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CUP)患者原发灶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病理诊断为CCUP的6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和(或)随诊结果(≥6个月)为确诊标准,评价18 F-FDG PET/CT发现...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26岁 ,2001年6月20日因下肢疼痛伴发热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疼痛 ,肌肉酸痛感 ,且双下肢交替出现 ,活动时加剧 ,曾于当地县医院就诊 ,化验血常规 :Hb117g/L ,WBC9 8×109/L ,N0 87 ,L0 13 ,PLT286×109/L。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唑沙星等对症治疗 ,未见好转 ,并出现全身皮疹 ,发热 ,体温高达40 50C ,恶心呕吐活动后再次出现下肢疼痛 ,为进一步诊治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时 ,重病容 ,消瘦 ,贫血外貌 ,食欲明显减退。查体 :T400C ,R20次/…  相似文献   

3.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转移癌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9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3年生存率为46.8%,5年生存率为30.4%,影响颈部淋巴转移癌疗效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分期,颈部转移灶的部位,病理类型,放疗技术,治疗方法。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上中颈部转移癌预后明显比锁骨上好,鳞癌和未分化癌比腺癌好。对于上中颈部中低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和全颈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至少应包括全颈部,腺癌及高分化鳞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局部加以放疗,中晚期颈部淋巴转移癌应以手术加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适当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上颈低分化转移鳞癌宜选用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加放疗,转移性乳头状腺癌的治疗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本组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96.4%、78.6%、50.0%。结论:对颈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应加强认识,治疗上应根据病理类型、部位、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杨卫兵  阮培刚 《贵州医药》1999,23(4):285-286
颈部恶性肿瘤中以转移癌最多见,其中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约占2-10%[1]。我们收集从1971年至1992年收治的3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有完整资料并符合下述诊断标准的五例病例:(1)病理证实为颈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2)以往没有恶性肿瘤病史;(3)找不到原发灶;(4)在完成治疗以前,没有颈部以外的转移灶出现[1]。随访至1997年12月底,共随访对例,随访率对%,失访2例作死亡处理。2资料分析21性别年龄: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历一78岁,平均52岁,以50岁以上居多,占59%(19132)。2.2病…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附5例临床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臧卫东,刘辉来源不明的转移癌(MUO)是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和全面检查后仍不能确定原发病灶的肿瘤。常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始能发现原发灶,部分病人始终未能找到原发灶。本组收集不明原发灶的转移癌5例,其中...  相似文献   

7.
原发灶不明癌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8月至2007年3月期间收治的24例原发灶不明癌患者,分析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全身化疗周期数、受累器官数目等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化疗周期数、累及器官数目等均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但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治疗方式(P=0.011)和化疗周期数(P=0.00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采用紫杉类加铂类化疗及全身热疗的患者和化疗周期数达3个或以上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8.
熊灿  周力  陈晓琴 《贵州医药》2012,36(12):1140-1142
腹水原因是临床疑难杂症之一,通过传统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大部份腹水患者可明确病因,但仍有少数患者的腹水原因难以确诊,而及时的明确病因对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将PET(功能代谢显像)与螺旋CT的精细结构显像两种显像技术融为一体,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1].为探讨PET/CT技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5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PET/CT检查、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行^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同时获得SPEC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至少由2名核医学科主治以上医师对图像进行双盲阅片诊断,结果与病理或随访结论相比较。结果^18F-FDG SPECT/CT融合显像、单独SPECT显像及单独CT显像对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43.13%(22/51)、31.37%(16/51)、21.57%(11/5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灵敏度为88.00%,特异性为84.62%,准确度为86.27%,阳性预测值为84.62%,阴性预测值为88.00%。经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后32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治疗方案得以确定或调整,其中10例临床分期得以提高。结论^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癌的诊断、再分期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分析(附1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分析(附125例报告)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马培如任保元梁冬梅回顾分析了1985年至1990年125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从1985年至1990年共收治125例首诊时经病理检...  相似文献   

11.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CUP)是一类病理学已明确为转移癌但通过目前完善的诊断方法仍无法明确原发灶的恶性肿瘤.因其原发灶不明,诊断和治疗困难,多数患者接受转移灶局部治疗和/或全身经验性化疗,其中约80%的患者预后不良,平均总生存时间只有6~9个月.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灶不明的腹股沟转移性癌诊断及化疗经过,目前患者发现转移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 cm3,(30.72±17.72) cm3,(23.41±15.08) cm3,(19.12±13.26) 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大部分转移癌都能找到原发灶,但仍有2%~5%颈部转移癌患者至死都无法找到原发灶[1]。所谓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cervical lymph metastasis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tumor CCUP),指的是:(1)经病理诊断证实确为淋巴结转移癌(不包括淋巴瘤);(2)无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性质的肿物手术史;(3)治疗过程无颈部以外的转移灶;(4)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仍无法查到原发灶,其发生率为0.34/10万·年[2]。据文献报道[3-6],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5年  相似文献   

14.
不明起源的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华成 《江苏医药》1990,16(4):208-210
不明起源的转移癌(metastasis of un-known origin,MUO)即指经全面检查后其原发灶仍不明确的转移癌,在整个非皮肤癌中它约占5~10%。MUO 可分为两大组:仅有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前者系临床医师体检中常遇的实际问题,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转移的生物学肿瘤细胞发生转移首先必须穿越基底膜(BM)和其他细胞外基质,有关的生化过程有三个步骤:①附着;②降解;③运动。BM 在正常情况下是完整、连续和非渗透性的,其主要成份包括①Ⅳ型胶原;②板层素,(系非胶原性糖蛋白);③纤维连结蛋白;④糖原蛋白等。其中以①和②最重要。肿瘤细胞何以  相似文献   

15.
16.
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鳞癌,其原发灶的检出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争议。现主要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效的诊断方法,使用PET/CT的结果性分析。方法应用PET/CT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病理、手术等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83.7%、特异度89.0%、阳性77.4%和阴性预告值92.4%。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原发灶不明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25例原发灶不明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可测量的病灶,各器官无功能衰竭现象。对25例患者使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进行联合静脉化疗,每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共完成5个疗程。结果 25例患者中共2例患者因不耐受而放弃治疗,其余23例患者的有效率为62%,对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别为5个月和12个月。患者均伴有以下不良反应:呕吐、外周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肾毒性、肝毒性、心脏毒性。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原发灶不明癌的疗效显著,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对于患者而言其不良反应能够承受,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NSCLC患者116例,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行纵隔镜检查或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等获得病理组织,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48.6%、75.9%、48.6%、75.9%,准确性为67.2%;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1.1%、88.6%、76.9%、90.9%,准确性为86.2%。结论 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无转移者基本可以排除转移,提示有转移者可行纵隔镜手术进一步确诊或手术治疗时规范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