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25例临床病理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邱建龙吴佩琴郭启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少见,占全部肿瘤的0.07~0.2%,占软组织肿瘤的10~20%。我院1972~1996年共收治125例腹膜后肿瘤,其中良性43例,占34.4%;...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手术体会崔平胡筑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系源于非器官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因较少见,症状不典型,病理类型复杂,复发率高等特点。现将我院1989年3月~1997年3月31例行手术治疗的该类病人进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19...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组织。由于其种类繁多,诊断困难,手术复杂,因此我们将我院1978年~1990年间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5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后简称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认识。1 临床资料:本组55例腹膜后肿瘤占同期腹部肿瘤住院人数的1.1%。男2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膜间皮瘤的影像特征,增加认识。方法:总结3例腹膜间皮瘤的特征,复习文献,提高对腹膜间皮瘤的影像征象的认识。结果: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腹膜间皮瘤,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腹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1965年至1999年本院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7例,现就其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2 岁(3-69岁),良性肿瘤14例(29.8%),恶性肿瘤33例(70.2%), 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平均19.4个月。肿瘤最小为5×4×3cm; 最大者为25×15×12cm。 1.2病理类型本组以恶性肿瘤占70.2%(33/47)。良性肿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并排外胰、肾、肾上腺、血管等的肿瘤。由于其部位深在,比邻关系复杂,早期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所以早期很难发现。我院1985~2003年手术治疗PRT32例,对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诊断确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肿块情况、手术方式以及随访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12-76岁,恶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3例,良性腹膜后肿瘤患者17例;手术方式:部分切除者23例,恶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者22例,剖腹探查活检患者5例;随访情况:经过对这60例患者一段时间的随访,我们发现1年、5年和10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5%(45例)、63.3%(38例)和51.6%(3l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有效降低腹膜后肉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住的2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随访17例,恶性肿瘤术后1年存活者3例,超过1.5年以上存活者零例;11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健在。结论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肿瘤包膜应尽可能切除,术前对联合脏器切除应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PRPLS)临床上少见,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因其组织柔软,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完整切除难度不高,但该病复发率高,而多次复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我院近年收治腹膜后脂肪肉瘤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出芽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光镜下观察262例胃癌和肠癌标本的肿瘤出芽情况,分析肿瘤出芽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指标和早期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262例胃癌和肠癌中共有139例发生了肿瘤出芽(53.05%)。有肿瘤出芽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和早期复发更多见(P<0.01),有肿瘤出芽组的肿瘤TNM分期明显高于无肿瘤出芽组(P<0.01);但两组患者的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反映胃肠道恶性肿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有肿瘤出芽者早期复发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 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正常人急、慢性炎症和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 ,测定了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TSGF的含量。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血清 TSGF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炎症组及良性肿瘤组 ( P<0 .0 1) ,而与急性炎症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排除急性炎症后 ,TSGF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可靠指标 ,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以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式了解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住院患者2243例,发生医院感染17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7.89%;感染部位:呼吸道68.93%,泌尿道11.30%,胃肠道9.60%。分离出1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G-菌)71株(48.63%),革兰阳性菌(G+菌)31株(21.23%),真菌44株(30.1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17%。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与患者年龄、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菌药物、接受抗肿瘤放疗及化疗、侵袭性操作等相关。 相似文献
14.
Leiomyomas are uncommon in the oral cavity and rare on gingiva. They account only for 0.42% of all soft tissue lesions in the oral cavity. We presen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leiomyoma localized to the attached gingival, simulating an epulis in a healthy 14-year-old boy. The tumour was described at the clinical and instrumental level; moreover, its histopathological phenotype was depicted. The treatment of the choice was the radical excision. The wound was closed by surgical dressing with 2-0 silk suture.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The surgical wound healed in one week with normal scarring. Finally, the problems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ith other tumours of the oral cavity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procedur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22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回盲部、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0%,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手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例表现为良性肿瘤的干痛型腹膜恶性间皮瘤治疗过程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在2019年3月收治的1例病人,术前影像学及术中均考虑良性肿瘤,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例资料,对病人的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8岁女因"上腹疼痛伴饱胀不适4月,发现上腹部包块1月"入院.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行"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三者联合辅助治疗,每月1次,共行10个周期,现已经随访了1.5年,行全腹CT平扫+增强,未见肿瘤复发,体质量较术前增加13 kg,预后良好.结论 表现为良性肿瘤的干痛型腹膜恶性间皮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医学科技日新月异,20世纪70年代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在病理学上开展了免疫组织化学(IHC),其把人们从传统病理组织学(形态学)推向蛋白质水平(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位),在现代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肿瘤诊断与鉴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展了对各种疾病及肿瘤形成过程的认识,提高了病理诊断与研究水平。近来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意义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探讨如何实施心理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存在较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等,这些都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重要作用。结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147-149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检测胸腔积液的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及199等肿瘤标志物及总蛋白、乳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统计分析两组之间各指标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观察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研究发现良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及199、总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水平均显著低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指标检验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87.0%,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0.0%,显著优于单独检测时的结果。结论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及199肿瘤标志物及总蛋白、乳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联合检测各项指标,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regulates angiogenesis accompanying tumor growth in a peritoneal disseminated tumor mode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umor angiogenesis was performed in a new animal model of tumor microcirculation, in which colon carcinoma cell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peritoneal cavity of rats. Time-dependent changes in the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mesenteric microvessels of tumor-bearing rats were visualized using an intravital microscope. Simultaneously,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by the tumor cells and VEGF secretion into ascit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GF increases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microvessels into the tumor and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centration of VEGF is strongly correlated. Such a correlation was stronger in the early angiogenic stages of tumor growth than in the subsequently occurring multiple metastatic stage, when VEGF was still observed at a high level in tumor surroundings. Thus, VEGF is suggested to be primarily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ontrol of angiogenesis accompanying tumor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