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靶控输注咪达唑和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药应用进行随机平均分组,A组患者给予单独咪达唑,B组患者给予单独丙泊酚,C组患者给予咪达唑和丙泊酚联合使用,所有患者均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下进行。研究BIS值与RASS镇静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用量和所需时间比较。结果 RASS评分与BIS值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ASS评分越低BIS的值越低;C组咪达唑和丙泊酚有效靶浓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且苏醒时间显著少于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和丙泊酚联合麻醉用量少,麻醉效果好。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与临床镇静评分具有显著关系,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麻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90例。舒芬太尼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芬太尼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各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T0)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T1)两组患者SBP、DBP、HR较T0显著下降(P<0.05),舒芬太尼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插管时(T2)、拔管后(T3)两组患者SBP、DBP、HR较T0均有显著提高(P<0.05),舒芬太尼组上升幅度较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芬太尼而言,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为A组,丙泊酚芬太尼组为B组,每组36例。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等。结果对比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波动明显(P0.05)。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A组均远少于B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恢复迅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麻醉方式对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阿曲库胺、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进行麻醉。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置入喉管后、手术开始和拔除喉罩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能够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OAAS评分达到5级时间。结果:诱导后,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中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仍低于诱导前,且较研究组麻醉前及对应点比较水平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OAAS评分达到5级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曲库胺、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对ASAⅠ~Ⅱ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诱导的平稳度,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麻醉诱导前40min给予咪达唑仑,再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疼痛评分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为(492.6±98.7)mg,明显低于对照组(760.4±107.5)mg的总用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h、4h的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术后6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观察组反映认知功能的MMSE评分为(25.6±6.1)分,与对照组(25.3±5.9)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术前抗焦虑治疗可以减少择期腰椎手术术中麻醉药用量,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术后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脑出血手术当中分别应用丙泊酚、咪达挫仑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例急性脑出血患者122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各61例,A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麻醉,B组患者术中使用咪达挫仑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静脉血压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红蛋白、静脉血压含量以及动脉血压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1 h后采用丙泊酚麻醉的A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咪达挫仑麻醉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急性脑出血手术麻醉中的使用效果优于咪达挫仑,在促进患者机体机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红蛋白以及氧结合能力的平稳改善,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中的优选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病案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麻醉深度与术中知晓情况为观察指标,在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各时间点对比分析。结果麻醉诱导后,静吸组比全凭组BIS值低。术后,全凭组有1例术中知晓。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控制麻醉深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后恢复质量上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年龄35~56岁,均实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按麻醉维持方法不同分为A组(静吸复合麻醉)和B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完成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差别;两组各种麻醉药物总用量区别;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两组麻醉药物总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小于A组;Steward苏醒评分、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我院94例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镇静,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结果 B组镇静见效时间、苏醒时间要长于A组(P0.05);B组T2时的HR要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要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较丙泊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和静吸复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腹后5 min,全凭静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全凭静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后6 h、12 h、24 h,全凭静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7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和12 h,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更稳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四联疗法组,以疗程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效果为观察目标。结果疗程结束后四联疗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3±5.73);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41±6.82);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我国医学学位教育的一次战略性举措,对于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临床科研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是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科研选题、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新的模式下,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质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技能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是(82.00±5.67)分较对照组(72.70±8.10)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各分数段中,观察组60~6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但80~8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1)。结论临床模拟技能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72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颌骨囊肿切除,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骨科手术器械行颌骨囊肿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一期愈合,无瘘口或裂开发生。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及术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及骨密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囊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1269,P=0.0044)。结论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伤及颌面部重要解剖结构,且近期疗效确切,远期也可极大遏制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与平均静脉压,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