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MXF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照11.262、33.786、45.050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记录体质量、肛温、生存率,并检测脏器指数、血清生化因子等指标。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粪便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HPLC-QE/MS)技术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MXF中剂量组小鼠在给药第3~5天、MXF高剂量组小鼠给药第2~7天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给药组小鼠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50.00%。与空白组相比,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胸腺、肾上腺指数和肌酸激酶,MXF低、高剂量组小鼠的睾丸指数,MXF低剂量组小鼠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比值,MXF中剂量组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尿素和胱抑素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粪便代谢组学...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临床运用、中医机理、现代药理等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脏是附子重要的毒效靶器官.其主要机制是影响Ca2+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环境和细胞活性等.附子通过久煎、炮制、配伍等方法来降低毒性.本文将附子对心脏的作用机制和一些常见的配伍药对进行总结,希望对后续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甘草与甘遂合用有很大毒性。本文将二者配伍后的乙酸乙酯、乙醇、水提取液进行了毒性试验,采用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对毒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经化合物定性鉴别试验表明,甘草、甘遂合用后产生的毒性成分为三种黄酮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甘草为中医常用药对,也是中药七情"相畏相杀"配伍规律之典范,近年来药学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多。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近年来该药对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虞巧英 《海峡药学》2010,22(3):86-86,38
目的研究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产生的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现象,探讨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方法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附子、甘草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配伍合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附子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比单煎时低。结论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附子甘草配伍能减毒增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从组分合和的角度,肯定了附子甘草组分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学中的"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也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1]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不良反应"。在"十八反"中王为民[2]研究表明甘草配海藻、附子配半夏、乌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在 SD 大鼠组织分布特点,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揭示甘草对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 - MS/ MS)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各组织液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浓度,比较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麻黄组相比,麻黄与甘草配伍后,促进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研究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从脑组织中消除;抑制了去甲基伪麻黄碱在心和脑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并加快了其从心和脑组织中的消除;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从心、肺、肾的消除,加快了麻黄碱从心组织中消除,加快了甲基麻黄碱从肺和肾中的消除。结论麻黄与甘草配伍对麻黄类生物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波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38-138
本文总结了自拟麻黄附子黄芪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48例,均符合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标准,采用中医辨证用药,麻黄附子黄芪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提高了疗效,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兼表证治(301)条中,原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笔者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于此。应用经方,贵在变通,通其理,变其法,活其用。审其脉证,随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试用本方治疗重症顽疾,结果效验极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名如下。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 (2 0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冰醋酸 (体积比 5∶1 5∶80∶1 ) ,流速0 8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甘草苷在 2 0~ 3 0 0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3 1 %。香豆素在 1 7~ 1 6 7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2 0 %。结论本法可作为甘草附子汤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宁合剂处方中甘草和麻黄的配伍规律。方法以各配伍样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方中甘草在提取过程中减少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且麻黄碱的相对减少量多于伪麻黄碱。结论甘草对肺宁合剂中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明显,反映出了提取过程中甘草麻黄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辅助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次;氨茶碱缓释片,每次2片,每日2次.试验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瑞红  郭文山  刘玉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95+98-95,98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临床效果。方法:不分性别、年龄、职业,按诊断标准确诊的痹症患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共治疗50例,治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6%。结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既能温阳祛寒除湿,又能发散通络以祛病邪,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芍药甘草汤组方配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芍药甘草汤的组方配伍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本方提供参考。查阅芍药甘草汤组方配伍的研究文献,整邢总结。综合大多数文献认为:芍药甘草汤以生白芍与炙甘草按3:1配伍最佳,芍药与甘草具有协同作用。勺药甘草汤的药物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与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进行现代剂型开发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麻黄附子细辛汤水煎液中麻黄碱含量(以盐酸麻黄碱计)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00mm×4.6mm);流动相:乙腈:水(含0.02mol·μL^-1磷酸二氢钾和0.2%三乙胺)(10:9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27℃。结果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色谱峰与其他组分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回归方程为:y=2229.4854x-22.2885,r=0.9998(n=6),线性范围0.1776—1.332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5%(RSD=I.9%,n=6)。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良好,可用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水提物中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经方芍药甘草汤中炙甘草或醋白芍单因素配伍剂量变化对其药效组分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单因素配伍剂量的醋白芍和炙甘草为载体,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按照汤剂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DAD法,三波长同时测定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λ=230 nm)、甘草苷-甘草素(λ=276 nm)、异甘草苷-异甘草素(λ=360 nm)的含量。结果醋白芍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随炙甘草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炙甘草12 g,醋白芍组分含量为1.90-0.89-3.45-0.53;炙甘草为1、6、9、15、18 g时,醋白芍组分含量均降低。炙甘草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随醋白芍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醋白芍12 g,炙甘草的组分含量为9.06-3.19-0.76-0.77-0.15;醋白芍为1、6、9、15、18 g时,炙甘草组分含量均降低。结论 1炙甘草或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时,其药效组分的溶出率与经方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改变中药的配伍剂量其功效会产生变化;2醋白芍-炙甘草剂量比越接近1∶1,其相应的药效组分溶出率越高;3醋白芍的4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炙甘草配伍剂量变化规律:炙甘草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6.77~4.15 mg/m L;4炙甘草的5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规律:醋白芍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13.93~10.34 mg/m L;5炙甘草剂量对芍药甘草汤药效组分总量的影响大于醋白芍。  相似文献   

19.
附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最主要的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其中心脏是主要的靶器官之一。目前普遍认为附子所致心脏毒性是由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的结果,其毒性机制与Ca2+超载、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以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研究发现附子与其他传统中草药配伍能通过影响体内代谢过程、抗Ca2+超载、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机制发挥减毒增效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附子心脏毒性及配伍减毒增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附子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种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处方中的芍药与甘草配伍的最佳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患者服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进行治疗,芍药和甘草的剂量比分别为4∶ 1(SG41组)、2∶ 1(SG21组)和1∶1(SG11组),并配合常规针灸、推拿等康复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