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49眼)高度近视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矫正视力≥0.5者37眼(75.51%)。术中无发生后囊破裂者。术后有4眼(8.16%)发生后囊浑浊,随访期内出现2眼(4.08%)视网膜周边变性,1眼(2.04%)视网膜周边干孔,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未发现角膜水肿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囊样黄斑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或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8例(60眼)高度近视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术前最好矫正视力≥0.5者28眼(46.67%);术后裸眼视力≥0.5者40眼(66.67%)。术中除1例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外,其余均植入囊袋内。术后观察6-18月无角膜水肿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是1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屈光度大于-12.00D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屈光度大于-12.00D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8例(10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39.2岁,术前矫正视力0.12~0.6,平均近视度数(-14.41±4.33)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提高;82眼(82.0%)裸眼视力≥0.5;96眼(96.0%)矫正视力≥0.5。术后屈光度数为-0.60~-3.48D,平均散光度数(0.58±0.92)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5mo。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4眼(14.0%),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屈光度大于-12.00D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者及患者的选择应当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58眼)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3月视力≥0.5者45眼(76%),术后6月视力≥0.5者46眼(79%),≥1.0者11眼(19%),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进行性近视眼底病变。术中后囊破裂1例,术后角膜水肿7眼,后囊混浊6眼,随访中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较,更适合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及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3例 (4 7只眼 )高度近视眼 ,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8只眼 ,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9只眼。平均年龄 (4 8.3± 1 2 .6 )岁。术前矫正视力 0 .1 5~ 1 .0 ,平均近视度数 (-1 4 .2 2± 3.6 5 ) D,平均散光度数 (0 .97± 0 .82 ) D。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术中 1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半年 ,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 ,37只眼 (78.7% )裸眼视力≥ 0 .5 ,4 0只眼 (85 .1 % )矫正视力≥ 0 .5 ,平均近视度数 (- 1 .34± 0 .6 2 ) D,平均散光度数 (0 .84± 0 .87) D。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6只眼 (1 2 .8% ) ,视网膜脱离 1只眼。囊外摘除术者并发症多。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适应于不宜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  相似文献   

6.
祁勇军  顾敏  邹玉平  李斌辉 《眼科》2005,14(1):14-16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41只眼 )高度近视眼经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4 2 1± 5 33)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 / 30cm~ 0 6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 (- 15 5 4± 4 13)D ,平均眼轴长度为 (2 8 4 5± 5 13)mm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7 0~ 14 5 )D。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31只眼(75 6 %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者 18只眼 (43 9%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 1 85± 1 32 )D ,37只眼 (90 2 % )在设计预矫屈光度± 1D内 ,39只眼 (95 1% )在预矫屈光度± 2D内。术后 6~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期中 ,5只眼 (12 2 % )发生后囊膜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黄永健  刘峰  冯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77-117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4/2006年25例43眼的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48.6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75±0.26D,平均散光度数1.07±0.86D,矫正视力0.1~0.6,平均眼轴长度28.13±2.32mm.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 4眼(9%)0.1~0.12者9眼(21%)0.15~0.4者30眼(70%)≥0.5;术后3mo 18例主导眼裸眼视力均≥0.5,40眼(93%)矫正视力≥0.5,其中3眼(7%)因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矫正视力较差0.12~0.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未见回退的现象.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是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有效、准确和稳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33例(57眼)。年龄19.5~43岁,平均(31.3±2.26)岁,等值球面屈光度为-11.25D~-20.00D,平均(-16.25±2.50)D。术前矫正视力≥0.8者46眼(80.70%),0.5~0.7者9眼(15.79%),≥0.3者2眼(3.51%)。术前检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散瞳前后屈光度和眼底,并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56眼(98.25%),术中无后囊破裂者。术后随访中有9眼(15.79%)发生轻微后囊浑浊。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可有条件地选用于治疗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超声晶状体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 (12 5眼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术后随访时间≥ 3月。结果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 3眼 ,角膜水肿 12眼。术后 3月最佳矫正视力 <0 1者 4眼 ,0 1~ 0 4者 2 5眼 ,0 5~ 0 9者 86眼 ,1 0~ 1 5者 10眼。 4眼 (3 2 % )晶状体后囊浑浊 ,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36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本植入术.平均年龄53.9岁,术前矫正视力0.2~1.0,平均近视度数(-13.1l±4.33)D,平均散光度数(0.72±0.91)D,平均眼轴长度(28.02±2.14)mm,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8.62±4.76)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提高;25只眼(69.4%)裸眼视力≥0.5;27只眼(75.0%)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5只眼(97.2%)矫正视力≥0.5.术后平均近视度数(-1.51±0.60)D,平均散光度数(0.64±0.80)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5个月.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2只眼(5.6%),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对42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眼轴24.26~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27眼(49%),0.3~0.4者16眼(29%),<0.3者3眼(5%);眼轴>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达到0.5,0.3~0.4者3眼(5%),<0.3者6眼(1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同时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2007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8例47眼,年龄30~45(平均37.2±1.4)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15D±0.37D,平均散光度数1.0D±0.91D,矫正视力0.2~0.8,平均眼轴长度27.18±2.45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视力1d0.1~0.2者6眼(12.8%),0.2~0.5者11眼(23.4%),>0.5以上者30眼(63.8%)。术后屈光度为0.50D~-1.75D,平均散光度为0.5D~1.0D。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6眼(12.8%),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屈光状态稳定。术后2mo内部分患者有视近不适、调节疲劳等不适,但3mo后症状缓解,年轻患者有较强的主观调节幅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使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稳定、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复杂病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杂病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探讨处理要点。方法:采用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对硬核白内障、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及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等复杂病例白内障537例(558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437眼(78.3%),0.2~0.4者92眼(16.5%),≤0.1者29眼(5.2%);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21眼(3.8%),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1眼(0.2%);术后角膜水肿212眼(38.0%),无角膜失代偿;房水混浊为363眼(65.1%);虹膜损伤2眼(0.4%)。结论:充分认识复杂病例白内障各病种的特点、正确掌握手术要点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复杂病例白内障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6-11/2009-12对48例53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对治疗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mo,术后3mo,眼轴<30mm者45眼,视力≥0.5者31眼(58%),眼轴≥30mm者8眼,视力≥0.5者2眼(4%)。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6眼(1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6眼(30%),切口漏2眼(4%),迟发性葡萄膜炎4眼(8%)。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影响视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影响视力因素。方法 对 196例 2 1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影响视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1月 ,矫正视力 :<0 .5者 5 6眼 (2 5 6% ) ,0 .5~ 0 .9者 94眼 (4 2 .9% ) ,≥ 1 0者69眼 (3 1 5 % )。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 :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后囊浑浊、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偏位及术前合并眼病。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55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8例(30只眼)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13例(25只眼)植入Matrix Acrylic 400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5只眼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且固定良好,术前裸眼视力均〈4.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8者Bigbag组3只眼(10%),400组6只眼(24%);术后1个月Bigbag组最佳矫正视力〈4.5者1只眼,4.5~4.8者10只眼,〉4.8者19只眼,与40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Bigbag组术后1个月屈光度-0.50~-2.00 D,平均(-0.68±0.38)D,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P〈0.05)。与术后3个月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66,P〉0.05)。术后3个月Bigbag组,后囊膜未发现皱褶,2只眼(6.66%)后囊轻度混浊;400组2只眼(8%)后囊膜皱褶,3只眼(12%)后囊轻度混浊,随诊观察至6个月病情无进展。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不但可获得与其它人工晶状体相同的良好视力,还可对后囊膜起到相对稳定的支撑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37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8.3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35眼(95%),≥0.5者共33眼(89%)。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2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共4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65岁高度近视患者20例(36眼).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眼均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h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状态、后囊膜皱褶.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均<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者5.眼(13.9%),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10眼(27.8%),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21眼(58.3%),20眼(55.6%).术后I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8)D;术后3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4 )D,与术后I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中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未发现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末发现皱褶,人工晶状体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3眼(8.3%)后囊膜轻度混浊,观察至6个月无进展.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可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