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  姚远  李天发 《河北医药》2010,32(22):3171-317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术中普通肝素(UFH)的用量.方法 共入选1 011例择期完成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LWMH组720例,UFH组291例.LWMH组采用依诺肝素(enoxaparin),PCI术前给予4次皮下注射, 动脉穿刺成功后经鞘管给予UFH 2 000 U,PCI前按照最后一次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距PCI时间追加不同剂量普通肝素.UFH组动脉穿刺成功后经鞘管给予UFH 100 U/kg.结果 LMWH组中1例于PCI术中发生急性血栓形成.UFH组中1例于PCI术后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AMI和再次血管重建)在LMWH组为0.42%,UFH组中为0.69%.经股动脉途径中LMWH组穿刺部位血肿22例(6.79%),UFH组中19例(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对于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至少给予4次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每次40 mg),CAG前即刻给予UFH 2 000 U,PCI术中减少UFH用量是安全有效的,经股动脉途径者术后可缩短留置鞘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秦淑辉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1,33(24):3789-3790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中抗栓的首选药物仍是普通肝素,但因其不可预料的剂量反应,需要经常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确定患者的抗凝血状态,以调节肝素剂量,而且普通肝素还会出现短暂高凝状态,这些都限制了普通肝素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不但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淑辉  肖文良  苏瑞瑛  吕秀华 《河北医药》2010,32(13):1706-1708
目的探讨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普通肝素(UFH)对比的疗效差别。方法对拟行PCI的患者,试验组术前即刻随机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0.75mg/kg(A亚组,96例)或1.0mg/kg(B亚组,97例)术中均不追加任何抗凝药物,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术前即刻、术中10min、术后即刻监测血清抗Xa因子活性并定义有效达标范围;对照组术前经动脉鞘管注射UFH8000~10000U,术中每超过1h追加1000U,PcI术后4h拔除鞘管,测定10、60、120、240min时的活化凝血时间(ACT)并定义有效达标范围,监测指标包括抗凝效果的达标率、7d内的严重出血事件以及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30d内的全因病死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各阶段(10,60,120,240min)ACT分别为(352±34)s、(312±32)s、(258±39)s、(175±24)s术中有效抗凝达标率为19例(20.4%),其中未达标的74例(79.6%)中73例为抗凝不足(78.5%),ACT平均为(270±27)s,A亚组与B亚组分别有92例(95.8%)和97例(100%)的患者抗Xa因子峰值〉0.5kU/L;分别有12例(12.5%)和16例(16.5%)的患者抗Xa因子峰值〉1.5kU/L。试验组均于术后即刻拔除鞘管,无1例迷走反应发生,穿刺局部发生血肿A亚组8例,B亚组18例,UFH对照组于PCI术后4h左右拔除鞘管,7例出现迷走反应,穿刺局部发生血肿20例,试验组术后即刻拔管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现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而对照组出现迷走反应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与A亚组也明显增加(P〈0.05)。7d的在安全性评价上试验组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0d的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联合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择期PCI术中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作为抗凝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不需要精测抗Xa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观察组治疗后ACT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PCT、CRP、Hcy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稍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均可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而接受低分子量肝素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穿刺桡动脉血肿并发症的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抗凝药物)和观察组(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每组各52例,观察应用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桡动脉局部血肿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桡动脉穿刺局部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穿刺局部血肿发生情况以及缩短患者桡动脉穿刺局部的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因此,该药物具有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上的区别,从而对比得出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的临床应用方式,提高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本院收治的56例脑血管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将这些病患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用普通的肝素注射抗凝治疗,另一组作为实验组,注射低分子肝素。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进行活化凝血时间统计,从而得出对比结果。结果经过观察测定,对照组在5min,1h以及120min时的凝血时间分别为(369±36)s、(334±36)s以及(261±34)s,而治疗组的在这些段时间内的凝血时间分别为(260±28)s、(211±26)s以及(159±35)s,治疗组活化凝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普通肝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姚倩  王永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65-3667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UH)与低分子肝素(LMWH)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不良作用的差异,评价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绞痛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术中使用的抗栓剂为UH;实验组40例,术中使用的抗栓剂为LMWH,术后测定PT(INR),APTF,TT,术后出血率、血管并发症及血压,术后30天随访.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Xa活性值较低,TT高,PT低.术后出血率低,血管并发症少,血压低.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使用LMWH抗栓对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于使用UH抗栓.  相似文献   

9.
秦淑辉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0,32(12):1545-154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行PCI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PCI术中常规使用普通肝素100 U/kg;B组30例,PCI术中使用达肝素钠(商品名:法安明)100 U/kg.结果 2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成功率、7 d内再次血运重建率、7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是安全、有效的,术中无须检测血凝指标,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 (LMWH)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选行PCI的冠心病患者 5 6例 ,随机分成A组 (2 9例 )和B组 (2 7例 ) ,均服用PCI围术期常规药物 ,A组于PCI术后即刻加用LMWH注射液 0 .4~ 0 .6ml,2次 /d ,皮下注射 ,连用 14d。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 2 4h、7d、14d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 2 4h较术前显著增高 (A组P<0 .0 5 ,B组P <0 .0 1) ,B组增高更明显 (P <0 .0 5 ) ;A组术后 7d恢复至术前水平 ,B组术后 14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LMWH可减轻PCI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1.
因肝素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抗凝时,手术中难以监测性和可能的致血小板减少症等问题,引起了医生的顾虑。近年来,低分子肝素在这类手术中的抗凝方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合相关文献,介绍了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使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4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共224例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103例,其中男78例,平均年龄65.6±10岁。低分子肝素组121例,其中男92例,平均年龄(64±10)岁。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手术成功率为98.4%和98%。7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各2例,急性血栓形成均0例,周围血管并发症8例与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华中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82-148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30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质、肺动脉压、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结果:每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索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相当,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42例患者,经普通肝素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42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明显不良反应,亦未见症状加重,不良反应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在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7例行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肝素(SH)组18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SH组采用普通肝素(SH)抗凝,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出血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变化。结果 LMWH组发生管路不畅0例,SH组出现管路不畅1例;SH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明显升高,LMWH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不大;SH组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LMWH组1例。结论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两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抗凝效果,LMWH抗凝可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比对。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肝素钠注射液5000IU,静脉滴注,2次/d,每次间隔6h,使用7d;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隔12h给药1次,使用7d。给药后即刻、24h、第3天、第7天应用心电图观察,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9%,实验组心电图有效率达91.6%,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仅有3例轻度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药效较易控制,不需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停药无反跳,给药方便,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用于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长期透析的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联合应用组,B组(30例)为普通肝素组,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灌流器、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和治疗后APTT值变化。结果A、B两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分别是为0.67%和0.33%,透析器凝血发生率分别是为1.33%和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值变化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间比较APTT值升高接近正常值上线(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联合应用较单纯普通肝素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其安全性更高,出血倾向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常与冠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目前对UAP主张"抗栓"治疗,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但普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及两种药物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过程中有效,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6例,51.69%)和普通肝素组(43例,48.31%),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和院内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普通肝素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急性血管再通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