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形势日渐恶化,如何扭转这一局势已成为澳门地区相关禁毒部门关注的焦点。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毒品获取倾向理论,本次研究系统性地抽样调查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情况,分析了派对活动、吸毒朋辈、毒品获取难易程度、对吸毒的态度以及对吸毒危害认知等因素对他们吸食合成毒品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参与派对活动频率高、合成毒品获取难度低、对吸食合成毒品反对程度小、对合成毒品危害认知少、结识吸毒朋友较多的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其吸食合成毒品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青少年。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如何预防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澳门地区药物滥用情况澳门在近十几年之毒品问题主要仍以滥用海洛因为主 ,但在 90年代开始 ,大麻类及精神科药物滥用之情况逐渐突出 ,出现了镇定剂类之蓝精灵、安定、兴奋剂类之冰、摇头丸 ( MDMA-Ecstasy) ,和最近流行属麻醉剂类的K仔 (氯胺酮 -Ketamine)等毒品。近年来 ,澳门的青少年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青少年滥用药物及吸烟行为亦有恶化迹象。目前服用“Party drugs派对药物”最为流行 ,以至摇头丸加速盛行 ,而新款毒品不断出现。从警方查获的数字中可以看到 ,贩毒和吸毒人数逐年上升 ,贩毒者年龄更有下降趋势。(一 )澳门地区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成毒品滥用者毒品滥用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探索合成毒品滥用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是在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某市级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对313例在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治疗,与"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物质滥用"相关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3例调查对象中男性286人,女性27人;苯丙胺类滥用者占到68.4%,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混合滥用者占到17.9%;66.6%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过性行为,74.1%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使用安全套,吸毒后发生同性性行为和群体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0%和6.1%,34.5%的人承认吸毒后会增加性交频次。结论: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仍然以青少年为主。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是主要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合成毒品滥用后增加了使用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机率,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合成毒品滥用者是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青少年多药滥用的情况,为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吸毒人员多药滥用调查问卷,对云南省4个州市的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5 a以下,首次吸毒时间低于20 a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5例有效问卷中,其中满足年龄要求的共178例,占19.0%,有多药滥用的共157例,占88.2%。滥用的毒品总共有5种,其中大多数是海洛因和冰毒混用。滥用的成瘾性药物有9种,其中滥用最多的是复方地芬诺酯(82.1%)和三唑仑(52.8%)。结论:云南省吸毒青少年普遍存在多药滥用的情况。除了存在多种毒品混用外还存在毒品与成瘾性药物混合滥用,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的人口学特征,加强管理预防。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的氯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胺酮滥用者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氯胺酮滥用者首次吸食K粉年龄19.72±4.51岁,其中小于25岁的青少年男性占大部分(90.8%).氯胺酮滥用者以无业(27.3%)和个体经营为主(30.9%),他们的工作多元化,涉及社会各阶层,收入多不稳定。结论:氯胺酮滥用者主要为青少年男性,首次吸食年龄轻,需加强对青少年氯胺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氯胺酮滥用的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是中国内地流行滥用的主要合成毒品种类之一(中国内地目前流行滥用的合成毒品主要包括苯丙胺类兴奋剂和以氯胺酮为主要成份制成的"K粉"两大类)。根据国家禁毒办2015年禁毒报告书显示,2014年登记在册滥用氯胺酮人数为22.2万,同比2013年上升15.5%。对2008年至2012年氯胺酮滥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分析表明,62%的滥用者为25岁以下年龄的青少年,其中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占10%。氯胺酮滥用导致大量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第一,氯胺酮滥用导致大量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第二,威胁公共安全并导致严重社会问题;第三,诱发或促进HIV/AIDS、性传播疾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感染传播。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对氯胺酮滥用及其导致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氯胺酮列入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法理依据进行了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新型毒品的整治和社会帮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罗锋在2004年2月召开的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指出:毒品种类日渐多样化,海洛因、摇头丸及其他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等多种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在中国已经形成。如何对新型毒品犯罪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如何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进行有效的社会帮教,是我国禁毒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1吸食新型毒品的主要原因一是青少年闲散、无所事事而涉毒。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社会阅历浅,已成为我国吸毒的主要高危人群。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总数的72.2%。由于青少年闲散无业,经常…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一季度上海市新滋生吸毒人员321人,其中吸食合成毒品的就有291人,近年新增吸毒人员超9成都是滥用合成毒品。上海市吸毒人员中46%在35岁以下;新查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澳门地区青少年吸食大麻的影响因素,分析家庭监督、吸食大麻朋辈群体、危险生活方式以及大麻的接受程度对澳门青少年吸食大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截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整群抽样法,共抽取澳门中小学及大专共50所院校参与调查,共收集10 079份有效问卷,分析澳门地区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家庭监督显著减少了与吸食大麻朋友的交往(β=-0.04,P<0.05)和危险生活方式(β=-0.17,P<0.05),与吸食大麻朋友的交往和危险生活方式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大麻吸食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对大麻接受的程度而间接增加大麻的吸食风险。结论:家庭监督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与吸食大麻朋辈群体的交往,并减少危险性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青少年对大麻的接受程度和吸食大麻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