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肝硬变腹水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8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健脾疏肝、健脾化瘀、健脾行水、实脾软肝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病症分别进行不同的四种治疗,23例效果较好,康复出院;5例效果不佳,其中1例院内死亡。结论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5 2例肝硬变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5 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5 2例中有急性起病 2 8例 ,隐匿性起病 2 4例 ,抽出血性腹水 10例 ,脓性腹水 2例 ,腹水检查白细胞计数 >0 .3× 10 9/L 者 30例 ,多形核白细胞数 >5 0 %者 2 5例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6例。治疗中采用静脉滴注加腹腔注入抗生素 19例 ,有效 10例 ,无效 3例 ,死亡 6例。疗效与单纯静脉滴注组相比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由于此病死亡率高 ,而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又低 ,因此腹水白细胞数和多形核白细胞数的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故临床上不应坐等腹水细菌培养结果 ,而应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及采用静脉滴注加腹腔注入抗生素 ,可望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对鉴别良恶性腹水虽然已有各种不同检查方法 ,但实际工作中有时仍很难鉴别。我们通过分析不同病因的腹水病人 79例 ,同步检测腹水和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 9,以探讨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意义 ,并分析良性腹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9例腹水分为良恶性腹水两组。恶性腹水组 5 6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2 0例 ,胃癌 2 3例 ,结肠癌 6例 ,胆管癌 2例 ,胰腺癌 2例 ,均经病理、CT证实 ;良性腹水组2 3例 ,其中肝炎后肝硬变 18例 ,血吸虫性肝硬变 3例 ,结核性腹膜炎 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研究产前超声诊断在胎粪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并确诊为胎粪性腹膜炎的1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 10例胎粪性胎膜炎患儿,腹腔内钙化,羊水过多,胎儿腹水,肠管扩张,囊肿是产前超声诊断的主要异常图像,其中,腹腔内钙化(60.0%)与胎儿腹水(50.0%)最为常见。新生儿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肠梗阻,肠穿孔,胎粪性腹膜炎三种情况,肠管扩张、囊肿、胎儿腹水多需转入外科治疗。9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死亡。结论全面的产前超声检查以及产前警惕对于胎儿预后非常重要,可以结合产前超声影响帮助胎粪性胎膜炎的确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周桂华  陆建中  李林根  高阳 《江苏医药》1999,25(12):964-965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变腹水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近年来应用泰利必妥治疗SB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病例来自我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住院肝硬变患者,治疗组75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中男64例,女11例,年龄17~69岁,平均48.2岁。对照组男49例,女9例,年龄17~68岁,平均47.4岁。二、诊断标准肝硬变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SBP诊断标准:(1)发热:有26例发热,其中高热8例;(2)腹膜刺激症:腹部疼痛98例,…  相似文献   

6.
华云晖  毛军  赵金风 《江苏医药》1999,25(6):454-454
我院1988年~1997年共收治妊娠合并肝硬变24例,占我院同期妊娠合并肝病的4.9‰。为了解妊娠合并肝硬变与妊娠合并普通肝病临床上的差异,选择同期24例病人对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4例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27.5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4例。早孕3例,中孕8例,晚孕13例。肝炎肝硬变23例,血吸虫肝硬变1例。16例伴腹水、低蛋白血症,2例伴肝性脑病。妊娠合并肝硬变的诊断依据,孕妇伴有肝脏质地变硬,脾脏增大,伴门脉高压症。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呈红色样变,诊断妊娠合并肝硬变。如伴有黄疽、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及腹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41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细菌培养作为主要诊断依据,治愈好转35例,死亡6例(Child-Pugh分级B级全部治愈)。结论及时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腹水检查,早期明确诊断、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治疗。  相似文献   

8.
朱丽君 《江苏医药》1999,25(12):948-948
肝硬变腹水伴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收集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91例肝硬变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91例患者中,男55例,女36例。年龄21~68岁。肝炎后肝硬变62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1例,胆汁性肝硬变9例,酒精性肝硬变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6例,肝性脑病13例,脾功能亢进14例,肝肾综合征11例,自发性腹膜炎5例,糖尿病1例。二、方法血清钠离子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正常值为135~145mmol/L。分为4组,正常(≥135mmol/L),轻度降低(131~134mmol/L),中度降低(12…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9年6月~1995年6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05例,其中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37例,死亡9例(9/37),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诊断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死亡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58岁,60岁以上者3例,主要发病原因为胆源性者5例,非胆源性者4例。入院24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血性腹水、休克、消化道出血。本组死亡病例均为术后。短期手术病例均有严重伴随疾病,其中5例伴1种伴随疾病,4例分别伴1种以上严重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病、糖尿病、肝硬化、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若无发热和,或明显腹膜炎体征,先采取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病史大于2d症状没有明显缓解者,入院就有发热和,或腹膜炎体征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2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裂开再缝合,2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死亡1例。放弃治疗失去随访1例。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急性肠梗阻,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掌握手术时机;把握3个特征:尽早及时手术,有效减压疏通,全面兼顾全身;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肝衰竭、肝硬变患者继发感染的部位、病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我院199例肝衰竭和438例肝硬变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肝衰竭、肝硬变患者继发感染率分别为43.72%和23.06%,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是肺炎、自发性腹膜炎、胆管感染、败血症、尿路感染、其他感染;病原菌检出率45.45%,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其他病原体;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的死亡率63.22%,未合并感染的死亡率30.36%;肝硬变患者合并感染的死亡率23.06%,未合并感染的死亡率3.56%,合并感染的患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P<0.05)。肝衰竭、肝硬变患者容易继发感染,肺炎、腹膜炎、胆管感染、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等是常易出现继发的感染。继发感染的病原体复杂多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89例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治愈4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67.6%,死亡29例.结论 提高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的临床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王海琴  刘士敬 《贵州医药》2003,27(11):1007-1008
自发性腹膜炎 (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或脏器破裂 ,也无直接污染途径而发生的急性、亚急性细菌性腹腔感染 ,是肝硬化腹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SBP后 ,易继发感染性休克、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症而致死亡 ,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 ,早期诊断、及时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 ,我们对 2 0 0 1年 9月至2 0 0 2年 8月解放军三O二医院的 1 31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是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对慢性重症肝炙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腹水常规检查:有39例(62.9%)腹水白细胞总数达0.5×109/L以上,51例(82.2%)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25x109/L;外周血常规:有10例(16.1%)白细胞总数达10x109/L以上,PMN比值达70%以上者32例(51.6%);59例做腹水细菌培养,阳性6例(10.1%),其中5例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例.62例中,治愈23例(37.1%),好转18例(29.0%),死亡21例(33.9%).结论 腹膜炎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水中的白细胞总教、PMN比值及外周血PMN比值为确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较可靠参数,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结核性腹膜炎36例,现就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均符合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1),排除了腹腔肿瘤和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5~68岁,平均36岁,开始发病到确诊的时间:18小时~5个月。1.2临床表现腹胀35例,腹痛34例,发热34例,盗汗22例,腹泻16例,便秘4例。腹壁柔韧感32例,腹水征阳性27例,消瘦、营养不良、舌炎14例,腹部肿块6例,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2例。4例育龄妇女闭经。既往有肺结核病史7例,9例家族中有肺结核患者。1.3实验室及辅助…  相似文献   

16.
肝化抵抗力低下,易并发细菌感染,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炎,胸腔积液,胆道感染,败血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占所有肝硬化合并感染的5%-30%,具其症状变化多样,故诊断困难,预后极差,病死率高大60%~95%。故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笔者从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院内科2000~2003年死亡的72例慢性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于我院2000~2003年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病例,临床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男63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7岁。1.2病例特点:72例中除3例重叠丙肝,1例重叠丁肝,2例重叠戊肝外,其他均为单一乙肝病毒感染。伴有肝硬化表现者49例;合并感染43例,其中原发性腹膜炎28例;合并有其它并发症37例。1.3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35例,占48.6%(35/72),肝性脑病23例,占31.9%(23/72),上消…  相似文献   

18.
朱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95-329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且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硬变并发自发性腹膜炎23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淑燕 《淮海医药》2002,20(2):166-167
目的:总结肝硬变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肝硬变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通过治疗护理配合,治愈,好转15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腹腔穿刺护理等护理措施是患病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中,共培养15株阳性病原菌(50.0%),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阳性菌。结论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根据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