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清解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能力及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独使用及两药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防耐药变异浓度,并计算联合用药后的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windows,MSW)。结果左氧氟沙星、清解剂单用对铜绿假单孢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5.0 mg/m L,MPC分别为5.12μg/m L、200 mg/m L。左氧氟沙星与1MIC的清解剂联用后可使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降到0.5μg/m L,MPC下降至3.2μg/m L。结论左氧氟沙星与清解剂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MPC。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防止细菌耐药性突变株的产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守伟  金坤  刘磊  李磊  高人焘 《安徽医学》2016,37(11):1400-1404
目的 在体外探讨左氧氟沙星与磷霉素联合使用是否有利于抑制志贺菌耐药突变菌的产生,通过志贺菌感染动物模型探讨联合用药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 010 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建立44只志贺菌豚鼠感染模型,每12 h经灌胃给与每只豚鼠左氧氟沙星20 mg/kg和/或磷霉素100 mg/kg,治疗开始后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对豚鼠粪便中的志贺菌敏感性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对10株敏感菌的MPC分别为4~16 μg/mL和256~>2 048 μg/mL,联合使用后MPC下降为0.25~2 μg/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8~32倍。对于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单药治疗组,在第48小时均可检测到耐药菌产生的现象,而在联合用药组中,13只豚鼠粪便中的志贺菌的敏感性均未产生变化。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磷霉素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其单用对志贺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周帆  彭君伟  徐小青  曹勤 《浙江医学》2024,46(5):459-462,469
目的研究黄连素抑制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Hp菌株的耐药性,从中筛选出双重耐药(DR)株和MDR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两倍递增法对DR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黄连素1/2MIC浓度下连续传代培养MDR菌株,分别在培养1代和5代后检测对应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结果(1)共成功分离出128株Hp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筛选出DR株30株,MDR株12株,阿莫西林(AMX)、左氧氟沙星(LEV)、克拉霉素(CLR)、甲硝唑(MTZ)的耐药率分别为4.7%、26.6%、32.0%、64.8%,分离株中的MDR率为9.4%。(2)体外成功诱导MDR株24株,AMX诱导失败,其中MTZ诱导株的耐药水平最高,CLR次之,LEV最低;(3)黄连素对36株MDR株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8~128μg/mL,大部分集中在32μg/mL;(4)选取的27株高水平耐药MDR株,经黄连素作用后共有17株的MIC值降低4倍及以上或逆转为敏感株,其中分别有9株、11株、5株对应CLR、LEV、MTZ的MIC值有阳性变化。在3种抗菌药物的阳性株中,MTZ组的MIC值下降倍数最高,CLR组居中,LEV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有效逆转部分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且逆转程度与作用时间、抗菌药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肺感方单用或联用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肺部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肺感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对标准金葡菌、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肺感方分别与3种抗生素联用后对上述6种菌株的MIC。[结果]肺感方对这6种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值为0.0195~0.156 g/ml,MBC值为0.156~0.3125 g/ml;肺感方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协同作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抗鲍曼不动杆菌为协同作用,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抗鲍曼不动杆菌为相加作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抗铜绿假单胞菌为相加作用。[结论]肺感方对临床分离的6种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联合抗生素对耐药菌有选择性协同或相加作用,并可明显降低抗生素的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体外测定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细菌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突变选择指数(SI),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 采用肉汤法富集1×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平板稀释法测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菌的MIC、MPC以及SI,同时测定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后的MPC、SI。结果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MPC以及SI分别为1.0、1.0?g/L;6.4、 51.2?g/L;6.4、51.2;万古霉素分别联合利福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后的MPC及SI分别为12.8?g/L、25.6;8.0?g/L、16.0。结论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能力强于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与利福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联合后均能降低万古霉素的MPC、SI,提高万古霉素的防耐药突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用药对幽门螺杆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对幽门螺杆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防耐药变异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探讨基于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变化对预防以及减少防耐药变异浓度发生继发性耐药的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出120株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并对分离菌进行左氧氟沙星以及阿莫西林药物试验.将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联合用药,实验不同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的联用对幽门螺杆菌临床株菌防耐药变异浓度的不用;实验不同浓度的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对幽门螺杆菌标准株菌的影响,比较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时与单用左氧氟沙星、单用阿莫西林时对幽门螺杆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的不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临床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是9.02%,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是4.02%.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通过实验不同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的联用,可以看出对于临床株菌,不同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的联用对幽门螺杆菌防耐药变异浓度有不同的影响.对于标准株菌,不同浓度的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也不同.结论 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以有效使得幽门螺杆菌的突变选择变窄,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继发性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FQS)药物单用和联合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用药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肉汤富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测定3种FQS药物单用和联合CCCP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MIC90、MPC、MPC90、细菌耐药选择质数(SI)和联合抑菌浓度(FIC)值。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0%、65.0%和60.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分别为4.00、8.00和4.00 mg·L-1;MPC90分别为87.20、83.60和24.40 mg·L-1;SI分别为21.80、10.50和6.1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联合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为2.00、1.00和1.00 mg·L-1;MPC90分别为16.40、6.40和6.80 mg·L-1;耐药率分别为5.0%、10.0%和10.0%;SI分别为8.20、6.40和6.80;FIC均为0.25。结论单药使用时,加替沙星限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可增强FQS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和菌株防耐药突变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12株粪肠球菌和118株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500 μg/ml)和高浓度链霉素(2 000 μg/ml)的最低抑菌浓度,随机选取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48株进行氨基糖苷类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体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针对URA5基因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收集自我校华西医院的92株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胞嘧啶(FC)、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对隐球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计算其MIC50、MIC90.结果 92株隐球菌中,91株为新生隐球菌VN 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5种抗真菌药物对92株隐球菌临床株的MIC值范围、MIC50、MIC90值分别如下:两性霉素B为<0.002~2 μg/mL0.19 μg/mL和0.75 μg/mL;氟胞嘧啶为0.5~>32 μg/mL、4μtg/mL和8 μg/mL;氟康唑为0.5~32 μg/mL、3 μg/mL和8 μg/mL;伊曲康唑为0.064~2 μg/mL、0.5 μg/mL和1.5 μg/mL;伏立康唑为0.004~0.19 μg/mL、0.047 μg/mL和0.094 μg/mL.其中3株(3.3%)对两性霉素B耐药,4株(4.3%)对氟胞嘧啶耐药,25株(27.2%)对伊曲康唑耐药,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格特隐球菌(1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不同时间段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的MIC值有所升高,唑类药物MIC值变化无规律.结论 四川地区隐球菌以新生隐球菌VN Ⅰ型为主,存在格特隐球菌VGⅡ型.除伊曲康唑外,隐球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仅少数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在临床上的分布,探讨联合药敏在临床上治疗MDR-PA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医院细菌室分离保存的全部32株MDR-PA,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共8组联合药物,分别测量每组每种联用与单用药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8组联用药物中,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这7组药物的MIC值较单用时下降明显。而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组,头孢吡肟单用和与环丙沙星联用时,MIC值均为16μg/mL;环丙沙星单独使用时的MIC值为8μg/mL,与头孢吡肟联用时,MIC值仍为8μg/mL。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这7组药物的药物之间药效学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的构成比依次为90. 6%(29/32)、93. 8%(30/32)、90. 6%(29/32)、93. 8%(30/32)、87. 5%(28/32)、93. 8%(30/32)、87. 5%(28/32),而头孢吡肟与环丙沙星联合药物中药效学表现主要是无关作用占71. 9%(23/32)。结论通过联合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联合,可以抑制或杀灭MDR-PA,是临床治疗MDR-PA感染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