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安
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 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
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根据SDS 评分诊断患者脑卒
中后抑郁(PSD),分析睡眠障碍与PSD 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PSD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SDS 与PSQI 评分的关系。结果 离异或丧偶、伴有糖尿病史、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位于皮质下、左半球、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明显障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生PSD 发生率
均有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婚姻状况[Ol ^
R=2.517,(95 CI :1.133,5.594),P =0.023]、
脑卒中类型[Ol ^
R=1.126,(95 CI :1.005,1.262),P =0.041]、康复锻炼状况[Ol ^
R=1.283,(95 CI :1.024,
1.607),P =0.030]、自理能力明显障碍[Ol ^
R=2.942,(95 CI:1.291,6.707),P =0.010]、睡眠障碍[Ol ^
R=1.585,(95
CI :1.105,2.273),P =0.012] 是患者发生PSD 的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0.208,P =0.000、0.037、0.001 和0.014)。
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
0.208,P <0.05)。结论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PSD 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
睡眠质量越差,抑郁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稳定性及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8至2020年秋季学期的9~11月,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本科新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情况、躯体症状及生活事件压力,并对其进行连续2年的随访及重复测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测评中抑郁情绪的独立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导致脑梗死进展的睡眠结构参数。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 年4 月-2015 年4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78 例,根据入院后病情演变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入院2 d 之内完成多导睡眠记录。观察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夜间觉醒次数(AN)、睡眠效率(SE)、睡眠阶段S1、S2、S3、S4 占整个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快速眼动睡眠(REM)百分比、REM潜伏期(RL)等。通过对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及鼾声等的监测,得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观察组的REM、AHI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REM 期睡眠比例减少,AHI 增加。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REM 期睡眠比例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加,睡眠障碍可作为卒中进展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状况的现状及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OSI)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对维持性血透患者100例进行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与10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结果 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程度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睡眠障碍与其抑郁状况呈正相关(r=0.78,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程度、透析年限和年龄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程度高是血透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血液净化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168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对患者入院后2周内及康复治疗后3个月的CSS和SD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8例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7.5%,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的发生率越高并且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状态具有相关性。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抑郁逐渐缓解,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显著。结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神经功能康复有助于抑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445例脑卒中患者发病30后天做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挑选符合匹配条件的病人脑出血组71例和脑梗死组89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脑出血患者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脑梗死组显著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出血后抑郁的发生较脑梗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血压达标组与血压未达标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吸烟史、饮酒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间差异,通过ROC明确PSQI、SAS、SDS评分,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血压达标率36.67%,血压未达标率63.33%。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组PSQI为(10.46±2.05)分,SAS评分为(47.48±4.19)分,SDS评分为(49.78±4.82)分,血压未达标组PSQI为(15.85±3.15)分,SAS评分为(64.59±6.41)分,SDS评分为(65.77±6.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PSQI、SAS、SDS评分均可用于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定,SDS或SAS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可诊断为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结果:54例脑梗死患者中26例(48%)并发抑郁或焦虑.结论:脑梗死后出现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133例,入选对象出院前接受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结果 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54例存在抑郁状态(HAMD总分≥8分),无抑郁状态患者79例(对照组),抑郁状态组发生睡眠障碍(PSQI总分≥8分)例数(30例和55.56%)明显高于后者(23例,29.11%)和(χ2=6.113,P〈0.05)。2组PSQI问卷测评结果比较中,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明确的主观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孕妇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定,对83例孕妇的睡眠质量,状态--特质焦虑,焦虑和抑郁状态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白天功能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症状呈正相关(P<0.05);孕妇睡眠质量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入睡时间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妇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症状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合并抑郁者36例,发病率为35.29%。抑郁组中前部栓塞、皮层栓塞及多病灶栓塞的栓塞数量明显多于非抑郁组(t=7.81、6.91、6.54,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前部、皮层及多病灶栓塞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SF-36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组和非痰热组,经常规西药治疗2周后,运用美国医学结局组开发的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下简称SF-36)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SF-36各维度中,躯体健康维度评分痰热组明显高于非痰热组(P<0.05),而心理健康维度评分痰热组分值明显低于非痰热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生存质量在内容上存在差异,可能与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及各分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及平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4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将所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2组住院期间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及不同分型出血转化发生率情况。结果糖尿病组153例中发生出血转化76例(49.7%),其中脑实质血肿型21例(13.8%);非糖尿病组342例中发生出血转化113例(33.0%),其中脑实质血肿型17例(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并能增加更具临床意义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经磁敏感加权成
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
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入选49名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OSAHS者27人(55.1%),脑梗死未合并OSAHS组22人(44.9%)。危
险因素比较显示OSAHS组高血压、吸烟史和既往卒中史明显高于非OSAHS组,而且临床下卒中OSAHS组为37.0%(10/27),
非OSAHS组为9.0%(2/22)。影像学研究显示OSAHS组微出血病灶77.8%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55.6%在基底节区,幕下区为
25.9%;非OSAHS组皮质-皮质下区为50.0%、基底节区为40.9%、幕下区为50.0%,(P<0.05);脑梗死病因分型分析显示OSAHS
组40.7%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48.1%的患者为≥2个病因,而非OSAHS组合并脑白质疏松为13.6%,≥2个病因的为18.2%(P<
0.05)。结论OSAHS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OSAHS者的脑微出血病灶更多、更广,病因更复杂,卒中再发
几率高。
相似文献
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
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入选49名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OSAHS者27人(55.1%),脑梗死未合并OSAHS组22人(44.9%)。危
险因素比较显示OSAHS组高血压、吸烟史和既往卒中史明显高于非OSAHS组,而且临床下卒中OSAHS组为37.0%(10/27),
非OSAHS组为9.0%(2/22)。影像学研究显示OSAHS组微出血病灶77.8%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55.6%在基底节区,幕下区为
25.9%;非OSAHS组皮质-皮质下区为50.0%、基底节区为40.9%、幕下区为50.0%,(P<0.05);脑梗死病因分型分析显示OSAHS
组40.7%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48.1%的患者为≥2个病因,而非OSAHS组合并脑白质疏松为13.6%,≥2个病因的为18.2%(P<
0.05)。结论OSAHS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OSAHS者的脑微出血病灶更多、更广,病因更复杂,卒中再发
几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量表评分对9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并随访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均完成随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在干预后4周、卒中后3、6个月,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症状在研究组治愈22例(44.09%),有效23例,有效率90.01%;对照组治愈2例(4.3%),有效7例,有效率19.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χ=48.298,P=0.000)。巴氏指数在干预后各时点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5))。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在干预后4周研究组(7.024±5.41)优于对照组(10.664±8.53,P=0.05),卒中后3、6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加快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脑梗死急性期的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 通过对从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2002年至2011年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132篇文献进行用药分析,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①使用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平肝熄风药、化痰药、清热药、补气药;②脑梗死急性期的证型以血瘀证、肝风内动证为主.结论 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的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病例组NREM睡眠S1期[(155.58±47.94)min]长于对照组[(110.00±38.76)min],NREM睡眠S2期[(80.75±33.05)min]、S3+S4期[(15.01±12.79)min]均短于对照组[(120.02±28.08)、(66.32±18.92)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总分[(4.61±0.43)分],命名总分[(3.00±0.01)分]均高于病例组[(2.36±0.98)、(2.38±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时间定向[(2.76±1.51)分]、注意计算[(2.50±1.96)分]、延迟记忆[(1.50±0.62)分]、结构能力[(0.51±0.43)分]得分低于对照组[(4.76±0.38)、(2.62±0.42)、(2.65±0.42)、(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REM睡眠S2期、S3+S4期时间缩短,认知功能下降,睡眠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理治疗组、路优泰治疗组及心理并路优泰治疗组,每组22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IHSS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他3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并路优泰组与心理治疗组及路优泰组相比,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路优泰治疗均对脑梗死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心理治疗联合路优泰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脑梗塞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回归分析说明各因素的作用。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HAD量表等调查120名住院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家属,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有68人同时出现焦虑、抑郁。焦虑抑郁症状的出现与患者家属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次数、患者的家庭收入和患者家属对于脑梗塞的了解程度相关。结论患者家属的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低,以及对疾病的了解越少,家属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三者中以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女性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在不同瘫痪程度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住院年龄≥60岁女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对各种瘫痪程度出现SAS、SDS出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患焦虑、65例患抑郁,发病率分别为29.5%、41.7%,瘫痪肢体肌力0~1级、2~3级评分和发病率较4级及以上评分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瘫痪程度与SDS、SAS发病率相关,瘫痪越重,其SDS、SAS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