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硬化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倒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均接受颅外段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各项检查数据指标.结果: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0.7±0.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71.8±9.8) cm/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19.0±7.0)cm/s、搏动指数(1.8±0.5)、血管内膜-中膜厚度(0.9±0.1)mm,观察组血管阻力指数(0.9±0.3)、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32.8±10.2)cm/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30.7±7.8)cm/s、搏动指数(2.4±0.9)、血管内膜-中膜厚度(1.8±0.9)mm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凭借其直观、灵活和无创性的优势,已成为多数血管病变的最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动静脉血管畸形、血栓、硬化斑块等的检出以及血流状态的检测.随着超声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头技术开发,实时复合成像、回声跟踪、超声造影血管成像、三维及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产品相继推向临床,使得超声在血管病变检查领域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进,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颈动脉等重要功能动脉的硬化斑块检测等领域,进展更是日新月异.本文重点就该领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程度及类型的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人366例,行颈动脉常规彩超检查,观察颈总、颈內、外动脉有无硬化班块,斑块数量、位置、回声强度及有无狭窄。结果:动脉内膜面粗糙、內中膜增厚185例,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6例。颈动脉狭窄及闭塞15例,正常8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颈部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文敏  冯志华  周艳丽  曾清涛 《广东医学》2007,28(12):1968-1969
目的 应用QLAB系统对颈动脉壁内、中、外膜病变进行测量分析,旨在对各年龄组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病理改变作对比研究.方法 总结分析183例以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和(或)运动障碍留医治疗患者(颈动脉硬化组),同时采集来院体检30例(正常组),观察不同年龄段颈动脉壁病变表现及不同程度病变的特点.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型动脉硬化仅表现为血管壁内膜不光滑,Ⅱ~Ⅲ型则以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hckness简称IMT)增厚及其表面各类斑块形成为特点,Ⅳ型则多见血管壁内多层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甚至血管走行扭曲处伴有局限性扩张.结论 颈动脉壁硬化病变的发生及发展都不遵循正常动脉壁随年龄增长而按规律增厚,而是多选择在血管分支或血管的起始部利于脂质类成分的沉积处易形成粥样斑块,Ⅱ~Ⅲ型与IMT广泛改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对临床疑诊颈动脉硬化患者87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7例患者中阳性结果81例,其中颈动脉硬化7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正常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软硬斑,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是一种无创、实时、敏感、准确、可重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医院确诊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 IMT、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多支组各项指标水平高于单支组,P <0.05,冠心病斑块最为常见为硬斑,最常见发生部位颈动脉分支处。结论: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爽  吴晓萍 《医学综述》2014,(10):1836-18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在众多的筛查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方式中,血管超声有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检查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不可或缺的手段,血管超声技术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斑块性质的判断,反映颈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82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测,分别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记录其数目,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82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2例(87.8%).对照组斑块检出者16例(19.5%).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15例(18.29%),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检出3例(3.67%),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高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代谢障碍而并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外周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与普通健康人群粥样硬化发生率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各型斑块的发生率在两组人群中又有怎样的差别,此类问题的研究报道尚少。笔者应用高频超声针对40例健康人和38例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等进行了观察比较,着重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差异,进而探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间的关系,评价超声检查在其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中动脉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不断循环往复的病变结果。其中,外膜滋养血管的增殖、斑块内炎症细胞的聚集、各种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及血管新生化程度是引起斑块易损、破裂的主要原因,而破裂后形成的血栓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目前,超声造影被认为是评价血管外膜滋养血管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密度的金标准。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快速研发及分子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造影剂脉管显像的局限性,为血池外靶组织在分子水平进行超声成像提供了可能,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超声造影技术在As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CTA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结果 CTA在ICA上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CDUS;两种检查方式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对CCA上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CTA(P<0.05);CTA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检出率98.0%,显著高于CTA的84.0%(P<0.05)。结论 CTA在ICA段斑块检出、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具有优势,而CDUS能更好判断斑块表面是否规则或存在溃疡,在CCA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合,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丹丹 《黑龙江医学》2021,45(5):535-53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成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体检者60例组成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成形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成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部动脉斑块数量、颈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脑梗死发病风险,对早期脑梗死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及多种线圈、多序列扫描技术探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不仅能观察到斑块内脂核含量和纤维帽的厚度,斑块内出血、坏死等变化,还可以得到血管管壁形态学的改变、血管管腔及斑块自身的应力改变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钆螯合对比剂及超顺磁性三氧化二铁制剂增强成像,可以了解斑块内炎性改变,这与斑块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判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率为84.28%~([1]);早在2001年,Jander等研究发现,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颈部动脉病变引起,且与狭窄处的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2])。同时,Goldstein等~([3])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曹丽 《中外医疗》2016,(2):184-185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研究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的32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并观察其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对其颈动脉斑块进行对比. 结果 72例脑梗死患者中共59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81.9%,32例非脑梗死患者中共2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率为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患者斑块通常为软斑和溃疡斑块,好发部位多存在于颈动脉分叉处.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关,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郭军  孟郊  许宁  HAN Tong 《医学综述》2013,19(18):3365-336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更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应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及多种线圈、多序列扫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血管管壁形态学的改变、血管腔的变化,还可以探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含量、斑块内出血以及溃疡、坏死等变化,对斑块的大小、体积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9月一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传统诊断组和新型诊断组,每组40例患者,传统诊断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新型诊断组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分析两种方法在冠心病中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结果新型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为97.5%,传统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65.0%,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临床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姬冬辉 《中外医疗》2016,(19):196-198
目的:观察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疑似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头颅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7.50%(7/8);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74.13%(5/7);两种检查方法下对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有确切价值,可有效掌握检查对象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对脑梗死发病因素判断有参考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