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胺酮滥用及危害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氯胺酮作为一种化学合成类毒品,自二十世纪90年代先后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中国大陆地区开始出现,由此所引发的氯胺酮生产、制造、贩运、滥用问题突出,并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为有效预防、遏制、管控氯胺酮的非法生产、制造、贩运及滥用活动,减低由氯胺酮所带来的危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氯胺酮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充分认识氯胺酮对人体、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以氯胺酮为主要成分的K粉滥用者成瘾特征及其危害性。方法:在4省份采用方便样本募集138例氯胺酮成瘾者,自拟氯胺酮滥用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问卷中采用了修订的四阶段成瘾模型以描述氯胺酮成瘾过程。结果:氯胺酮滥用者以男性、汉族为主,婚姻状况多为未婚状况。氯胺酮滥用者首次出现药物渴求和开始规律使用药物的时间中位数均为30.0 d;进入强迫性使用阶段的时间中位数为60.0 d。氯胺酮滥用者强迫性使用药物的原因主要为"心中总想着K粉"(91.3%);50.5%的氯胺酮滥用者因"不吸时出现明显的不适(难受)"而强迫性使用药物。规律使用阶段,使用氯胺酮后欣快感的强度(VAS)评分中位数为5.50(cm),药物渴求感VAS评分中位数为7.22(cm),欣快感VAS评分和药物渴求感强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78(P<0.001)。长期滥用氯胺酮后,滥用者中出现的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53.6%)、胃痛、胃炎等胃部症状(48.6%)、慢性鼻炎(36.2%)、鼻出血(21.7%)、鼻中隔穿孔(5.1%);部分氯胺酮滥用者学习/工作情况、社交活动、家庭责任承担等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攻击他人或暴力行为和违法行为。结论:氯胺酮可以产生药物依赖性,其精神依赖是强迫性使用药物的重要原因;氯胺酮滥用可造成滥用者泌尿、消化系统等损害。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分离性麻醉剂,临床上用于手术麻醉或作为麻醉诱导剂。由于该药具有致幻、致欣快等药物滥用潜力,在20世纪70年代上市后不久便在美国发生滥用问题,90年代中后期,氯胺酮相继在中国香港和大陆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造成严重的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为深入了解氯胺酮滥用现状和危害,预防、控制氯胺酮滥用在中国的快速蔓延势头,受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系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麻醉。然而,因其具有致幻作用及精神依赖性,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滥用。氯胺酮滥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给滥用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氯胺酮滥用所致认知障碍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氯胺酮滥用所致认知障碍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氯胺酮滥用所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成瘾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氯胺酮为苯环利啶(PCP)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 -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它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氯胺酮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被广泛滥用于各种娱乐场所。近几年来,非法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本文概述了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学特性及滥用情况,并从与药物成瘾机制有关的强化效应和奖赏系统、解剖结构及NMDA受体等方面,对氯胺酮成瘾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氯胺酮滥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的基本情况和滥用特征。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个省、市、自治区的14个地区的娱乐场所发现的氯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结果:在720例氯胺酮滥用者中,东南沿海地区占85.0%;84.2%(580/689)的被调查者在用氯胺酮之前滥用过海洛因,15.8%(109/689)初次滥用的毒品为氯胺酮。滥用方式:以口服、与啤酒共用和鼻吸为主。初始滥用氯胺酮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心驱使”,“目前”(入戒毒所前)的主要滥用原因为“寻求快感”。氯胺酮主要来源于歌舞厅/迪厅。12.7%(90/708)曾经经历过滥用氯胺酮导致的急性中毒,13.5%(96/710)发生过与氯胺酮使用相关的攻击他人行为,40.3%(287/712)发生过与使用氯胺酮相关的性冲动,5.5%(39/705)发生过与使用氯胺酮相关的性暴力行为,12.1%(85/702)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结论:氯胺酮滥用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但有流行蔓延之势;氯胺酮滥用可导致严重的身心损害。建议采取有利措施遏制氯胺酮滥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的人口学特征,加强管理预防。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的氯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胺酮滥用者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氯胺酮滥用者首次吸食K粉年龄19.72±4.51岁,其中小于25岁的青少年男性占大部分(90.8%).氯胺酮滥用者以无业(27.3%)和个体经营为主(30.9%),他们的工作多元化,涉及社会各阶层,收入多不稳定。结论:氯胺酮滥用者主要为青少年男性,首次吸食年龄轻,需加强对青少年氯胺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氯胺酮滥用的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8.
阐述正常人体维生素的需求量、作用及滥用维生素对人体的危害性,加强科普宣传力度,避免滥用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长期腹腔注射(ip)不同剂量氯胺酮大鼠心血中氯胺酮含量变化规律。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大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 mg.kg-1、30 mg.kg-1和60 mg.kg-1氯胺酮剂量组。每天按体重ip一次,制备大鼠氯胺酮滥用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又各分为5批,分别在染毒或给予生理盐水后45 min、1周、2周、3周和3周停药3 d后各处死一批大鼠(6只/批),提取并用GC/MS和GC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大鼠心血中氯胺酮含量。结果:氯胺酮连续滥用后大鼠血中氯胺酮浓度逐渐增加,且停药3 d后仍可检出。结论:氯胺酮可能存在体内积蓄,长期服用可使氯胺酮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是中国内地流行滥用的主要合成毒品种类之一(中国内地目前流行滥用的合成毒品主要包括苯丙胺类兴奋剂和以氯胺酮为主要成份制成的"K粉"两大类)。根据国家禁毒办2015年禁毒报告书显示,2014年登记在册滥用氯胺酮人数为22.2万,同比2013年上升15.5%。对2008年至2012年氯胺酮滥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分析表明,62%的滥用者为25岁以下年龄的青少年,其中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占10%。氯胺酮滥用导致大量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第一,氯胺酮滥用导致大量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第二,威胁公共安全并导致严重社会问题;第三,诱发或促进HIV/AIDS、性传播疾病及其它传染病的感染传播。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对氯胺酮滥用及其导致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氯胺酮列入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法理依据进行了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是澳门地区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之一,也是毒品防治机构最为关注的毒品之一。尽管如此,关于澳门地区及周边地区青少年氯胺酮滥用的研究仍然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社工局资助澳门大学社会学系进行的"澳门在学青少年与药物之跟进调查2014"数据,分析氯胺酮的滥用模式及相关因素。本次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确定澳门地区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模式;第二、通过对相关药物滥用行为的分析,初步评估将氯胺酮定位为入门毒品(gateway drug)的合理性;第三,探讨影响在学青少年吸食氯胺酮的原因。结果发现,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曾经滥用氯胺酮的行为与其近期滥用传统依赖性药物的行为显著相关,频繁参加派对活动显著提高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概率,结交吸毒朋友、吸烟的在学青少年其滥用氯胺酮的概率也比其他在学青少年高,对吸毒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的也更倾向于吸食氯胺酮。最后,文章就有效地防治澳门地区青少年滥用氯胺酮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成本低廉,与海洛因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毒品相比其躯体依赖性较弱,是制毒、贩毒、吸毒等人的新宠。但是氯胺酮作为精神类药物,一旦滥用,将对人体产生危害,并对社会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氯胺酮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而经久不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从问题入手,构建了环环紧扣的防控体系,以规制氯胺酮的滥用,以期将氯胺酮放在医学和科学研究这一合法领域里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不同机构药物滥用者的现状,为今后的监测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在重庆地区的强制戒毒机构、美沙酮门诊及看守所/拘留所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390例药物滥用者,以男性(占81.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5.1%)、无业者(占57.4%)为主,平均年龄为(34.7±8.7)a。该地区前三位滥用药物为海洛因(占66.7%)、冰毒(占43.8%)和麻古(占29.2%)。多药滥用者多(占31.3%),复吸率高(占59.2%),对毒品危害知晓率低(占29.5%)。美沙酮门诊滥用者较其他两个机构的平均年龄大(36.8±7.1)a,无业者多(占64.7%),多药滥用少(占15.1%),更渴望戒毒药物(占64.0%)。结论:不同机构药物滥用特征存在差异,应给予差别化的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青少年是否因冲动性、奖赏敏感性与惩罚敏感性、忧郁情况而影响其氯胺酮滥用情形。方法:采用冲动量表、奖赏敏感性与惩罚敏感性量表、忧郁量表对台北市212位高中职夜间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高中职夜校学生中有46人(21.7%)滥用过氯胺酮,其冲动性、奖赏敏感性及忧郁与滥用氯胺酮有统计显著相关。结论:高中职夜校学生滥用氯胺酮最主要的相关因素是奖赏敏感性及冲动性,另忧郁愈高也愈容易滥用氯胺酮。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的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静脉全麻药,也是一种目前在青少年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毒品。氯胺酮具有中枢兴奋、中枢抑制、镇痛、抗焦虑、麻醉、致幻等作用,长期使用后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所致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损害,为制定预防氯胺酮滥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纳入武汉市五个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符合条件的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氯胺酮滥用患者平均年龄(30.13±7.12)岁,吸食氯胺酮时间平均为(89.47±48.49)月。吸食氯胺酮造成的身体损害症状前三位为"入睡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和"体重下降";造成的心理损害症状前三位为"健忘记忆力下降"、"烦躁易发火"和"胡思乱想、空想";造成社会功能损害症状前三位为"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变少"、"工作能力下降"和"人生无目标规划"。氯胺酮混吸其他毒品患者相比单纯氯胺酮患者,其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均高(P<0.05)。氯胺酮使用月数与躯体损害、心理损害和社会功能损害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氯胺酮滥用导致严重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健康危害。加强氯胺酮健康危害知识预防教育和提高抵制诱惑和拒绝的能力,有助于预防氯胺酮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