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了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李积敏关于疑难病“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学术思想 ,阐述了“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 :疑难病主要与“虚、瘀、痰、毒、水”相关 ;“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 ,病机错杂。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痰瘀同病”理论与血脂的关系的基础研究,得出痰瘀相关、痰瘀同病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机关键.根据古代医籍对“痰瘀”理论的认识,结合中医辨证理论逐步确立了“痰瘀同治”可作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治疗依据,认为此理论可以作为治疗骨坏死的重要入手点.  相似文献   

3.
徐浩洲 《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8-1059
探讨了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李积敏关于疑难病“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学术思想,阐述了“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疑难病主要与“虚、瘀、痰、毒、水”相关;“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病机错杂。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因痰致瘀,痰瘀互结”为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应不同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痰瘀致病病程绵长,病因病机复杂,初起病情轻浅,日久逐渐入里入络而呈现痰瘀与湿、热、毒、虚相互胶结的状态。文章针对心血管疾病不同阶段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的特征,根据“痰”“瘀”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交互状态,从“痰浊-痰结-痰瘀”凝练出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演变过程,以期丰富痰瘀互结证的证候辨识体系与临床特征表达,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心血管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辉  仇杰  陈中  郑阳  仇湘中 《陕西中医》2022,(9):1272-1274
仇湘中认为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以“虚、瘀、痰”为病机特点,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能正常濡养筋骨,则肌肉不充,筋骨不坚,髓海失养,髓枯骨痿,发为本病。老年性膝骨关节炎“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仇湘中采用平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疏理“痰瘀互结”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古籍、现代医学等文献,从痰、瘀病理因素的形成及关系、“痰瘀互结”理论的内涵、COPD“痰瘀互结”相关病机及治则进行深度挖掘;从“痰瘀互结”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等,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全方位分析,旨在提高COPD痰瘀互结证的中医临床诊治水平,为“痰瘀互结”理论论治COPD提供基础及临床研究依据。通过分析COPD的核心病机是“痰瘀互结”,且贯穿于COPD的整个病程,具体病机为肺气不足,致痰饮伏于肺中,肺治节不利,不能助心行血,久则瘀血阻塞于经脉脏腑中,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化痰祛瘀是阻止本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则,方用金龙定喘合剂联合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8.
风、火、痰、瘀,是常见的四种不同的病因病机。临证有许多病都可以涉及,如《素问·风论》说:“夫风者、百病之长也”。刘河间说:“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病速,其势甚强。”以及“怪病多痰”“怪病多瘀”等说。寥寥数语,说明风、火、痰、瘀,危害人体健康是很大的。它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临证掌握这个规律,就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现就其联合致病病机“风火同气”与“痰瘀同源”及其辨证论治,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基于肝肾同源、痰瘀同病理论,提倡肝肾同补、痰瘀同治,自拟经验方黄斑前膜方治疗早期IMEM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作者循痰瘀同源理论,根据“百病多因痰作崇”和“怪病多属瘀”的现点。以痰瘀同治法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愈了一些疑难杂病。最后阐发了痰瘀同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痰瘀司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在分析六味地黄丸及其丸中“三泻”的药物的基础上,提出“扶正祛邪,痰瘀同治”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则,并结合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认为“本虚标实,痰瘀同病”是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老年性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论治妇科疾病之机理及其证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等四种疾病 ,从痰瘀并治的立论 ,依据“痰瘀同源”的相关病机 ,揭示了这些疾病痰瘀并见时的现代医学病理变化规律 ,从而提出了痰瘀并治、异病同治的有效方药及其有关注意事项 ,并调强了痰瘀并治时加入温阳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痰瘀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认为“痰瘀同病”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津液亏虚,生瘀生痰,津运障碍,因痰致瘀,血运失调,因瘀致痰,归纳整理“痰瘀同病”在疼痛,肿块,精神症状,咳逆,妇科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特点,指出治疗痰瘀同病,应化痰活血,兼以理气,并根据临证时痰和瘀的偏重缓急进行施治,并附胸痹心痛与癫痫验案两侧。  相似文献   

16.
从痰论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镝  李敬林  董天宝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04-1405
中医历来重视糖尿病肾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人认为该病是以脏腑虚损为本,无形之痰为标。而痰病系血,血病系痰,“痰瘀并存,痰瘀同治”,“善治痰者,必先治气,同时也要治血”。简析了痰的成因、痰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痰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从痰论治DN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急症》2020,(4):704-705,742
姜德友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善从“痰瘀”论治,治疗上认为治病求本、痰瘀同治,治痰不忘瘀,治瘀不忘痰。此外,姜教授用药独到,常一药多用、专病专药、善用虫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痰瘀同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理论的基础有关痰瘀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篇》“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的论述,凝血、津液涩渗,即瘀血痰浊互结,这是痰瘀证的最早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已对痰瘀病证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针对痰瘀互结证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方剂,例如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中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认为血瘀导致了痰的形成,痰的组成包含了瘀血成分,即痰的本质就是痰瘀。痰瘀同病首见于《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9.
历代名医先贤垂训:“百病生痰、痰生百病”,“怪病多痰”,“怪病皆生于痰”等论,几乎医人皆知。但知道是一回事,临证是否从痰瘀论治,则是另一回事;故又有“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之说。笔者以为:“少在医者见痰而不识痰!或只识有形之痰而不识无形之痰;只识有变之痰,而不识瘀滞之痰;只识舌、脉、症诊痰,而不识全息诊痰;以至疑病不解,难病不愈,怪病不识,故从以下三点讨论之。  相似文献   

20.
从痰瘀论治妇科疾病之机理及其证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月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86-486,492
叙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等四种疾病,从痰瘀并治的方论,依据“痰瘀同源”的相关病机,揭示了这些疾病痰瘀并见时的现代医学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痰瘀并治、异病同治的有效方药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并调强了痰瘀并治时加入温阳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