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的误诊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26例(33.3%),疑诊者24例(30.8%),就诊时确诊者28例(35.9%),平均住院时间为2~3(2.3±0.7)周,70例(89.7%)患者顺利出院,急诊室死亡6例(7.7%),后期死亡2例(2.6%)。结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明显,提高警惕才能防止诊断鉴别的局限性、片面性,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发生的可能,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玮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07-108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41.1%,有效44.6%,死亡14.3%,总有效率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分析临床资料,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增加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选取的85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出院83例,死亡2例,病死率2.4%.结论 及时、准确的辨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对于治疗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降低误诊率,及降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还可显著改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0例患者中,12例死亡。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2例,肺部感染并感染性休克2例。结论需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知识。老年人缺乏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和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以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特殊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方法:收集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与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误诊情况。结果: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再加上心电图不典型,致使其极易漏诊或误诊。结论:对突然出现心功能衰竭、消化道症状、脑卒中、心律失常、休克或其他部位疼痛的老年患者,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均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及时作出相应检查,而不能单靠一次心电图不典型而否定诊断,应及时反复做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并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分析和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符合不典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基本资料,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这40例研究患者中,经过治疗有20例被治愈,6例好转,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是21.4%,其中由于心源性休克3例,因心力衰竭而死的有5例,心脏骤停的有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大的隐匿性,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主治医师要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肌酶和心电监测等检测,防止出现漏检和误诊等现象,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颍谯 《安徽医药》2004,8(3):213-2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1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及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心肌梗死主要特点:(1)临床症状不典型;(2)并发症多;(3)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 提高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例中无痛型19例,心律失常25例,异位疼痛5例,胃肠紊乱7例,呼吸困难3例。好转56例,有进步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合病史综合判断,可以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综述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就诊时间延迟,并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衰退而导致并发症多且严重,死亡率也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结果本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老年人为冠心病高发人群,如果合并内科疾病时,应注意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预防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结论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4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死亡11例,其中有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3例心率失常、1例肺部感染伴有感染性休克,其他病例全部治愈。结论针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强化相关疾病知识,熟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患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所收治的120例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首发症状以心力衰竭及休克者最多;呼吸困难、咳嗽、发颤等居次;心慌气短等表现居三。疗效方面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0.7)周(2二3周),治愈或好转107例,死亡13例,包括心源性休克8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1%。结论对于心力衰竭休克、呼吸系统障碍、心慌等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针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对比并明确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对象,避免误诊,及时进行后期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其年龄分段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8例。同时对其进行心电图、X线等检查,并进行一系列给氧或溶栓治疗,然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老年组不典型症状53.5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坏死、胸痛或休克等多种临床特征,所以应重视其临床各项检查结果的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相关的抗凝类药物、溶栓治疗等,并加强对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这些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18例治愈,4例好转,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1.4%,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骤停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隐匿性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医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以便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择观察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选择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除血脂水平相差不大外,早期压榨样疼痛、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均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治办法。方法该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显著有效23例(41.1%),有效25例(44.6%),死亡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较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的认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检查与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高,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现对本院近10年(1992年-2002年)住院的3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并以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29例患者治愈,1 1例患者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时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并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同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与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治疗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较为优异,临床当中的心理状态较好,其整体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临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介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各方面治疗情况都较为理想,在临床当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