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中国康复》2001,16(3):172-173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效果颇有争议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应用于临床 ,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 1 995年 6月以来 ,应用这种装置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2 4例 ,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5年 6月 - 2 0 0 1年 2月经 CT、MRI或脑血管造影确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48例 ,男 3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0 .5岁 ;临床症状体征为头昏、头痛、眩晕、语言不清、失语、失写、失读、视力下降、进食呛咳 ,嗜睡、偏盲或病理反射阳性等 ,大部分患者伴有偏瘫 ;48…  相似文献   

2.
杜贵海  董玉苓 《中国康复》1996,11(3):112-1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2组,体外反搏组149例;药物对照组55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为94.63%,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我院应用WFB—ⅡB型序贯式体外反搏仪,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忠者,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本文故对其治疗原理及护理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爱芝 《中国康复》1990,5(4):176-177
体外反搏是易为病人所接受的无创伤性辅助循环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范围广泛,对不少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有效率高低不一。通过我院140例治疗的经验,体会到即使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反搏仪,同一压力条件,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动脉压变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影响疗效,而在反搏过程中认真观察病人情况,随时调整有关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我院从1982年起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Ⅰ型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仪,1988  相似文献   

5.
体外反搏对颈、椎动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葛仲林(无锡市太湖脑血管病防治院无锡214026)应用体外反搏及药物治疗颈动脉系及椎动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并以相应药物(脑复康和丹参注射液)治疗颈动脉系及椎动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作对照。发现体外...  相似文献   

6.
彭婉仪  邹彦芬 《中国康复》1999,14(2):123-124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治疗效果与接受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全面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本文对55例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三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2~12月行体外反搏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6~75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例,脑梗死《例,脑溢血后肢体偏瘫16例,肾缺血致高血压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18例,血管神经性耳聋1例,冠心病心绞痛2例。1.2治疗方…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仪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它是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四肢加压,使其中血液驱返躯干,有效地提高舒张压,从而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改善心肌供血,它除了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外,还对一些严重失眠病人...  相似文献   

8.
吴茂盛 《临床荟萃》1993,8(24):1135-1137
1 体外反搏的发展概况及作用原理 1953年Kantrowitz等首次提出升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设想和实验,1962年Moulopoulos等设计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方法,1968年Soroff等制成了人用的体外反搏装置(简称外反搏),并应用于临床,1976年中山医学院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在设计上尽量减少通气道的阻力,减少进出气电磁阀的时滞。而且充、排气时间是可调的,可以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近年来中山医科大学研制成EECP-MC_1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经数百家医院使用,疗效显著,并经在美国2年临床验证,获得美国FDA上市前认可。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1年9月正式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B等序贯式体外反搏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患者86例,颅脑手术后遗症、脑血栓及脑动脉供血不足各9例,疗效满意,现仅就在治疗操作中的的体会及护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对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试验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反搏室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板试验ST段下移时间以及随访统计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高,运动平板试验试验组ST段下移1mm的出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随访试验组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病人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心功能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付鑫 《临床荟萃》2000,15(8):373-374
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通过对患者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1] 、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2 ] 的观察已证实其疗效基本确切 ,但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试从多方面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现分述如下。1 血流动力学变化1.1 主动脉舒张压增高 ,提高心肌血流灌注压[3 ]  EECP属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通过反搏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准确和稳定地检出患者心电图R波信号 ,并通过计时装置准确地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发出指令 ,控制气源系统及时充气及排气。当心脏处于舒张期 ,EEC…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34例。结果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2%,治疗前不服或偶服安眠药者与长期服药者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年龄45岁以下病人疗效优于45岁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李振英  见志平 《临床荟萃》1993,8(14):642-643
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0年4月至1992年12月,用体外反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观察组30例患者,全部具有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纳差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候,均排除肝胆胰及十二指肠疾患,且全部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的分类记录按照sehindler分类  相似文献   

16.
17.
体外反搏(ECP)因其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ECP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功能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而发挥疗效,减轻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损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但由于大多存在研究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42例疗效体会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510160)叶景荪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在人的下肢和臀部或四肢和臀部缚以气囊袋,此袋与电磁阀和气箱相通,利用自身胸导联检出的R波作为触发讯号,在心脏舒张期启动电磁阀,从肢体...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5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2%。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