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及低知晓率,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误诊。本文就近几年这二者的发病机制、分类、危害、影响因素及诊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高血压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困惑以及二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个特殊疾病,而是血压对许多原因的调节异常的表现。指由卧位起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正常人由卧位起立时,因重力作用,血液易淤积于下半身的静脉容量血管内,随即发生一过性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但机体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小动脉和动脉收缩,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反射使心率加快,肌肉活动及小静脉反射性收缩使静脉回流增加,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等,尚可使血压保持于一定水平,脑血流也有一定灌注压。若反射弧的传入、中枢或传出部分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时,心肌功能减退时,或血容量减低时,这些代偿机制可能不足以使降低的血压恢复正常,则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同,这类患者晕厥发作没有前驱症状。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可以是原发的,但继发性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观察其改善情况。方法:将134例体位性低血压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其对立位血压的影响情况。结果:出院时,体位性低血压发病情况明显改善,健康教育组比常规护理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DPH)的致病因素,并提高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能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收住的102名糖尿病合并DP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间进行X^2检验。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应测量立、卧位血压,提高对DPH的认识和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5.
6.
脊髓损伤因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恢复率等特点,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伤害,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体位改变时血压降低、头晕目眩、头痛、视力模糊、恶心、肌肉无力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妨碍患者的早期康复.目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近年来发生在我科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进行分析,以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护理意外,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老年患者1219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患者162例,发生率约13%。162例中男93例,女69例,年龄71~80岁54例,81~90岁102例,91~95岁6例,平均年龄83岁。冠心病、高血压病65例,2型糖尿病34例(其中伴高血压23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18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17例,老年痴呆症14例,溃疡病伴上消化道出血11例,慢性肾炎高血压3例。162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在入院后第2~15天。其中发生于卧床站立时58例,上床…  相似文献   

8.
硝酸甘油致体位性低血压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甘油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许多报道均显示硝酸脂类无论舌下含服或是静脉用药均可产生严重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副作用甚至晕厥。我科2004-2006年出现了8例在静脉应用硝酸甘油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现将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给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服用降压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从血压测量、用药观察、饮食调理、防范措施、健康指导等几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间在入院后第2-13天,其中:卧床站立时11例,行走时4例,饱餐后4例,坐位起立时9例,餐前服用降压药4例,大便时蹲位起立3例。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水平下降。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立位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的最佳服用剂量与服用时间,定时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健康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减少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晕厥、跌倒甚至休克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属于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现象。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0%在平卧后直立时出现血压降低,7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30%[1]。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有晕倒、跌倒、伴发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出现意外等[2-3]。作者医院对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实施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位性高血压(OHT)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静脉、静脉窦的"重力血管池"过度充盈有关,也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激活有关。OHT的诱发因素包括糖尿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膳食成分、运动体位的变化等。OHT可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及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需加以重视,且需避免与高血压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以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无蓄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重症监护镇静。但该药同时具有明显心血管抑制作用,能引起剂量依赖性血压下降,而其具体降压机制错综复杂,主要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心肌收缩力,及对外周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升陷汤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斜床站立训练、佩戴腹带和高质量长腿弹力袜,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升陷汤.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均以JNC-7提出的诊断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各种体位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陷汤对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齐膝弹力袜用于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比较54例65岁以上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使用齐膝弹力袜前后卧、立位收缩压差值。结果:使用齐膝弹力袜后,患者的卧、立位血压差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头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0.00)。结论:齐膝弹力袜对缓解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余莉  刘祥 《医学综述》2013,19(15):2765-2768
控制性降压(CH)作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综合措施中的常见方法之一,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和异体输血量及其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现已广泛应用于一些颅脑肿瘤等大手术、骨科脊椎及髋关节等较易出血手术、鼻内镜等术野要求较高的手术。然而,不同方法实施CH对机体各个脏器功能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其联合血液稀释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于血液保护,并减少相关并发症。该文就进一步探讨CH在围术期的合理应用,从其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重要器官的影响及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水焕 《医学综述》2013,19(13):2387-2390
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PPH的发生可能涉及交感神经活性不足、压力感受器异常、胃动力因素、血管活性肽的作用等因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困乏、胸闷、晕厥等。目前对PPH定义为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 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收缩压<90 mm Hg,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大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引起相应的症状。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缺乏大型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老年餐后低血压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但关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的研究认为其发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本文就老年餐后低血压可能的发病机制(如心血管自主神经不全、餐后内脏血流增多、进食不同食物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ASEMG)、体位性低血压和头晕对多系统萎缩(MS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索我院ASEMG数据库,分别以头晕患者(MSA组和非MSA组)、卧立位血压不达标患者(MSA组和非MSA组)以及很可能MSA患者(卧立位血压达标组和不达标组)为目标人群,比较ASEMG和卧立位血压的特点。结果476例患者曾行ASEMG检查,其中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69例,MSA组(33例)和非MSA组(36例)的平均时限[(14.6±2.1)和(12.8±2.0)ms,P<0.01]和卫星电位出现率[(22.7±11.8)%和(12.2±8.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卧立位血压达标率(84.6%和55.2%)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162例有头晕症状的患者中,MSA组(90例)和非MSA组(72例)的平均时限[(15.3±2.7)和(12.8±1.9)ms,P<0.001]、卫星电位出现率[(25.4±12.8)%和(13.5±10.4)%,P<0.001]和舒张压差[(18.5±17.0)和(11.7±12.7)mmHg,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卧立位血压达标率(60%和41.9%)和收缩压的差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146例卧立位血压未达到标准,MSA组(61例)和非MSA组(85例)的平均时限[(15.0±2.4)和(12.8±1.7)ms,P<0.001]和卫星电位出现率[(22.0±12.2)%和(10.6±8.5)%,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125例很可能MSA患者中,卧立位血压达标组(44例)与未达标组(36例)的平均时限[(15.5±2.4)和(15.9±2.2)ms]和卫星电位出现率[(24.3±12.6)%和(22.7±12.4)%]差异无显著性。达标组出现头晕的比例和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93.2%(41例)和52.3%(23例),未达标组分别为44.4%(16例)和8.3%(3例)。结论当怀疑头晕患者为MSA时,ASEMG的诊断价值优于体位性低血压。无论MSA患者的卧立位血压是否达到标准,ASEMG均可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有助于MS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