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但手术操作要求较开腹术更高。  相似文献   

2.
黄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1-132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肌瘤复发率和肌瘤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LM)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和60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相当,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病率等都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肌瘤一般临床情况;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后12个月妊娠率。结果两组肌瘤一般情况(肌瘤数目、肌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认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的,且再次妊娠可能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常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的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子宫肌瘤残留、复发等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体温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少,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术后病率良好,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利于缩短康复进程,实现早期康复,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对照组短于治疗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手术造成的创伤比较小,不容易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灶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49-250
目的对比探讨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确诊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425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125例行传统开腹术。术后随访45-180d,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8%,稍高于对照组的9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肛门排气,有利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出现率较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剔除肌瘤数量高等优点,不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口极小,术后粘连情况非常少,适用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再剥除肌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给予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以常规方法给予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卵巢功能及手术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FSH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而E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2个月两项指标均恢复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08-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2例作为腹腔镜组,同时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将108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称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100例;2016年5月25日至2017年6月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术后恢复及痊愈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5年至2018年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n=50)与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n=50),观察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更为理想,可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周再  盛丽  徐玉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64-165
目的:探讨腹腔镜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治疗者28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治疗者29例(开腹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开腹组患者相对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后,记录两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卵巢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观察组E2高于对照组,LH、FS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可减少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48-6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4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低,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64例(观察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IgG、CD3+、CD4+)、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IgG、CD3+以及CD4+均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较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上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盆腔粘连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