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停止使用其他类型的抗青光眼药物1周,观察组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患眼1滴;对照组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分别在早、晚8:00点各给药1次,患眼每次1滴。结果两组患者眼压基线水平昼夜眼压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6月后观察组昼夜眼压差(4.09±0.75)mm Hg、(3.87±0.68)mm Hg,低于对照组的(4.92±0.97)mm Hg、(4.76±0.89)mm Hg(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35.29%与观察组2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有价值的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分为A组(晨药组)与B组(晚药组),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及晚间平均血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夜间平均血压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非杓型血压,治疗12周后B组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夜间给予替米沙坦可有效提高杓型血压率,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28例经临床确诊,及111例5年以上长期随访病例,观察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明确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2年1月经我科门诊确诊的2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患者的眼压情况,眼底照相所见,及视野改变,参考HRT、OCT等检查结果,将之分为高眼压型及低眼压型两组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中111例随访5年以上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28例中,高眼压型者126例,占55.3%,低眼压型者102例,占44.7%;药物治疗随访5年以上者111例,其中高眼压组72例,平均眼压下降33.55%,低眼压组39例,平均眼压下降13.93%。所有病例眼压均可控制在各自的目标眼压水平范围,眼底及视野损害无进一步发展。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另有15例药物未能控制眼压者行滤过性手术,其中11例成功,4例失败最终失明。结论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尤其低眼压型者,主要根据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杯凹陷、盘沿面积等的改变。(2)视野检查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是POAG诊断的金标准。HRT、OCT仅作为参考。(3)目标眼压设定:早期患者为18 mmHg以下,或比基线眼压下降30%以上;晚期患者眼压应降至12 mmHg以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进展期患者,眼压应控制在15 mmHg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及对患者眼压、视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7例PO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拉坦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可靠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水平。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卡替洛尔与噻吗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探讨卡替洛尔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停药并完成规定洗脱时间,观察组采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眼压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以后不同时间两组眼压均下降,治疗以后2、4、8、16、32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检查总有效率对比(82.50%vs.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高于观察组10.00%,P0.05。结论卡替洛尔降眼压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有价值的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眼压高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青光眼手术可有效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85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35眼)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引流钉组,34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小梁组。引流钉组:男19例(24眼),女10例(11眼),平均年龄为(40.05±9.50)岁;小梁组:男23例(35眼),女11例(15眼),平均年龄为(38.60±14.51)岁;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0±4.5)个月。引流钉组和小梁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38.13±5.26)mm Hg和(39.50±5.21)mm H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眼压分别降至(16.25±3.42)mm Hg和(16.31±3.92)mm Hg,小梁组分别降至(16.50±4.31)mm Hg和(16.63±3.80)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3、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功能滤过泡分别为94.29%、85.71%、80.00%,小梁组分别为92.00%、82.00%、76.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引流钉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小梁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早期,引流钉组4眼、小梁组9眼出现前房延缓形成;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5.07,P<0.05)。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引流钉暴露和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远期手术疗效与小梁切除术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