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60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不进行微生物检验,根据医生的观察和临床经验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实施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腹泻患儿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明确患儿的临床诊断和实施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郭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3):102-104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48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1)480份微生物检验样本中,78份样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占比16.25%。(2)影响因素:人员因素19份(24.36%);操作规范性因素30份(38.46%);标本因素25份(32.05%);其他因素4份(5.13%)。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诸多,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因素以及标本因素等。因此,需提升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技巧能力水平、注重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程度、加强标本质控、及时送检等,以此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率,进一步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微生物检验对象500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微生物检验对象500例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管理,实验组则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两组质量问题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微生物检验差错率(1.40%)明显低于对照组检验差错率(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生物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其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干预,以此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无质量控制的常规微生物检验,之后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下的微生物检验,根据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两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加强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可在明确致病原因后实施对症治疗,促进治疗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6.
微生物检验涉及生物、化学、统计等多学科知识,指将人体分泌物、体液、排泄物、血液等检验样本,应用各种检验仪器及试剂检测及化验,分离、培养、鉴定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微生物检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是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确保医师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降低误诊、漏诊概率,保障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检验人员、样本采集及运输、方法、仪器试剂、培养基等)及室间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多数感染性疾病的最佳诊断方法,但是从国内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现状而言,尚有很多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中,必须坚持多举并行的方式,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药》2019,(1)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纳入研究样本255份,根据检测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标本微生物检验工作作为对照组,将加强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质控效果。结果:观察组水样合格率68.99%(89/129),对照组水样合格率34.13%(43/126),观察组标本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值=6.991,P0.05。对照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6例,标本污染24例,送检不及时18例,条码错误15例,观察组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23例,标本污染12例,送检不及时5例。结论:针对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工作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结果的精准性,对保证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要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1]。质量保证也就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最后发出报告的整个过[2] 相似文献
11.
刘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29-130
微生物检验在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建立针对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保证检验质量,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谈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122-123
临床微生物检验侧重对感染性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为指导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做好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也就成为医院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一些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株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出并实践改进策略,能够对临床医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一些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株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出并实践改进策略,能够对临床医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9,(34)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进入我院体检未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体检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100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对比2组微生物检验结果,便于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检验准确例数、检验准确率及实验室检验质量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全面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发现有346份检验标本出现错误,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有限、操作流程不规范、送检标本质量较差及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间交流甚少。结论重视质量控制管理不止能切实解决临床微生物检验现存问题,更能保证检验准确性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确定微生物培养基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液采集,若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将痰液主动咳出,应采取吸痰等辅助手段进行采集,并对所有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统一使用罗氏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进行检验前均给予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对照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在培养基灭菌完毕直接进行微生物检验,不进行相关培养基质量检查措施。选取同一名专业人员对6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进行检测,并均于样本采集后2小时之内开始微生物检测,全程均采取无菌操作。结果:研究组疑似肺结核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呈阳性患者为24例,而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正确率为88.89%,明显大于对照组痰液微生物检测结果与最终确诊人数比较的正确率40.74%,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时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的检出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病情确诊率以及确诊速度,使患者更及时的接受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曾琳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8):119-1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06~2020-07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6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及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5例,占比13.89%;Ⅱ级17例,占比47.22%,Ⅲ级14例,占比38.89%。对照组患者感染程度为Ⅰ级的6例,占比16.67%;Ⅱ级16例,占比44.44%,Ⅲ级15例,占比41.67%。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控制,研究组感染消失18例,占比50.00%;有效控制16例,占比44.44%;感染2例,占比5.56%,总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感染消失11例,占比30.56%;有效控制15例,占比41.67%;感染10例,占比27.78%,总控制率为72.22%。两组数值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微生物检验能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9,(25)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针对性对策。方法查找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比较干预前后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及标本培养不合格率。结果血培养、痰培养、痰培养阳性率由干预前的6.9%、8.8%、14.5%提高到干预后的14.7%、11.7%、20.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培养、痰培养、痰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干预前的34.2%、6.3%、10.7%降低到干预后的4.4%、2.5%、5.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因素、人员因素、操作因素是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对多个环节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是提高检验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