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错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Ⅰ、Ⅱ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的变化趋势 ,并探讨影响和预测牙变化的要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11— 18岁之间的安氏Ⅰ ,Ⅱ类错畸形患者 72例。选择十项模型测量指标对牙变化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保持后牙关系有向治疗前回复的趋势 ,但仍旧保持了大部分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的变化在拔牙与不拔牙之间 ,安氏Ⅰ ,Ⅱ类之间无差别。上尖牙间宽度较下尖牙间宽度更稳定。下尖牙间宽度保持后缩小明显且伴随下前牙拥挤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错畸形伴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0例安氏Ⅰ类错、深覆、深覆盖、上下颌牙列稀疏、上颌前突伴牙周病的病人采取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并对患牙牙周、牙槽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20例病人的错畸形得到有效矫正,达到个别正常。矫治结束时牙周情况较矫治前有明显改善(P<0.05)。使用牙周夹板固定保持器进行保持,可达到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结论:对安氏Ⅰ类错、深覆、深覆盖、上下颌牙列稀疏、上颌前突伴牙周病的病人采用牙周洁治、牙周夹板、正畸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对错畸形的认知和正畸治疗的意识。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5851名11~19岁在校中学生进行错畸形调查,对错畸形患者发放问卷了解其正畸治疗意识。结果 5851名学生错畸形患病率为71.2%(4168/5851),其中正在矫正的学生有648名,占错畸形学生的15.5%。向错学生共发放问卷4168份,收回的2995份问卷显示,26.9%(806/2995)的学生同意或正在矫正,73.1%的学生暂不考虑矫正;31.7%(950/2995)的学生了解何种牙齿需要矫正,仅10.1%(303/2995)的学生清楚错畸形不利于健康。结论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错畸形率较高,矫正意识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市错畸形的发病率、发病因素、畸形分类及治疗意识和治疗率。方法对本市2038名青少年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错畸形总发病率为44.0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45.75%及42.25%,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按安氏错分类,AnglcⅠ、Ⅱ、Ⅲ类错发病率分别为22.17%、8.39%及13.44%。按临床症状分类,以牙列拥挤、深覆、反常见,分别为13.15%、11.13%及9.86%。发病因素依次为遗传、乳牙早失、不良习惯、乳牙滞留等。愿意接受治疗者为24.30%,治疗率仅为2.00%。结论本市正畸医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患者先天缺牙的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方法选择结束治疗的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者62例,对缺牙数目、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侧切牙,以少数牙缺失为主,女性多于男性。7例替牙期患者行一期矫治,恒牙列中23例结合拔牙减数,19例行集中间隙、结合义齿修复,10例结合邻面去釉减径,2例行前移后牙替代的方法进行矫治,矫治结果满意。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替牙期先行一期矫治后观察,恒牙期根据缺牙数目、部位、类型及错采用结合减数、减径或集中间隙修复的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426例正畸患者错畸形的分类、减数矫治所占比例和矫治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广州市花都区胡忠医院口腔治疗中心2000年4月~2006年12月1426例门诊正畸治疗病例的资料,调查项目为错分类、减数牙位以及采用的矫治技术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6例矫治患者中固定矫治1258例,占88.22%,活动矫治168例,占11.78%。安氏Ⅰ类错518例,占36.3%;Ⅱ1类错422例,占29.6%;Ⅱ2类错235例,占16.5%;Ⅲ类错251例,占17.6%。固定矫治的患者减数治疗者达到59.9%。总共减数1834颗牙,第一前磨牙减数占总减数牙的87.1%。结论高性能的固定正畸是广州市花都区胡忠医院口腔治疗中心正畸科的主流技术,同时各类活动矫正器也是临床上重要的辅助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 2 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 5 ) ;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错畸形矫治减数与否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用于是否减数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采用23个指标:非量化指标2个,量化指标包括模型测量指标5个,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11个,头影测量软组织指标5个。数据处理后得出:其中开唇露齿、IMPA(L1-MP)两个指标贡献大;而指标FMA(FH-MP)贡献小;中间几个指标贡献大小变化范围不是太大,并不代表严格的数量关系。结论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正畸矫治减数与否的相关因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PAR指数对332例错畸形矫治结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和分析影响矫治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332例使用固定矫 治器治疗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最终的矫治结果与性别无关,但女性较男性在精细 调整方面要求更高。(2)年轻的患者相对年长者较易取得更完善的矫治效果。(3)方丝弓矫治器和Begg 矫治器同样有效,但各有优缺点。(4)矫治结果的改善程度与错程度有关,错程度轻、非拔牙者,矫治 结果的改善程度较低。(5)不对称拔牙是造成中线偏斜的主要原因。结论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选用 合适的矫治方法和适当的矫治时机,是取得高水平矫治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成人与青少年在正畸治疗中的社会心理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方式,研究社会心理对成人与青少年错(牙合)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自已结束正畸治疗或接近完成治疗的80例年龄18~38岁和80例年龄7~15岁的正畸患者,做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需求及合作态度多受外界及父母的影响.成年正畸患者自主性强,合作积极,受外界影响较小.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有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类拔除下颌切牙进行矫治的适应证选择和矫治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7例由于各种原因需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或还需配合拔除其它牙齿进行矫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伴有下切牙拥挤的成人轻、中度III类错病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前牙深覆盖的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病例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及一个下中切牙矫治;由于上颌两个侧切牙过小引起Bolton指数不调病例拔除一个下颌切牙矫治;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病例矫治时间为19~26个月,17例病例治疗结束后拔牙间隙均全部关闭,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后牙咬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结论拔除下颌切牙矫治在诊断设计时应权衡利弊,严格控制适应证,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相应矫治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以获得良好、稳定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上颌尖牙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尖牙错[牙合]畸形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17例有上颌尖牙错[牙合]的患者根据其年龄和发育阶段以及错[牙合]畸形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矫治方法。结果上颌尖牙唇向低位的184例患者通过扩弓、前方牵引、邻面去釉及减数拔牙的方法,1例异位牙和3例尖牙位于侧切牙唇侧的通过正畸和修复的方法,29例埋伏阻生的通过手术及开窗导萌等外科和正畸的方法,均达到了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的目标。结论对于复杂的上颌尖牙错位萌出,只要及早发现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都会在美观和功能上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正畸求诊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正畸求诊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136例牙颌畸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整理后抽样600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2个因素是正畸求诊意愿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因素是正畸求诊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与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余8个因素中的7个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的4个因素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家长对孩子正畸治疗费用的考虑、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疼痛的恐惧心理、青少年对正畸医师的信任度是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求诊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To exa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utcome satisfaction in a group of adolescent patients.Materials and 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60 girls and 60 boys; mean age, 14.3 years; standard deviation [SD], 1.73 years)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r all patients were as follows: adolescents with a permanent dentition in need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a treatment plan involving extractions (two or four premolars) followed by fixed appliances in both jaws. Questionnaire 1, concerning treatment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s, was assessed prior to treatment start. Questionnaire 2 was assessed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included questions about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 quality of care and attention, and perceived pain and discomfort during active treatment.Results: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ial (54 boys and 56 girls; mean age, 16.9 years; SD, 1.78 years). Median values for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 were generally high. There was a clear correlation (P ≤ .001)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 and patients'' perception of how well they had been informed and cared for during treatment. Pain and discomfort during treatment also strongly affecte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Sex, treatment time, and Peer Assessment Rating index pre- and posttreatment as well as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treatment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treatment satisfaction.Conclusions:Care and attention was the variable showing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pain and discomfort during treatment had an overall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reatment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 is a complex issue and requires further exploration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青少年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和正畸治疗的意识.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区不同区县小学4所,中学4所.高中3所,大学4所,共发放问卷5500份做问卷调查.结果 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对错(牙合)的关注度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初中生、大学生高于小学生、高中生.对正畸治疗的了解并不充分,虽然知道正畸治疗的积极意义,但对正畸治疗所需时间及正畸用矫正器并无更多了解.做过正畸治疗的学生中.66%的学生对正畸治疗效果满意.60%以上学生认识到错(牙合)畸形会对面部健康和将来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对错(牙合)畸形及正畸治疗的认识存在差异,需对青少年加强错(牙合)畸形和正畸治疗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19.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已完成正畸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78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切牙进行根尖形态的分析,以获得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定性数据。在对受试者按年龄、性别、牙位、牙龄、拔牙与否及疗程分组后,利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所有正畸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根尖形态分析显示:①牙龄ⅣA期患者比ⅢC期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但按年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拔牙组比不拔牙组有更加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③疗程越长,牙根吸收也越明显(P〈0.05);④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及上切牙牙位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第二恒磨牙完全建验前(ⅣA期前)进行正畸治疗、不拔牙矫治、缩短矫治疗程,均可以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