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丽君 《中国药业》2001,10(10):68-68
目的:观察我院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46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9.1%),其次中药制剂(28.6%),主要类型表现为皮疹。结论: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临床医生要注意用药安全,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杨涛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36-2137
目的:分析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7.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1.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8.1%。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34.1%;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47.4%,护士呈报最少,占2.2%。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15年1 ~12月上报到的47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ADR住院报告多于门诊报告,比例1.13:1;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1.07∶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41.99%,其次为口服给药,占41.3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皮肤机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86例,占40.28%;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例数和药品品种数均居首位,有134例,占25.24%;严重的ADR102例,占21.47%,新的严重ADR26例,占5.47%;ADR转归痊愈173例,占36.42%,好转288例,占60.63%,未好转8例,占1.68%.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2013年收集并上报到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确认的159例ADR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81.13%,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是引发ADR的高发药物,其余依次为循环系统药物、维生素类及营养药、呼吸系统药物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97%,全身反应占12.57%,循环系统损害占9.42%;可治愈与好转的ADR占99.37%,死亡占0.62%。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一定不可预见性,但加强对特殊人群风险意识,加强对重点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安全监测,建立药物警戒制度,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该院上报的ADR病例262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涉及ADR的药品84种,抗感染药居首,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47例(94.27%);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最常见,有179例(66.54%);一般或常见的ADR有234例(89.31%),新的一般的有19例(7.25%),新的严重的有9例(3.44%);ADR报告质量需要提高.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该院上报的ADR病例262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涉及ADR的药品84种,抗感染药居首,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47例(94.27%);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最常见,有179例(66.54%);一般或常见的ADR有234例(89.31%),新的一般的有19例(7.25%),新的严重的有9例(3.44%);ADR报告质量需要提高。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2007年收集的59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类药物;临床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8.
韩杰霞 《北方药学》2016,(7):186-188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保障临床用药合理与安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79例儿童ADR报告.结果:179例ADR报告中静脉输液致ADR发生率最高,占96.65%;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4.75%.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针对性加强我院ADR检测及上报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22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4例ADR报告中,〉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4.8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常威  梁莉  王婷  乔华 《中国药事》2007,21(2):143-14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关系用药安全有效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对2005年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门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院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  彭伟 《黑龙江医药》2009,22(5):695-697
目的: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旨在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7—2008年间收集到的92例ADR报告,按照年龄、性别、用药情况、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结果等,对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9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占44.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1.52%)。结论:ADR的发生与药物自身特性,患者体质、临床用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本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增杰  邓增潮  李林 《今日药学》2011,21(4):248-250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8-01~2010-12收集到的2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2.3%),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44.1%),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集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涉及55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所致ADR居首位(44例,占32.12%),其次是抗肿瘤药(33例,占24.0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占78.8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例,占25.65%)。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医院2015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1~12月收集的17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22例,占12.4%,新的不良反应61例,占34.3%.结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安全性再评价,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10~2015年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729例有效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729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18岁45例、19~30岁207例、31~45岁237例、46~60岁168例、61~80岁65例、>80岁7例;给药途径为口服701例、肌内注射19例、静脉滴注6例、静脉注射2例、皮下注射1例;共涉及药物29种,41个品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7个,神经系统损害520例、消化系统损害10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61例、内分泌系统损害18例、免疫系统12例、血液系统11例、泌尿系统4例。不良反应的转归好转571例(78.33%),痊愈158(21.67%)。结论:我院31~45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2.51%),出现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出现ADR最多的药物是利培酮,ADR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应加强 ADR 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到的9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主要中药制剂品种为双黄连注射剂。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中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促进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该院20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DDDs和构成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治期间抗菌药物DDDs下降了33.86%,整治后抗菌药物DDDs分别下降了49.59%和45.90%;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89,59,50,47整体呈现下降趋势;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整治前的100%下降至整治后的30%,用药指征,用药种类,给药时间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结论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初显成效,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主要指标离专项整治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对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