘图,为车间噪声治理提供新的思路。结果显示,噪声分布绘图能直观地反映出车间噪声的分布,围绕各噪声源从高到低呈梯次分布,车间噪声污染超过标准限值要求的区域范围有明显的边界。提示,车间内环境噪声污染噪声分布绘图比现有的噪声评价方法更利于车间职业卫生管理和噪声治理,保护噪声作业工人健康,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计算马铃薯与稻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营养当量折算比,为我国农业生产统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物营养当量计算方法,以100g为计算单位,以18岁及以上轻体力活动成年男子膳食营养素平均需要量为参考摄入量标准,分别计算马铃薯、稻米、小麦、玉米营养当量值,并将马铃薯与稻米、小麦、玉米按照营养当量进行折算比较。结果马铃薯与稻米、小麦、玉米营养当量折算比分别为1.7:1、3.3:1、2.5:1,马铃薯与三大主粮平均营养当量折算比为2.5:1。结论马铃薯与三大主粮按照2.5:1折算较原来5:1折算更能客观反映其整体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PET/CT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周围辐射剂量水平,为保证周围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33例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在受检者胸部等高位置按照不同体位方向、时间和距离处对其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探索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相同测量时间和距离下,受检者身体两侧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相比正、背面更低。受检者注射18F-FDG显像剂后,距离体表1 m处正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3~21 μSv/h,检查结束后降至5~14 μSv/h,平均降低46%。受检者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10~300 cm)的增加呈幂函数趋势降低,其幂指数均值为−1.2。结论 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注射药物后周围辐射水平较高,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时间和距离增加快速降低,建议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检查当天避免与他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3年乌鲁木齐地区部分医疗机构CT机工作场所周围剂量水平,并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地区31台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对CT机工作场所进行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 31台CT机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合格率为96.77%,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值为(0.19±0.17) μGy/h.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3.55%,CTDIW的离散性最大,其后依次为重建层厚偏差、CT值(水)、均匀性、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定位光精度、噪声.结论 所监测的31台CT机质量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需求,CT机工作场所的屏蔽效果满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烟草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企业2007~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主要存在烟草尘、噪声、放射源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其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2~18.6 mg/m3,最大超限倍数为3.9~19.6;噪声8 h等效A声级为63.2~94.2 dB(A);在离放射源5 cm和100 cm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0.30~8.50μGy/h和0.18~1.30μGy/h。结论该企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粉尘、噪声的治理和放射源安全管理,完善接害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轧钢作业噪声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轧钢作业噪声暴露水平,采用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两种测试方法对轧钢作业某些接触非稳态噪声的工种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采用NoiseproDLX个体噪声剂量计和HS5671A积分声级计对白班(8:00~16:00)工人进行个体和定点分时段采样,并计算8 h等效A声级。结果显示,轧钢作业噪声主要是非稳态噪声,5个观察对象定点采样计算8 h等效A声级>85 dB(A),而个体噪声暴露水平<85 dB(A)。提示,对于轧钢作业非稳态噪声的测量,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更真实、可靠,特别是测量结果接近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或工人作业地点轮换频繁时,更能准确评估轧钢作业噪声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X射线光子与辐射防护材料铅当量的关系,规范X射线防护材料铅当量的表示方式。方法:以五种常用的X射线防护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找出每种材料的铅当量值随X射线管峰值管电压变化的规律。结果:含铅防护材料的铅当量随X射线峰值管电压变化不大;非含铅防护材料的铅当量随X射线峰值管电压变化较大。结论:X射线防护材料用铅当量表示射线屏蔽性能时,应标出检测时X射线峰值管电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进行测定的效果 ,为噪声作业岗位的卫生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有噪声作业的 3个场所 ,且噪声是不连续、非稳态噪声 ,分别用瞬时测定方法和等效连续A声级测定方法对噪声强度进行测定。结果 用瞬时测定方法测得 3个工作场所A、B、C的噪声强度分别是 89 6dB(A)、95 3dB(A)和 92 7dB(A) ,3个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都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用等效连续A声级方法测得 3个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分别是 83 8dB(A)、92 5dB(A)和 88 7dB(A)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A噪声强度未超标 ,工作场所B、C噪声强度超标。结论 对于不连续、非稳态噪声 ,用等效连续A声级方法测定噪声强度比瞬时测定方法更科学合理 ,更客观反映劳动者接触噪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噪声危害日趋严重,一些大城市交通噪声令人瞩目,行业中的生产性噪声更不容忽视。噪声威胁人们健康问题已受到有关方面重视。为探求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我们对某毛纺厂噪声对档车工心电图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农村给水工程的供水用户和用水量明确的特点,积累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设计配水当量为基础的管网水力计算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DREP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数和高荧光强度细胞数等血细胞分析报告参数和研究参数受LDR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工种和接触射线类型对上述6个因变量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执业年限和年剂量当量对上述6个因变量的影响,并构建和检验方程。结果男性淋巴细胞百分比主要受工种和年剂量当量的影响,未成熟粒细胞数主要受工种和接触射线类型的影响,高荧光强度细胞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工种和年剂量当量;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主要受接触射线类型因素的影响,红细胞计数受年剂量当量的影响,单核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主要受执业年限的影响。结论血细胞分析指标中有部分指标与接触电离辐射的计量存在相关性和线性关系应当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能量角度完善目前的噪声测量、评价工作。方法运用噪声能量公式辅助噪声测量评价工作。结果在辅以噪声能量公式后,噪声定点测量与评价可操作性更强。结论在对噪声进行检测评价时,有必要从能量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核电站维修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大亚湾核电站2003~2005年维修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剂量。方法 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结果 三年的实测集体剂量当量是6.13人·Sv,平均年剂量当量是1.86mSv。2003~2005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是1.99、1.97和1.64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分别是2.40、1.73和2.00人·Sv。在各工种中,现场通用技术服务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大,为2.28mSv,对实测集体剂量当量的贡献也最大,为5.74人·Sv,占实测集体剂量当量93.6%,其它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及对实测集体剂量当量的贡献都较小。三年里超过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有一人,为33.60mSv。结论 核电站维修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比其他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屏蔽物质的铅当量,为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屏蔽设计与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据BIR/IPEM联合报告和NCRP147号报告中给出的宽束X射线在不同屏蔽物质中衰减的数学拟合式和数据,对给定铅厚度的透射比,计算出其它屏蔽物质的厚度。结果通过计算得到不同kVX射线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防护中不同屏蔽物质的铅当量厚度。结论对于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屏蔽设计与评价,应根据透射比或防护屏蔽所需的铅当量使用其管电压(kV)相对应的某一屏蔽物质的铅当量厚度。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从1983年开始对全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现已基本上掌握了沈阳市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水平。分析表明,沈阳市辐射防护工作的加强,有效地降低了职业人员剂量当水量平。特别是1987年,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采取市、区(县)两级管理办法之后,剂量计的回收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本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当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剂量调查与防护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于1987~1990年期间,在采取优化防护措施前后,应用非均匀人体模型测量并估算了受检者有效剂量当量和集体有效剂量当量。应用放射防护最优化分析方法评价和和探讨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医用X线防护最优化方案,并推荐了一次常用X线检查的目标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情况,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杭州市15个县(市、区)选择89家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调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情况,描述性分析不同性别、工种(放射诊断、放射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工龄(≤10年、10年~、20年~和30年)、医疗机构等级(一级及以下、二级和三级)和省市县三级(县级以下、县级、市级和省级)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水平。结果共收集1 574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为0.19 (0.20) mSv。男性和女性年个人剂量当量分别为0.19 (0.21) m Sv和0.19 (0.20) m 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工龄、医疗机构等级和省市县三级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从事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分别为0.22 (0.20) m Sv和0.22 (0.19) mSv;工龄20~3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4 (0.24) m Sv;三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0(0.19) mSv;省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当量较高,为0.26 (0.16) mSv。结论杭州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处于较低水平,从事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工龄为20~30年,三级医疗机构和省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