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建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十一五"和新医改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新农合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几年来部分省市在设立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新农合定点药店服务制度,这对提高农民获取药品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公平竞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新农合筹资成本水平、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降低筹资成本,保障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提高依据。方法以武陟县新农合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况调查获取筹资成本及变动趋势。通过政策研究和报表分析,进行筹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武陟县每千参合农民筹资天数由2003年的2.48天,下降到2009年的0.67天。人均筹资成本由2003年的5.53元下降到2009年的1.54元。随着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的提高筹资成本下降。结论武陟县新农合筹资成本逐年下降,筹资标准是筹资成本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极度匮乏。使广大农民基本卫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基层医生不仅是农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医疗费用的‘控制阀’。同时也是确保我国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人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转移到基层卫生人才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4.
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为新农合制度注入新的活力.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促进农村卫生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符合新形式下的新农合管理机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开展了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研究支付方式改革推广的可行性,笔者就阿荣旗的基本情况、阿荣旗新农合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阿荣旗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阿荣旗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2007至2010年新农合基金运行状况及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消费状况分析,以深入了解黑龙江新农合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文献查阅,现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及统计描述等方法,包括Excel数据库,SPSS分析。结果三个样本县的新农合的参保率都有了明显上升;报销比例也随着年份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全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也必将为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1]。河北省从2003年开始推行新农合医疗工作,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高血压病因致残率、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因此在农村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的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可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完全康复有较好的预后效果[2]。本研究通过跟踪调查河北省新农合政策对二级预防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情况,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剑飞  黄德恩 《安徽医药》2013,17(1):99-100
目的研究新农合政策下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疾病构成比例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新农合政策施行前的3年(2002—2005年)及施行后的3年(2006—2008年)儿科患儿在就诊率、住院率、疾病构成比例及死亡状况。结果新农合政策在全面施行后,疾病构成比例较实施前有显著性差异,农民就诊率提高,疾病死亡率下降。结论新农合政策是保障农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及困难家庭基本健康的好政策,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民参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店》2011,(7):14-14
对于农村市场而言,新农合政策的出台,曾一度被业内看好,认为会极大地促进农村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但经过几年的实施,业界普遍发现其对日常销售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有很多,比如目前农户的统筹账户金额较少,无法与城镇医保相提并论;对未来政策不利走向的判断等等。鉴于此,不少人开始对新农合的利好地位产生了动摇,甚至于对农村市场的发展也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第四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论坛暨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大会”于2012年7月27—29日在贵阳召开。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在会上作了题为《新农合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的主题报告。他全面回顾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年来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报告分四个部分:(一)建立新农合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二)新农合试点工作在全国稳步推进;(三)新农合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和完善;(四)新农合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发展基础。现将报告中有关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效部分摘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医药》2012,(7):41-41
开展"纪念新农合制度实施1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为充分展示新农合制度实施10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总结经验,为新农合制度巩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卫生部发出"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参保农民喜忧参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称新农合)实施以来,已有4.1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这个旨在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参保方式,到底让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惠?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河北省行唐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一些领导和患者。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我省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以来,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重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农村药品服务网点曾为我国几亿农民吃上放心药立下汗马功劳。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深入推进及北京社区药品零差率配送政策的出台,农民用药大部分支出几乎都由政府埋单,农村药品服务网点受到冲击,日渐萎缩。前不久,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分局就近6年该区农村药品服务网点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历经40年坎坷,近年来重获新生。由于国家管理的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成为广大参合农民的可靠健康保障,使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农合坚持把保护农民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民、利民和便民,它必将显示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全国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区,北京市房山区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疆巴楚县自2005年开始试行新农合,进展顺利.至2008年农民参合率已达到了98%,有效保障了农民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新疆巴楚县新农合的部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政策改进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1-3]。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乌苏市新农合状况展开调查,重点调查农牧民对新农合医疗政策的知晓情况、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情况及总体满意度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因素,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为乌苏新农合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在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集资金的前提下,政府开展、组织并鼓励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制度~([1])。新农合在全国的推行开展过程中运行平稳,取得良好效果,但在费用控制方面存在严峻问题。我国自2012年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的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新农合支付方式,以期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规范医疗机构行为。1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内涵支付方式是指卫生服务付费方式即对定点医疗机构所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新时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1]。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新农合法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从实践中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依据卫生工作实际和法治的基本精神,尽快制定新农合法律、法规,是当前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