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讨论应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临床常规羟基脲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组治疗后的降细胞疗效、并发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幅度、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预处理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快速降低肿瘤负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对于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 ,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 ,然后给予常规化疗 ,观察其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完全缓解率及单采术的并发症 ,并与同期 19例未行单采术仅用化疗的该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采术是安全的 ,可减少早期并发症并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救治高白细胞白血病(HL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HLL患者在化疗前安装一次性全封闭血细胞管道,选择MNC程序,采用美国COBE Spectra 70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比较单采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自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其采集54次,每次分离出白细胞(12.77±44.11)×10^9/L。单采后患者各种不适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合并DIC患者单采后次日死于颅内出血。患者单采后继续化疗,11例(36.67%)完全缓解,12例(40.00%)部分缓解。共23例(76.67%)治疗有效。结论白细胞单采后继续化疗是及时救治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HLL)的疗效。方法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对31例患者进行56次白细胞单采,观察疗效,并与单纯化疗的27例HLL患者比较。结果经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白细胞数显著下降,再进行化疗的效果比单用化疗疗效好,死亡率低。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HLL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高白细胞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2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结果单采后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采前,急性白血病组由(228.44±116.10)×109/L下降到(167.80±105.38)×109/L;慢性白血病组由(270.52±114.49)×109/L下降到(214.52±94.69)×109/L,两组单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措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2例高白细胞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单用采用化疗干预,观察组则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作白细胞去除术后进行诱导缓解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其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为(105.21±64.3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白细胞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方案,可快速降低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整体疗效好,且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行白细胞清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白细胞清除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在白细胞清除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术后加强出血及感染的预防。结果行白细胞清除术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且在清除过程中,患者配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轻患者体内增高的白细胞负荷,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早期死亡率,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地榆升白片在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内接收的46例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观察组23例奇数患者接受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23例偶数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WBC计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状可采用地榆升白片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白细胞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迟满丽  李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25-1526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外周血WBC>100×109/L,出现白细胞淤滞综合征,从而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或血栓形成的高危难治性白血病。我院及医大一院2003年7月~2006年9月采用HA方案联合白细胞单采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分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组34例,单纯部分发作(SPS)组12例,单纯失神发作(SAS)组10例,SPS+GTCS组9例。4组患者均予以VPA治疗。观察4组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57例(87.7%);红细胞降低5例(7.7%),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后基本恢复至正常2例,因症状严重改用其他抗癫痫药治疗1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2例(18.5%),其中出现皮肤瘙痒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VPA导致血液毒性反应呈多样化,时间为7d~3年。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1%。结论 VPA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白细胞计数与癫痫发作类型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选择不同的细胞收集程序进行血细胞单采术。结果行血细胞单采术后,6例真性红细胞性增多症患者红细胞中位数由7.0×10^12/L降至6.4×10^12/L(P〈0.05);1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0.274×10^12/L降至0.236×10^12/L(P〈0.05)。结论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其临床效果肯定,能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和189例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LA)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LAL与NHLAL比较,患者起病急,进展快,完全缓解(CR)率低(P<0.05),髓外浸润明显,骨髓增生活跃(P<0.05)。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LALL)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HLALL、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LAML)、非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HLALL)与非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NHLAML)4组CD7抗原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ML和NHLAM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较高的均为CD33和CD13。结论 HLAL与NHLAL相比进展较快,骨髓增生更为活跃,预后不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白血病细胞异质性更高,尤其是HLALL。CD7系列特异性不明显,CD33和CD13作为髓系的特异性抗原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升白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升白汤,对照组给予利血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白细胞疗效、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升白细胞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的体力状况ECOG评分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治疗后3 d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1、21 d,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升白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检测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1年以来收治的68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肺炎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34例轻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以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有着明显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能够为临床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进而进行有效合理的治疗,为取得良好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含量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对照者与60例创伤患者,收集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液标本,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白细胞及血清CRP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CRP值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CRP值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数目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创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应用手工显微镜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60例结核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采用手工显微镜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照组采用仪器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的白细胞分类情况以及中间细胞比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间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手工显微镜法的应用,2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防治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5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榆升白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甘露聚糖肽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14d、21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上升,上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防治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发病率占急性白血病的5%-20%,是急性白血病中的高危类型。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1例HLAL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 (leukemia)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 ,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呈肿瘤性增殖、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 ,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也有质和量的变化[1] 。临床常规治疗为化疗 ,但化疗疗效慢、疗程长 ,病人不易耐受或因骨髓严重受抑而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数 >10 0× 10 9/L的患者 ,很容易发生白细胞淤滞 ,引起脑梗塞和脑出血 ,也可引起肺梗塞和肺出血[2 ] 。笔者对外周血白细胞数 >10 0× 10 9/L的白血病患者施行白细胞单采术 ,快速将白细胞降至理想数值 ,再实行常规化疗治疗 ,既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