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2]。自201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因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再次组织专家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并于2015年发布[3](以下简称2015版指南)。本文就2015年版指南更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该指南进行更新。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华医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指南)。该版指南是在2009年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指南部分的内容涉及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治疗目标、治疗终点、治疗应答的定义、治疗的适应证、目前治疗的结果、治疗应答的预测、治疗策略:如何治疗、治疗失败、如何监测治疗和停药、严重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特殊人群的治疗等13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2月美国肝病学会会刊《肝脏病学》发表了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丙型肝炎指南》的更新版,是对2009年以前所有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总结与提炼,特别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括。2009年关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进展有:(1)欧洲肝病学会年会和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中对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任“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北京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肝病研究学会执行委员。参与编写《亚太地区丙型肝炎专家共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指南》、《丙型肝炎指南》、美国《慢性肾脏疾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诊断、处理和治疗指南》。任《中华肝脏病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参加并完成了18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丙型肝炎项目负责人,现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研究》课题联合负责人。已完成肝炎病毒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平台的建设,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抗病毒以及免疫治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于2011年8月对《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处理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部分更新,并于10月正式发表。按照AASLD的惯例,一旦有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就对指南进行更新。由于自2009年发表上一版指南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5月15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北京联合举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0年更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2010版指南是在卫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2月,新加坡卫生部联合新加坡医学院、新加坡家庭医生学院、新加坡医学会与新加坡消化学会共同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新加坡指南)。该指南是在2003年版指南基础上的更新。该指南的编写就将国际乙型肝炎诊疗的最新成果与新加坡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作出了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该指南的部分精华内容介绍给国内读者。新加坡指南采用的循证医学评价系统包括两部分,即证据类型与推荐等级,与美国肝病学会与欧洲肝病学会指南的证据评价均不相同,其中在证据类型评价中更为细致,当然这也需要指南编写者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读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2011年《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治疗指南》,本指南最大的看点是介绍了两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HCV的NS3/4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泼维(boceprevir,BOC)和特拉泼维(telaprevir,TVR),该两种药物均已在欧美上市。因为新药的上市,原来的一线治疗方案也相应进行了更改,我国患者主要为基因型1型,  相似文献   

12.
肝性脑病是急慢性严重肝脏疾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肝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肝性脑病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对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也缺乏特异有效的方法。直至1998年,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大会(WCOG)成立工作小组对肝性脑病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于2002年在美国肝病学会的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分析》,至此,肝性脑病的定义才逐步标准化并被应用。实际上,有关诊断和治疗的一些循证医学依据的积累,促进了对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的共识的诞生。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约40%存在轻微型肝性脑病。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部分专家,根据国际上有关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联合制订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本共识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肝性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在肝性脑病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充分了解肝性脑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国际前沿的观点,利用合理的医疗资源,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当然,在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本共识中也加以陈述。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曾联合制订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这次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第2次合作,对肝性脑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制订共识,由于两个学会的工作范围和内容紧密相关,因此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合作,以推动行业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观察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3例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转阴率为90.5%,肝功能指标ALT、AST、GGT以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在病毒清除效果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组成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以下简称2010版指南)编写及审定专家委员会。两个学会的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马方教授任共同主编,同时邀请美国营养专家李兆平教授、澳大利亚营养专家李铎教授作为国际编委进行审稿。2010版指南的制定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编写指南》和AGREE协作网发布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0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举行。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我刊副主编魏来教授荣任第六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魏来,男,1961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17.
2018年4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更新了《欧洲肝脏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酒精相关性肝病管理》(简称指南)。指南调整了酒精相关性肝病的命名,强调从公共卫生政策上加强酒精饮料的管理,并建议采用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标准进行酒精使用障碍的诊断,对酒精使用障碍进行药物联合简短干预治疗。指南进一步规范了酒精相关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炎的治疗,建议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用于重症酒精性肝炎治疗,对于酒精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指南建议不再将戒酒6个月作为必需标准。指南相关内容对于我国酒精性肝病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肝病治疗仪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肝病治疗仪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乏力、腹胀、纳差、黄疸、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效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疗效相当,但使用肝病治疗仪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更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为促进我国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第三次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10月19~21日在河南郑州市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肝病、肝硬化知名专家就国内外肝纤维化、肝硬化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欢迎从事肝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医务人员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参加会议。一、征文内容:①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②不同原因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策略;④肝硬化腹水的应对措施;⑤肝性脑病的处理;⑥肝硬化其他并发症的处理(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癌等);⑦自身免疫、酒精等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⑧肝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干扰素的发现至今已有50年历史,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干扰素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的治疗。在抗病毒的治疗中,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干扰素α是人体内自然存在的生物分子,具有免疫调节和直接抗病毒活性的双层效应。在抗病毒效应中,由于不同病毒的生物特性不同,而对不同病毒体现出不同的抗病毒效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