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际快讯     
左心室功能与PCI术后死亡风险 该研究纳入230464例因选择性适应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失调是患者30d病死率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65例,其中急诊PCI组35例,择期PCI组(对照组)30例.术后7 d、6个月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以评价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对比剂用量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比值(V/eGF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和近期(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计算所有患者eGFR值,通过ROC曲线确立V/eGFR对CIN的预测价值,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CIN风险?结果:所有患者CIN发生率为11.6%(25例),V/eGFR是CIN显著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当V/eGFR > 2.45时与CIN及住院期间不良预后密切相关(OR = 4.15,95%CI:1.19~13.56,P = 0.02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V/eGFR > 2.45是急诊PCI术后发生CIN和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最佳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前使用HADS量表评价焦虑水平及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探讨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焦虑发生率较高,为22.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036,P <0.01)、家庭月收入(OR=1.388,P=0.03)、睡眠质量(OR=3.217,P <0.01)和付费类型(OR=1.390,P=0.02)是患者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提示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重点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经济压力,给予亲情支持与陪伴,进而降低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45-48
目的 探讨R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识别和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新发AF风险更多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连续入选49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新发AF,对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检测指标RDW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新发AF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新发AF者50例,无新发AF者44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高血压史、心衰史Killip分级及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 OR=1.48(95%CI:1.13~2.37),年龄OR=1.57(95%CI:1.07~2.76),Killip分级OR=3.64(95%CI:2.12~7.38),血压OR=1.85(95%CI:1.47~5.94)。结论 RDW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国内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8~2011)和CNKI(1979~2011)并手工检索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国内关于比较易化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病例-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国内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 3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相比,易化PCI可以提高IRA介入术后TMIⅢ级血流率[RR=2.74,95%CI(1.09,6.92)],改善冠状动脉造影IRA开通率[RR=2.41,95%CI(1.25,4.62)],提高术后左室射血分数[WMD=6.09,95%CI(1.92,10.27)]。而在IRA介入术后TMI血流Ⅱ级[RR=1.36,95%CI(0.60,3.09)],术后死亡[RR=0.56,95%CI(0.30,1.05)],术后再发梗死[RR=0.54,95%CI(0.27,1.09)],术后出血[RR=1.31,95%CI(0.82,2.09)]等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相比,易化PCI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及推广应用,尤其是在距离有完善相关设备的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组和血栓抽吸组,每组58例。PCI组患者行常规PCI手术,血栓抽吸组患者在常规PCI手术的基础上采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完整的血栓和破碎的血栓碎片进行反复抽吸。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积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进行观察评估,并对各组患者治疗后无复流、ST段回落患者例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PCI组(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无复流、ST段回落发生率、LVEF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PCI组(P<0.05)。结论常规PCI术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碎裂QRS波(fQRS)、校正Tp-e间期(Tp-ec)、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发生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STEMI患者96例,12 h内成功施行PCI,随访1个月,发生MAE 24例,未发生MAE(NMAE)72例,分析其心电图指标和血生化指标。以6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为对照。结果:MAE组fQRS阳性、Tp-ec≥100 ms、QTd≥70 ms的比例高于NMAE组(χ2=6.192,5.714和6.128,P<0.05)。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Tp-ec和QTd较对照延长(t=23.947,17.652,P<0.05),术后两者逐渐恢复,但仍高于对照(P<0.05)。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MAE组Tp-ec、QTd均高于NMAE组(F组间=32.675,33.47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阳性(OR=2.805,95%CI=1.008~7.805)、Tp-ec≥100 ms(OR=3.414,95%CI=1.081~10.776)、QTd≥70 ms(OR=2.979,95%CI=1.058~8.386)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fQRS、Tp-ec、QTd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非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PCI组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非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非PCI组,收集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PCI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住院期间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不影响住院期间院内死亡情况(P>0.05);1年内,PCI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P>0.05);PCI治疗与1年内全因死亡呈负相关(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全因死亡(P>0.05)。 结论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1年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低,PCI治疗是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10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 210例患者PCI成功201例,失败6例。住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死亡,无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