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青 《河北医药》2013,35(4):554-55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脏并发症性蛋白尿,常显示病情加剧。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显著上升,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二位病[2]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是临床上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病因。临床研究发现,肾病多发生于糖尿病后15~20年,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疾病的40%~50%[1,2]。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方向。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激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是危害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严重肾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威胁[1]。同时,其也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合并症。该病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糖尿病肾病晚期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损害患者肾脏健康,因此在发病早期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护肾脏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可通过松弛肾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是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早期肾病往往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延缓甚至逆转,表现为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的减低,肾小球滤过率的回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钾已经被证实有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和血尿酸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1]。近年来,活性维生素D的肾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它和氯沙坦联合应用会不会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和血尿酸水平,提高其肾小球滤过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最终发展为肾衰竭,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累计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约20%2型糖尿病患者累计发生肾病,在死因中仅列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在我国是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治疗困难,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09年3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常表现为肾小球硬化症。早期常没有症状,血压可偏高或正常[1-2]。糖尿病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也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趋增多,肾科医生将面临更多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作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终末期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钟若英 《云南医药》2014,(5):553-55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通常在糖尿病发病10年后出现,20~30年后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DN现已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国家地区慢性肾脏疾病(CKD)和慢性肾衰竭的第一位原发病,我国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因此,预防和治疗DN可以保护DM患者的肾功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周家昱 《中国新医药》2003,2(12):103-10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典型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的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强调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高血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前列腺素代谢紊乱造成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大量蛋白尿的出现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1].我们应用前列地尔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在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中,DN约占15%[1]。现已证实,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且与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我们对96例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血糖、血脂及血压与2型DN的关系,为DN治疗在强调综合治疗的同时,能突出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江华  尹士男 《药品评价》2012,(28):10-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1]。近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快速增多长,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一旦发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肾小球功能常呈进行性下降,最终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早期DN的预防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芪地归芎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在早期若得不到适当治疗,常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侧重于关注肾小球病变,而忽视了小管间质的损害。最近研究认为糖尿病在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的同时甚或之前,小管间质已发生病变[1]。且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样,其改变不仅是早期肾损害标志,而且与肾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2]。我们观察了芪地归芎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对EDN患者肾小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洁  柳湘洁  廖菲 《贵州医药》2011,35(3):252-25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DN的病理改变其主要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早期临床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2]。近年来对DN的深入研究发现,RAS系统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合并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其发生率也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发生的第二大疾病[1]。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因此一旦引起终末期肾病发生,临床治疗难度将远大于其他肾病疾病,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健康[2]。相关研究显示[3],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合并肾病患者其机体耐受能力更差,极易发生各类型感染疾病,皮肤感染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由于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大多数国家糖尿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其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肾小球周边部位出现嗜酸性K-W结节,是糖尿病性肾病具有诊断意义的改变。但仅出现于约10%~20%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性肾病其他病理改变特点包括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由于细胞外系膜基质增多所致肾小球增大。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管萎缩肾内纤维化。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近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较多。其外内皮素拮抗剂等,被认为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基因治疗亦给糖尿病肾病带来新希望。现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累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白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从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大约半数患者是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至临床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20.
苗森  曹硕  曹方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89-2290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可致终末期肾病(EsRD)。体内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等的综合作用可致DN的发生[1],其中血管舒缩失调与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异常密切相关,是肾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关键。DN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DN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即可出现异常[2],这与DN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及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