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线粒体DNA片段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片段的恶性转化效应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转入技术,观察经mtDNA片段转染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在裸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并对形成的肿瘤进行病理观察;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观察mtDNA片段在NIH3T3细胞核内的整合情况。结果 转染后1周,18%~20%的MIH3T3细胞核中发现有目的基因探针的阳性杂交信号;转染后2周的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2.
鸭乙型肝炎病毒DNA体内转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双体质粒及环化的DHBVDNA体内转染2d龄鸭及4~20d龄鸭,大多数鸭产生了短暂病毒血症,少数鸭产持续病毒血症,转染鸭血清中检测得DHBs/preSAg,DHBVDNA及DHBV病毒颗粒,转染鸭血清腹腔注射1d龄鸭可感染成功,转染鸭肝组织检测到复制型DHBVDNA,提示转染后既有抗原有的表达,又有病毒的复制。另外,用两种DHBVDNA单体质粒体内转染2dx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电穿孔方法将质粒DNA导入人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及效率,并对电穿孔过程中各参数与转化克隆形成率、细胞存活率以及某些与细胞转染有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已有报道将HNP1cDNA重组到pBabeneo质粒载体中,并转染体外培养的无内源防御素的小鼠巨噬细胞系,结果检测到HNP1mRNA的表达,同时发现这些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得到了增强。本实验用脂质体转染法首次将HNP1cD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abe-Neo-HNP1导入体外培养的人和兔气管上皮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表达质粒pBabe-Neo-HNP1转化宿主菌XL1-BlueMRF’进行扩增,按Qiagen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和纯化其质粒。…  相似文献   

5.
三种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研制的3种阳离子脂质体(A,B,C)的转染效率,并且与lipofectin的转染效率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lue基因片段插入pcDNA3载体。以质粒pcDNA3-luc与一定量的阳离子脂质体及lipofectin转染食管癌Ea109细胞,一定时间后测定荧光强度以确定luc的表达量。结果 成功地构字质粒pcDNA3-lue,转染后,。发现阳离子脂质体A的转染效率较高,接近l  相似文献   

6.
人α-防御素HNP1基因在气管上皮细胞转染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α防御素HNP1 基因在气管上皮细胞转染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NP1 cDNA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abeNeoHNP1 导入无血清培养的人、兔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在核酸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检测HNP1 的表达。结果 用RTPCR 在人和兔的转染上皮细胞总RNA 提取物中均扩增出1 条319bp 的DNA 片段,与HNP1 cDNA 片段大小一致, 而在未转染的上皮细胞总RNA 中没有扩增出相应DNA片段。免疫组化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呈强阳性反应,未转染细胞呈阴性反应,与RTPCR 法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在m RNA 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提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abeNeoHNP1 转染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后,能有效表达HNP1 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融合基因bcr-abl的cDNA序列,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以设计的两条引物扩增bcr-abl融合位点两侧的cDNA,测序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COS-7细胞。取常规培养的细胞进行RT-PCR鉴定。结果 ①PCR扩增出490bp大小的cDNA,其序列测定除第452位的碱基C突变为T外,其余序列均正确。②RT-PCR法检测到转染细胞系中,有b  相似文献   

8.
小鼠IL—3 cDNA转化细胞移植体内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多个细胞因子基因的克隆,人们提出了供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的设想,以期为肿瘤、老年性痴呆、严重的造血功能障碍等这样一类难治疾病的治疗另辟蹊径。为改善放射损伤小鼠受抑制的造血功能,我们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将小鼠IL-3基因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转染包装细胞PA317,用其分泌的含IL-3 cDNA的复制缺陷逆转录病毒感染、转化NIH3T3细胞,从中筛选可在体外分泌IL-3  相似文献   

9.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真核细胞表达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 用PCR方法从人的肝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出IGF-1cDNA,然后定向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中,并用脂质体方法转染COS7细胞。用ELISA法和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以及NIH3T3纤维细胞增殖法分别测定转染细胞上清液中IGF-1的含量和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IGF-1所含的IGF-1cDNA序列和插入方向均正确,其转染的COS7细胞分泌较高浓度的IGF-1,并且具有明显促进纤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本实验所构建的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IGF-1能够高效表达有活性的IGF-1,对进一步研究IGF-1体内表达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血清对于表达及转染效率的影响阳离子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对多种真核细胞进行DNA和其它核酸的转染。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用DNA-脂质复合物处理2~24小时。大多数细胞在处于无血清环境的有限时间内还可存活且无不良影响。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及将其与体内宫颈上皮内肿瘤(CIN)进行比较。方法:先用HPV16和18型DNA转染人宫颈上皮细胞,建立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株,再用胶原筏培养方法分析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在器官培养的生长特点,将其与体内CIN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人宫颈上皮细胞经HPV16和18DNA转染后,可变成一种永生化细胞。细胞生物学研究显示永生  相似文献   

12.
陈红  张澄波  徐群渊  郑少鹏  赵春礼 《解剖学报》1999,(2):103-106,I002
获得编码人酪氨酸羟化酶催化核心cDNA片段,并观察其表达。方法采用人的全长THcDNA为模板,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就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MVTHc。在对目的片段测序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到大鼠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表达。  相似文献   

13.
编码与大鼠ERα—甘露糖苷酶同源的人6A8cDNA在真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察6A8cDNA(1358bp)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方法Northernblot,构建6A8cDNA表达载体pRc/CMV-6A8cDNA,转染COS-7细胞,及基因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14.
用RT PCR从CVB3 感染细胞中扩增出VP1 片段,重组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中,转化大肠杆菌C600,扩增后的质粒经CsCl 密度梯度离心纯化,体外转染COS 7 细胞,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表达产物;并经胫骨前肌注射小鼠,每鼠100μg/ 次,隔4 周加强一次,共3 次。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抗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等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表达VP1 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表明CVB3 VP1 DNA疫苗获得初步有效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基因及其产物的生理功能和它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pcDNA3为载体构建了正义和反义的grp75cD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系统,并对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所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转染了正向grp75cDNA表达系统的细胞克隆在原有GRP75表达的基础上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北医大肿瘤转移研究获新进展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吴秉铨教授等,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中,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领域内取得新进展。他们继证实来自恶性肿瘤细胞的DNA可以经基因转染方法使正常细胞转化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明抗宫颈癌单克隆抗体(mAb)AU14-1识别的宫颈癌抗原决定簇是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方法:将宫颈癌(U14)细胞DNA转染原代培养正常淋巴细胞;分别用细胞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NA转染细胞膜表面抗原。结果转染细胞如同U14细胞一样对AU14-1染色呈阳性反应;western印迹法分析表明,转染 细胞膜表面可溶性抗原呈现4条与U14细胞一致的分子量为20000、46000、6  相似文献   

18.
抗人膀胱癌噬菌体单链抗体的初步制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宏斌  王元利 《免疫学杂志》1997,13(2):119-121,127
应用PCR方法,从杂交瘤细胞中扩增鼠抗人膀胱癌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经DNA接头连接后与噬菌粒pCANTAB5重组,转化大肠杆菌后制备噬菌体抗体文库,通过亲和筛选、再转染、克隆化及鉴定,得到高亲和力抗人膀胱癌噬菌体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9.
曾嵘  周生 《解剖科学进展》2000,6(3):254-255,263
为了增强逆转录病毒构建体对靶细胞的转染能力,本实验使用Wizard^TM DNA纯化系统对构建成功的三种反义c-myc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进行了纯化,并经脂质体介导包装PA317细胞,使用NIH3T3细胞测定了PA317抗性细胞克隆的病毒滴度,用neo基因PCR扩增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纯化后的DNA达到了真核细胞转染的要求,但其包装滴度的高低还受靶细胞生长状态,PA317抽样量的高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再生中重要的因子,提高其表达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目的:构建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同时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转染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一基因的慢病毒或单独慢病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转染后1周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3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绿色荧光,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单一基因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可见应用慢病毒可成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实现其高效表达,且两种基因具有协同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