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患病率 ,评价POAG的筛查方法。方法 于 2 0 0 1年 6~ 10月 ,采取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 ,对北京市区北部 5个社区和北京郊区南端 3个自然村的 4 0岁以上人群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青光眼筛查的现场检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验光、倍频视野计检测、非接触眼压计测定、VanHerick法评估周边前房深度、眼底照相。凡可疑青光眼及青光眼患者均进行青光眼标准检查 ,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Octopus自动视野计的阈值视野检查、眼底立体照相。结果 农村及城市实查人数分别为 1980人和 2 4 71人 ,共计 4 4 5 1人 ,应答率分别为 79 5 8%和 87 13%。男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97%和 2 0 7% ,女性人群中农村及城市POAG的患病率分别为 1 0 4 %和 1 4 2 %。POAG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上升曲线呈指数变化。诊断的青光眼患者中 ,约 5 0 %初次测定眼压 <2 1mmHg (1mmHg =0 133kPa)。本调查中新发现的POAG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占 92 30 %和 87 30 % ;POAG单眼致盲率在农村和城市分别为 15 4 0 %和 10 90 %。结论 采用眼底照相对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所检出的青光眼患病率高于国内以往的研究结果 ,与亚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摘除前后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联合晶体手术的加深前房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5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其中ECCE+1OL十小梁切除32眼,EECE+IOL+虹膜周切14眼,ECCE+1OL8眼.术前常规作A超测前房深度和房角镜检查,术后三月后作同样检查.结果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14±0.23mm,术后平均前房深度4.37±0.67mm.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比术前房角开放,也有显著差异,但房角粘连改变不明显.结论提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白内障手术可以加深前房,对开放房角和治疗有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有一定优点,掌握好指征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了大量深入的系统研究,有了较统一的认识,但至于缺乏症状、病程隐匿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尚缺乏足够认识,对其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其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统一意见。我们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不同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必要对其作出完整的认识。本就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新的定义及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其着重于“终末器官损害”,特别是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小梁组织的阻塞或损害。根据此定义,我们对PACG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得到筛查和早期诊断PACG的较好方法,从而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并追踪随访,防止青光眼盲目和低视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其中≥40岁人群3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Van Herick周边前房深度评估、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暗室试验、视野检查。结果:8500人中有6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总受检率为80.18%,其中≥40岁人群3500人中有283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1.00%。VanHerick周边前房深度分级:2级、1级和0级分别占10.4名、3.0%和0.2%。≥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3l例,其患病率为1.09%,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P=0.008)。虽然女性较男性多见(OR:1.77,95%CI为0.77-4.10),文盲较非文盲多见(OR:1.71,95%CI为0.76~3.87),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不同性别=0.180,P不同文化程度=0.199)。事前未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占67.74%(21例),在另外10例有确诊史的青光眼患者中只有6例(60%)曾作过虹膜根切术。48.39%(1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29.03%。70.97%(22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论: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的窄房角比例高于亚洲其他国家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西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 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 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中部分患者亦同时患有白内障。不少学者观察到有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部分或完全阻止了青光眼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眼科新进展》2005,25(6):552-552
我们近年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和巩膜瓣垂直切口密缝法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ro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Y  Cai Y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0):949-95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独立而复杂的疾病,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眼科学组(ISGEO)分类系统,强调必须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否则只能诊断为原发性前房角关闭.ISGEO分类系统与我国沿用至今的传统分类有一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分类系统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ISGEO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吉林省长春市农村人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对长春市双阳区齐家乡两个自然村的40岁及以上人群共1139人进行青光眼调查。现场检查项目包括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周边前房深度、眼压及眼底检查。对可疑青光眼患者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压、前房角镜、眼底及视野。结果实际检查人数为1139人,受检率为74.5%;确诊为PACG者29例,青光眼患病率为2.5%,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增高。其中男性青光眼患病率为1.5%,女性为3.5%;女性青光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发现女性人群浅前房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随年龄的增加浅前房的比例明显增大。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中,PACG的患病率高于无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结论长春市双阳区PACG的患病率较高,其患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及周边前房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19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选择有其他眼部疾患的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比较PACG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人群特征、生活行为习惯、既往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眼底、屈光、眼压、A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居住农村(OR=2.40,P=0.000)、高文化程度(OR=0.21,P=0.000)、高经济收入(OR=0.34,P=0.000)、高血压(OR=3.05,P=0.000)、青光眼阳性家族史(OR=5.59,P=0.001)、浅前房(OR=11.25,P:0.000)、大杯盘比(OR:8.81,P=0.000)、近视眼(OR=0.31,P=0.000)、近距离看电视(OR=0.47,P=0.001)是PACG的独立相关冈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R=2.004,P=0.009)、青光眼家族史(OR=6.726,P=0.003)、远视眼(OR=3.192,P=0.031)、浅前房(OR=12.804,P=0.000)、大杯盘比(OR=9.401,P=0.007)等因素与PACG存在关联性.未发现吸烟、饮酒、近视眼、糖尿病、血型等因素与PACG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高血压可能与PACG存在关联性,眼科医师应定期随访具有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及大杯盘比等特征的青光眼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人格特征,探讨心理干预对APACG 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APACG确诊患者40例为病例组(A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B组).A组入院即行控制眼压治疗,同时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3种问卷.B组同样填写问卷.A1组术前、术后均给予心理干预治疗,A2组无心理干预治疗.A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予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A组SCL-90量表的各项指标分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结果显示:A组精神病性、神经质或情绪人格稳定性得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S结果显示:在心理应激相关因素中,A组家庭事件、社交及其他事件、生活事件总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1组术后眼压波动较A2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G患者具有精神病性、神经质倾向、情绪及人格缺少相对稳定性等心理人格特征. 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维持术后平稳的安全眼压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慢性PACG与急性PACG的视野损害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应用Humphrey Ⅱ型(750)视野分析仪的中心30-2程序进行静态阈值视野检查,采用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组(ISGEO)的分类系统,选取早期青光眼干预性研究(AGIS)评分在1~11分之间的早中期青光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对象.其中慢性PACG组患者53例,急性PACG组患者42例,POAG组患者42例.根据患者视野检查结果,分析各类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害特点.采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组间视野平均缺损值、模式标准差值、鼻侧视野和全视野AGIS计分比较采用2×3析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上、下半侧视野AGIS计分比较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中央视野受累率、早期鼻侧视野受累率及视野受累最重象限之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POAG组比较,慢性PACG组(t=4.24,P=0.0000)和急性PACG组(t=3.28,P=0.0013)患者下半侧视野AGIS分值均较高;慢性PACG组(t=1.35,P=0.1808)和急性PACG组(t=0.55,P=0.5824)患者各组内上、下半侧视野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AG组上半侧视野AGIS计分大于下半侧视野AGIS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00);慢性PACG组模式标准差值明显高于急性PA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青光眼患者中央10°视野的受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5,P=0.006),POAG组患者中央视野最易受累,而慢性PACG组患者最不易受累.(3)各组青光眼患者早期鼻侧视野普遍受累(X2=2.518,P=0.641),受累最重象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3,P=0.954).结论 PACG与POAG组患者比较,其上、下方半侧视野损害无明显差别;急性PACG组与慢性PACG组患者相比,急性PACG组患者上、下方半侧视野损害更弥散,中心视野受累更明显.(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4-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眼,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32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于21mmHg,27眼(84.38%),视力〉0.5,前房角粘连有改善。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合理应用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近年来晶状体摘除手术已逐渐成为PACG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晶状体摘除手术在PACG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提出应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看待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在PACG治疗中的作用,注意我国与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差异以及联合房角分离术或滤过性手术的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PACG,达到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35例(46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达0.06者1只眼(2.17%),0.2~0.3者4只眼(8.69%),0.4~0.8者32只眼(69.57%),≥1.0者9只眼(19.57%)。随访观察期内所有术眼眼压均控制在10~19mmHg(1mmHg=0.133kPa)之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