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王海燕 《医药前沿》2022,(10):103-10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仪+盆底肌训练对其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津县中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4月妇科收治的92例自然分娩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产妇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盆底肌训练,观察组46例则采取盆底康复仪+盆底肌训练.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3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肌电活动(盆底Ⅰ类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收缩持续时间,Ⅱ类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及收缩次数)、性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经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纤维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纤维收缩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5)。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6,P=0.0389)。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直肠脱垂、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增强肌肉强度,延长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经济、无创,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期间在梅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分娩的180例初产妇.根据临床分娩方式不同分成顺产组、顺产转剖宫产组、剖宫产组各60例.比较三组孕产妇分娩后盆底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同时对比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患者经盆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0月-2020年8月,抽取本院接收的1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88例.对照组不实施干预,而研究组实施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比较分析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盆底肌力和尿流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分娩的初产妇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会阴侧切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无创接生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分娩后盆底损伤率、盆底肌肉功能.结果:研究组盆底肌损伤率(2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分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例产后PFD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1、2、3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3组给予补中益气丸、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1组给予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2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情况、盆底肌收缩功能、疾病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Ⅰ级患者比例减少,≥Ⅳ级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四组治疗后的盆底肌肌力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研究2、3组盆底肌肌力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1、2、3组盆底肌肌力优良率分别为60.0%、68.0%、82.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治疗后,研究1、2、3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阴道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3组阴道紧张收缩平均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3组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痛及腰酸、性生活障碍发生率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影响。方法:将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产科收治的1 0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5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A组,500例剖宫产产妇为B组,回顾性分析上述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盆底功能进行对比。结果:A组产妇产后12、18、24周的盆底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PFIQ-7)评分高于B组,盆底肌力手测分级法(Oxford评分)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后12、18周性生活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周性生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尿失禁、腹直肌分离、子宫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4.60%、15.20%、18.40%,与B组(16.20%、9.00%、10.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分娩方式相比,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和性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干预顺产初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120例顺产初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及常规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肌肌力分级(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肌功能指标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干预前,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长于干预前,观察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应用于顺产初产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盆底肌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产后盆底器官脱垂及尿失禁女性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某医院门诊就诊的226例产后盆底器官脱垂及尿失禁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法对两组女性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女性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将偶数号产妇纳入研究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电测肌电值、尿失禁发生率、子宫脱垂改善效果及产后3个月性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肌力>Ⅲ级的产妇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肌力>Ⅳ级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子宫脱垂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产妇性高潮、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产后性功能,有效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待产的13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阴道分娩的40例产妇纳入阴道分娩组,5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纳入择期剖宫产组,37例经相应评估及处理后选择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产妇纳入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三组产妇均于产后6~8周完成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检查、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检查及超声检查。所有产妇均随访40天,第1次随访于上述检查后的第20天,第2次随访与第1次随访间隔20天,记录随访中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SUI阳性比和POP阳性比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SUI阳性比和POP阳性比最高(P<0.05)。三组产妇膀胱颈角度(静息状态和最大幅度Valsalva动作时)、膀胱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择期剖宫产组上述指标最小(P<0.05)。三组产妇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和择期剖宫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阶段剖宫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相较于第二产程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择期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研究组患者采用门诊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频率、强度等均保持一致。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end diameter,LVESD)、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oint of septlal separation,EPSS)等心功能指标;采用简明健康问卷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E/A,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SD、EPS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但门诊康复训练模式效果更显著,不仅可根据运动功能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指导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盆底功能训练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四〇四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16例老年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保持体位、留置尿管、会阴冲洗、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围术期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3天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残余尿量及术后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7例患者术后再次置入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3.28±0.41)天;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再次置入尿管,尿管留置时间为(5.50±0.55)天,观察组患者尿管再次置入后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对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其恢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术后12周,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康复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加快患病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烧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SS、SAS和BI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观察伴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期女性盆膈裂孔的结构变化。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孕周20~30周的伴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女性纳入观察组,另将本院同期100例孕周20~30周的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妊娠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结果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观察组患者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静息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在缩肛期均减小(P<0.05),而在张力期均增大(P<0.05)。结论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观察妊娠期女性盆膈裂孔的结构变化,对于临床评定妊娠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和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况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症状、肌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感觉症状、肌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stimate,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恢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