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价值。方法乳头溢液患者105例,自溢液管插入纤维乳管镜观察溢液乳管及其分支的结构及内容物状况,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结果乳管镜插入成功率100%,镜下发现乳管内肿物68例(64.76%);诊断为乳头状瘤53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导管癌7例(其中似原位导管癌3例),乳管扩张、炎症27例。手术92例,经病理证实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87.5%(7/8),特异度98.82%(84/85)。结论乳管镜检查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导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乳头溢液123例中乳管内乳头状瘤78例,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21例。乳管扩张症12例,乳管慢性炎症29例。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57%;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3.4%,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5.7%;乳管镜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97%,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92.3%。良性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69例,乳腺区段切除治疗41例;乳腺癌应用保乳手术治疗4例,根治手术治疗17例。结论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发生率较高。选择性乳管造影和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行乳管镜检查的4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增生及乳管扩张症21例,乳管炎症5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6.7%(2/3)、90%(9/10)、83.3%(5/6)、90.5%(19/21)、80%(4/5)。结论乳管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乳管造影与纤维乳管内镜的比较,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7年—2009年48例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管造影及纤维乳管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乳管造影诊断为乳管内隆起性病变2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中断或移位等,纤维乳管内镜(FDS)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乳腺癌2例,余为非隆起性病变。两种检查同时为阳性诊断25例,同为阴性诊断15例,不一致者为8例。结论:两种检查在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检查而言,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阳性率基本一致,结合定位及治疗,FDS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斯岩  王水  肇毅 《江苏医药》2012,38(21):2531-2533
目的 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对治乳管炎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0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的镜下图像特征、镜下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针对106例诊断为乳管炎症的患者进行乳管内灌洗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 镜检诊断为单纯乳管扩张138例(14.1%),乳管炎症353例(36.0%),乳管内乳头状瘤366例(37.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7例(7.9%),乳管癌16例(1.6%),乳管炎症353例,未见明显异常30例(3.1%).4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乳管镜下诊断符合率达92.3%.106例乳管炎患者接受乳管药物灌洗治疗,75例溢液症状消失或缓解,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病因,准确定位病灶,提高术前诊断率,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过大的手术范围.乳管内灌洗是治疗乳管内炎症的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凤良  殷虹  陈飞  张敏  杲圣  陆澄 《江苏医药》2012,38(21):2589-2590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血性溢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乳头血性溢液女性患者108例,年龄21-69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108例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12例,乳腺导管扩张16例,乳腺腺病8例,导管内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纤维乳管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72.2%,诊断符合率85.2%.结论 纤维乳管镜是乳头血性溢液有效的诊治手段之一,乳头血性溢液应积极给予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法文  张恒伟  李林霞  崔树德  金娜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9):10-11,76,F003
目的 评价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73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渗出性病变208例(导管炎184例、导管扩张24例);占位性病变5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97例、乳头状瘤病70例、导管癌48例);正常12例。盲检18例。其中导管癌3例,炎症15例。手术306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83.7%。结论 乳管内视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能早期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5年6月,76例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手术指征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增生及导管扩张3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9例,乳腺癌3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24/25)、88.9%(8/9)、66.7%(2/3)。结论 乳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周仕萍  关翔 《安徽医药》2009,13(10):1234-1235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对37例乳头溢液患者使用乳管镜检查进行检查,对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者同时进行药物冲洗,对乳管内占位者进行定位。结果16例诊断为乳管扩张症伴乳管炎,12例诊断为单纯性乳管炎,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的患者经用药物灌注冲洗后溢液量明显减少,乳房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拒绝手术;2例考虑为导管恶性肿瘤。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性,并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患者6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1~74岁,平均42岁。以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者43例,占68%,其中血性溢液和浆液性溢液为30例、13例;以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者16例,占25%;乳房疼痛者4例,占6%。单侧病变59例,占94%;双侧病变4例,占6%。单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51例,占91%;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占20%。1·2检查方法:32例行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8例诊断为IP;13例行乳腺钼靶照相,10例发现肿物;11例超声检查,6例诊断为乳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乳腺癌5例(5.5%)。与双侧、多孔、非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相比,单侧、单孔、血性溢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P<0.05);与非咖啡样血性溢液相比,咖啡样血性溢液更具有临床意义(P<0.01)。结论乳头溢液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也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性质的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单侧、单孔、血性溢液,尤其是咖啡样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纤维乳管镜FVY78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265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捡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结果共检出乳头状瘤992倒,占37.4%;导管内癌66例,占2.5%;乳管扩张症和乳管炎共1205,占53.8%。结论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是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疾患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秦建伟  韦达  张建  唐金海 《江苏医药》2007,33(11):1165-1166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66例(36.7%),镜下诊断恶性病变7例(3.9%),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775-777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对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结构,新生物的形状和位置,可疑病例定位切除并送病检确诊.对2004年5月~2004年11月共74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单发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癌伴早期浸润2例.乳腺病伴导管慢性炎共7例.病灶位于Ⅰ、Ⅱ、Ⅲ、Ⅳ级乳管各占38.8%,32.8%,17.9%,10.5%,镜检和病检符合率达到90.5%.结论乳管镜是术前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经治25例乳腺导管囊性扩张症,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34岁~46岁,平均40岁。病史1a~5a。乳头间歇血性溢液14例,淡黄色溢液11例。单侧发病17例,双侧发病8例。术前钼钯造影摄片,19例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5例诊断为乳管囊性扩张。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的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借助乳管内镜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共有溢液孔105个,完成插入102个孔,成功率达到97.0%.采用内窥镜诊断共有100例,其中通过活检吸出肿块5例患者,通过导管慢性炎症冲洗联合药物灌注治愈12例患者,实施手术者共35例,与病理学证实的符合率为96.5%.溢液涂片结果显示,在5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出现可疑的异形细胞.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病患者共有35例,其中有8例位于上皮细胞,可能为良性病变.诊断导管扩张或伴导管炎症患者49例,其中4例患者的溢液涂片中出现中性白细胞与吞噬细胞.结论 乳管内窥镜能够插入到4级的乳腺导管中,对乳腺癌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对导管慢性炎症与部分乳头状瘤也能实施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明确乳腺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乳头溢液3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示乳腺导管炎占32.68%,乳腺导管扩张症占28.10%,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占16.67%,小叶囊性增生占15.03%,乳腺癌占3.27%,导管发育不良占2.94%,乳腺良性肿瘤占1.31%.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发育不良中最常见的为黄色溢液分别占35.00%、29.07%和44.44%,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及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为血性溢液,分别占43.14%和90.00%,小叶囊性增生和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浆液性溢液,分别占45.65%和75.00%.本组10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重度乳头状瘤病行全乳切除.306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 结论 乳头溢液可因多种病引起,尤其可能与乳腺癌相关,对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溢液性状,采取恰当检查方法,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硬性乳腺导管内视镜对7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8例患者中,诊断为乳管扩张20例,乳管炎15例(其中8例同时伴有乳管扩张),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一内分泌癌1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符.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的应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与病理检验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邙建波  麦沛成  罗民 《河北医药》2003,25(8):575-576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其中经手术治疗53例,分别行病变导管切除、乳腺区段切除、乳腺切除手术,病理恶性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余42例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53例手术患者中恶性1l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癌3例,乳腺浸润性癌5例。另外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扩张症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15例。余42例门诊随访均1年以上,其中12例乳头溢液症状消失,5例溢液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病情无变化,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选择性乳管造影、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配合钼靶、B超、乳头溢液的CEA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率,发现导管内病变和早期乳腺癌。对于50岁以上、血性乳头溢液伴随乳腺肿物,乳管造影、乳头溢液涂片、钼靶、CEA测定及潜血检查异常者,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明确诊断,同时应适当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乳腺活检手术。  相似文献   

20.
牛献勇 《中国医药》2014,(2):247-249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在乳腺导管镜检查时的表现类型,指导临床对病变性质的判定.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82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镜内隆起性病变153例(40.9%),均进行手术,分析乳腺导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相互关系.结果 153例隆起性病变的镜下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增生17例.术后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局部导管上皮增生3例(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上皮增生15例.镜下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98.4%;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00.0%;乳管内癌100.0%;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增生88.2%.结论 乳腺导管镜对乳管内隆起胜病变大部分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及恶变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