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28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儿科患者,并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4例,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设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患者在发生静脉炎概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均优于未介入品管圈活动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地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护患儿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3年2—8月,以该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小组,从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压疮发生率从改善前的13.49%降低为改善后的5.26%,目标达成率为123。39%,目标进步率为61.00%。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护理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圈员之间相互团结协作,团队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秦思宜  庄红霞  王雪琪 《安徽医药》2015,36(11):1405-140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104例及实施品管圈后109例患者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的原因及因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88.5%降低到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7~12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输液的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活动后),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2.64%提高至94.59%,堵管发生率由27.78%下降至6.76%,脱管发生率由13.19%下降至3.38%,静脉炎发生率由15.28%下降至3.3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成立品管圈,根据品管圈的"PDCA"循环管理原则,确立"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作为品管圈的活动主题,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和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12.56±3.32)d、(8.83±2.25)d,经t检验,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1.22%(11/98),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3.13%(3/96),经χ~2检验,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施以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置管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日常输液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较多 ,现将防治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措施总结如下 :1防治措施1 1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范围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细菌逆行感染或局部感染。1 2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是预防血管硬化、静脉炎的重要措施。(1)穿刺尽量一次成功。现介绍两种穿刺方法 :常规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右手固定外导管 ,左手将针芯退出1mm并固定针座 ,右手将外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另一种方法是 :见回血后不退出针芯 ,左手固定针座 ,右手缓慢推进外导管。虽然针尖十分锐利 ,但这两种方法都是软导管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活动前后200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进行调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71例(71.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45例(45.00%),总有效率73.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建立品管圈组织显著降低了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头脑风暴,让普通护士也能参与到质量控制工作中去。提高留置针应用安全性,减低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阳光天使",确立"降低留置针应用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210例血液病住院患者(3d以上)静脉留置针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及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安全问题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安全问题发生率降幅56.5%,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留置针应用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46-14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各种统计数据及品管工具,对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拔管的根本原因,从而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降低拔管率。结果: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29%降低到改善后的31.47%。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全体圈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精神,使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下降,提高了留置针的使用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王常畅 《淮海医药》2014,(5):504-50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中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穿刺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了留置针穿刺的标准化流程,找出了有效提高中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培训临床护士,运用标准化穿刺流程全面质量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掌握了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技巧,成功率由原先的81.58%提高为94.7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中老年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的41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采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07例(常规护理),对两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液体外渗、皮下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措施可避免留置静脉针的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应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3.
方妍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32-23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后2组共272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PICC导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好PICC护理质量管理。结果 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下降到2.9%,非计划性拔管10例降为3例。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留置针划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妇产科、小儿科它的最大特点是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证静脉用药,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与成人相比存在着年龄、血管选择和固定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因不同年龄的患儿特点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为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效果,现将我院200例患儿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311例及实施品管圈后366例患者留置针穿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6.5%提升至96.72%。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减少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并且不宜滑出血管外,避免了液体外漏,从而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20例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4例)、皮下血肿(4例)、液体渗漏(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及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12.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的关键是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欢迎,它的应用不但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同时也保证了合理用药的时间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护士只要认真操作及护理就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13-1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子痫前期孕妇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讨论。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明显增加,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目标达成率为149.9%,进步率为80.9%。结论品管圈方法的提高孕妇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孕妇安全。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专门为静脉输液设计的一种新器械。其在输液中可延长留置导管在血管内的时间,保护静脉通道,同时也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我院自2002年以来广泛将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输血、抢救危重病人、血标本采集、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等。现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