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  相似文献   

2.
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和讨论。方法 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8例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病8例病 ,6例痊愈,2例好转。7例肿瘤病人,5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面瘫1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 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眶上裂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眶上裂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评价其在手术入路中的暴露,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标本5具(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模拟眶颧额颞入路的手术操作,经硬膜外径路暴露眶上裂,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层打开眶上裂,对相关省构进行观察与测量,并评价该手术入路的优点。结果 ①眶上裂仅有7~18mm大小,但其内通过了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展神经及眼静脉等众多结构;借助腱环可将眶上裂分为三个区即外侧区、中央区和下侧区。②眶颧额颞下入路可增加颅底显露角度,有利于处理眶上裂上、外缘的骨质及硬膜,同时自然显露其前方的眼眶和后方的海绵窦侧壁,便于处理此区巨大病变。③去除眶上裂的上缘,从上方切开眶骨膜,即可进人眶上裂的外侧区;经外直肌与上直肌问可进入眶上裂的中央区;如去除眶上裂的外缘,还可经外直肌与下直肌间进入眶上裂的中央区。结论 熟悉眶上裂的解剖及其手术入路有助于该区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外科手术入路牛朝诗1综述罗其中1审校海绵窦(CavernousSinus)是颅底的重要区域,也常受到颅底病变累及和侵犯的部位。原发于海绵窦内的肿瘤较少,主要是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动脉瘤,而从海绵窦邻区生长的肿瘤侵及海绵窦并不...  相似文献   

5.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人路。方法 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0具,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的手术操作,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人路直接沿乙状窦、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其中后颅窝可经枕下显露,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颈静脉孔。头侧直肌是界定颞下窝结构和枕下三角内结构的确切标志。后组颅神经,交感千和颈内动、静脉行于其前方,椎动脉寰椎上段及其周围的静脉丛行于其后方。结论 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可自多个方向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耳蜗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的硬脑膜结构和孔内神经、血管结构的行程及形态特征。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Fisch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10例福尔马林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在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舌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间被纤维或骨性结构隔开。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行于颈静脉球上方的内侧,舌咽神经位于最前方,所有神经束均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开,副神经的脑根同脊髓根一起进入颈静脉孔后又加入迷走神经。颈静脉球及临近颈内静脉接受来自乙状窦、岩下窦、椎静脉丛、舌下神经管静脉丛、髁导静脉及岩斜下静脉的静脉回流。结论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可分为岩部、颈内部(或神经部)和乙状窦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的不同神经纤维束在整个行程中彼此独立,副神经仅由脊髓根构成。  相似文献   

7.
翼点入路对大脑前动脉的显微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推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的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多,右侧A1发育不全多见,A1外径左侧大于右侧。A2左右走行和前后走行各约占一半,大脑前动脉穿通支大多数由A1上壁、内上壁发出并向后、上方行走。A1近端3-5mm,中1/3区域穿通支少。结论:A1变异多,这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在大脑前动脉下壁、外侧壁解剖或在A1近端3-5mm、中1/3区域临时夹闭A1可减少A1穿通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腹外侧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索合理的手术入路,进一步提高延髓腹外侧区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取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例延髓腹外侧区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延髓腹外侧区结构重要,解剖复杂,常规手术入路难以到达,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其切口和骨窗更靠外侧,不必牵拉脑干和小脑,术中可经颅神经间隙,脊髓与颅底和椎管的前壁,从而扩大视野和操作空间,更适用于延髓腹外侧区肿瘤的显微手  相似文献   

9.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10.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合理手术入路,进一步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全组手术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完成,其中14例取枕下正中入路切除,8例取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全切除肿瘤18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讨论: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复杂,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选用枕下正中入路可枕下远外侧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更适合于枕骨大孔区前方和前外侧方肿瘤的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9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采用枕下正中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脑神经保护率,枕下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有效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骨迷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外科手术听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磨除岩骨后壁,充分暴露骨迷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 乙状窦前缘与岩嵴相交点前1.24cm、岩嵴下0.34cm,岩骨后壁0.2cm以内磨除骨质,可不破坏骨迷路结构。结论 掌握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岩骨内部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术中定位岩骨内部结构、充分磨除岩骨、扩大手术视野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内耳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内耳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术中切除岩骨骨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尸头标本的内耳及相邻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乙状窦沟、内听道孔、颈静脉孔、耳蜗、岩嵴和后半规管最后点等可作为手术标志.后半规管最后点和内听道孔后缘到乙状窦沟距离为9.8mm及22.0mm,岩骨后面到面神经管垂直部距离9.1mm,岩嵴到颈静脉球窝顶距离15.1mm,岩嵴最后点到耳蜗距离为28.6mm.结论熟练掌握内耳及相邻结构的解剖,严格限制骨质切除范围,就能既得到满意的手术暴露,又不引起更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孔应用显微解剖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深入了解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学特点,探讨如何充分显露颈静脉孔结构。方法 本研究利用10例(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标本,采用颞下窝入路(A型)对静脉孔区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 14侧颈静脉孔可划分为前、后两部分,Ⅸ神经位于颈静脉孔前腔隙,X、Ⅸ神经和颈静脉球位于后腔隙,X、Ⅸ神经位于颈静脉球的内侧面;4例标本中颈静脉孔划分成前、中、后三部位,Ⅸ神经位于前腔隙,X、Ⅸ神经位于中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