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减和中散治疗脾虚湿盛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和中散内服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主要、次要症状的缓解作用和对淋巴结的缩小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缓解患儿主症(腹痛)、次症(食欲不振、呕吐、腹胀、大便不调)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腹部淋巴结均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对患儿淋巴结的缩小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汤剂加减和中散联合西医治疗脾虚湿盛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 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益生菌与中医辨证法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合理喂养,预防和纠正脱水),在此基础上,中医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分证施治(湿热证者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风寒证者给予藿香正气散加减,伤食证者给予保和丸加减,脾虚证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益生菌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每天记录3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性状等临床症状,于治疗后第3天及第5天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治疗3 d后,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均达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 d后的显效率比较,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 d和5 d后,3组患儿的腹泻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中医治疗组在改善腹泻次数方面明显优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治疗组的平均病程明显短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轮状病毒肠炎,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明确,可以更快地减少大便次数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食欲、食量、便秘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三组,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1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口服治疗,治疗组2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敷脐治疗.结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2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治疗组2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纵轴及横轴直径、炎症水平;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纵轴、横轴直径低于对照组,且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及机体炎症水平,且能够降低短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气化浊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气滞血瘀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克肟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理气化浊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1)研究过程中,有3例患儿(对照组1例、治疗组2例)脱落,最终对照组29例、治疗组28例患儿完成试验。(2)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82.76%(24/29),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且治疗组对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的缩小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0.71%(3/28),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本院门诊诊治的1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 组患儿予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B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C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联合自拟穴位贴敷方敷脐。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结果 治疗后,C组患儿临床症状消 失时间显著短于A 组、B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A 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显著小于A 组、B组(P<0.05)。结论 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患儿淋巴结横纵径,提高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患者92例,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药(培菲康片剂)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均达到正常标准,且疾病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均分为中药组、膏方组和西药组各25例。中药组给予补肾调经方辨证治疗,膏方组给予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西药组给予激素替代治疗(HRT)。3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月经改善情况、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3组各脱落2例,实际共69例完成试验。2中药组、膏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78.26%,优于西药组的52.17%(P0.05)。3治疗后,中药组、膏方组能明显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P0.05或P0.01),而西药组仅月经异常改善(P0.01),中药组、膏方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4中药组、膏方组的月经改善率、月经改善时间优于西药组(P0.05),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5中药组、膏方组在升高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6中药组、膏方组的不良反应率均为4.35%,低于西药组的13.04%(P0.05)。【结论】补肾调经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作用较稳定、缓和、持久,携带和服用方便的优点,其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月经和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患者月经异常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4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并口服思密达;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方。治疗3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3d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临床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增强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67例D-IB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观察组给予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1剂/d;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5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8周后腹痛评分、腹泻评分、症状总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在治疗2、4、8周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当代医学》2011,17(35):149-15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根据中医分型为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中医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51例,有效23例,总有 效率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散寒祛湿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散寒祛湿为主中药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中医组20例,用散寒祛湿中药组方为主进行治疗;西医组21例,常规用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0例,散寒祛湿中药组方加小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疗程5~6个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3组疗效经Ridit分析显示,中医组和西医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分别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散寒祛湿中药组方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散寒祛湿中药组方和甲氨喋呤联合使用可减少甲氨喋呤的用量,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08年6月。2010年6月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和对照组(西药)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3%)(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如血便、便中黏液及肠黏膜的糜烂或溃疡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疗效。方法:采用传统方剂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甘草)为主方,随症加减,并结合中药煎剂(调配通灌止血汤)灌肠,对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性西药治疗组38例进行对照。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8.4%(P〈0.05)。提示:治疗组所用方药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之功效,使脾健湿去,瘀滞疏通,肠膜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儿童慢性鼻窦炎120例,分别用中西医结合作为治疗组,单纯西药作为对照组,统计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治疗小儿腹泻良方。文章将该方近10余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