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以来,已有部分药材被禁用;但由于部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不可替代性,仍然应用于临床.围绕马兜铃酸肾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及预防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不当引起肾中草药毒性。本文主要对马兜铃酸损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的有关报道及有关研究综述。主要包括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由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表现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中草药肾毒性带来得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0,(9)
马兜铃酸是硝基菲类有机酸天然化合物,存在于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曾被广泛地作为中草药使用,但它会引发肾毒性,导致不同程度的马兜铃酸肾病。本文将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品种,马兜铃酸化学结构,马兜铃酸肾病、肾毒性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安全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华欣  闫梦青 《河南中医》2011,31(5):541-542
舍马兜铃酸中草药有马兜铃、天仙藤、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寻骨风、细辛等;服用后可能会导致急性或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应重视其肾毒性.  相似文献   

6.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含马兜到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方法:收集了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资料,从循证医学的观点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马兜铃酸肾病证据确切。结论:应加强卫生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开展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属植物与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北京中医》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致肾毒性的临床-病理表现和预防治疗原则,提示应正视中草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应用中草药。  相似文献   

10.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毒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 ,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大剂量短期用药引起的病变以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 ,而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应用这类中药时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防止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接前报继续观察广防己提取物诱导大鼠慢性肾损害作用,进一步了解不同剂量的广防己提取物(RAFE)可否引起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方法:分别用广防己醇提取物25.0,120.0,200.0 mg.kg-1.d-1和马兜铃总酸10.0 mg.kg-1.d-1给大鼠间断(连续2周,停药1周)灌胃给药22周后,停药4周;分别于给药第17,22,26周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指标;并取肾脏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于给药第17,22,26周对肾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并与马兜铃总酸进行比较。结果:RAFE作用肾组织形态学病变:小、中、大剂量和总酸组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损害———慢性间质纤维化,这些病理表现与马兜铃总酸所致肾损害极为相似。结论:RAFE小、中、大剂量灌胃给药13周以上可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表现上与马兜铃总酸所致肾损伤相似,结果提示马兜铃酸是RAFE主要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 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BMP-7(75 ng/mL、150 ng/mL、300 ng/mL)处理经AA(10 μg/mL)诱导转分化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别检测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7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AA诱导的HK-2细胞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BMP-7可以通过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可能成为AAN的防治潜在新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防己提取物(RAFE)所致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广防己提取物(200 mg·kg-1·d-1)和马兜铃酸(AA,10.0 mg·kg-1·d-1)给予大鼠间断灌胃22周,造成大鼠慢性间质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标志性蛋白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致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 结果:经图像分析, RAFE和A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CK较对照组表达减弱,而α-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RAFE和AA组大鼠肾小管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项指标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RAFE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了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纤维化的发生,其中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起到重要作用。RAFE所致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与AA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血祛风湿方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有效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阿霉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诱导的肾病模型,造模2周后用益气血祛风湿方或黄芪当归水煎剂等干预治疗。实验于第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RT-PCR测定肾组织中TGF-β1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管间质MCP-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肾脏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浊肿、严重的空泡变性;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较多蛋白管型;肾间质出现小灶性~灶性炎细胞浸润和灶性纤维化。各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浊肿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也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和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均显著增多,MCP-1阳性表达也显著增加,各治疗组肾小管间质中的MCP-1、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益气血祛风湿方组作用显著优于芪归治疗组。结论:益气血祛风湿方可显著改善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机制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肾小管间质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药物性肾损害疾病。目前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损害已受到了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广泛关注,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以早期诊治,对本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量避免使用或规范使用含AA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制剂,并坚持"中病即止"与"辨证论治"的原则,是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马兜铃酸A为剂量标准比较了关木通醇提物和关木通马兜铃总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探讨关木通致毒的剂量关系。方法:小鼠单次灌胃关木通醇提物及其马兜铃总酸后,测定LD50、肝、肾功能及观察了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给予关木通醇提物的LD50值为4.4g·kg-1,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0mg·kg-1,与小鼠灌胃给予马兜铃总酸后的LD50值(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33mg·kg-1,♀37mg·kg-1)相近。给予关木通醇提物剂量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5mg·kg-1以上时,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高,同时可见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折合成马兜铃酸A25mg·kg-1以上时可引起AST增高和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上病变程度均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结论:关木通除了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外,还有肝脏毒性,致肾毒剂量较致肝毒剂量低,肾脏毒性是关木通致死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是主要的致肾毒成分。关木通的致死和致肾毒作用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7.
马兜铃酸毒性研究进展及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的肾毒性和致突变性,以及其对泌尿系统上尿路移行上皮的致癌性已广为人知。2003年以来,药品监管部门先后取消了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等含AA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其他含AA的药材如朱砂莲、马兜铃、寻骨风等采取了加强监管、修订说明书或质量标准等措施,以控制其安全性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对AA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A毒性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该文对使用含AA药品的风险因素做了简要的归纳与评述,并提出了预防及控制AA毒性发生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高血压肾损害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所体现的整体观,认为高血压肾损害治疗应肝肾兼顾,甚或五脏、五色、四时五气、经络等兼顾,同时调和正气。并进一步强调《内经》整体观在其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SKI)对马兜铃酸(AA)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90%DMEM培养液加10%胎牛血清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加入不同浓度的SKI(终浓度分别为4、6、8mg/mL)和AA(终浓度为10、20、40μg/mL)培养48h。采用MTT法观察HK-2细胞活性;根据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结果,选择SKI最佳干预浓度8mg/mL和AA致细胞明显凋亡浓度20μg/mL,将实验分为3组,①对照组:培养液不加马兜铃酸;②AA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AA(终浓度为20μg/mL);(3)SKI治疗组:在培养液中加入AA(终浓度为20μg/mL)和SKI(终浓度为8ing/mL)。用透射电镜观察3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干预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治疗组大部分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部分细胞结构改变明显。AA浓度超过10μg/mL时,HK-2细胞的活性显著抑制。分别以不同浓度4,6,8mg/mL的SKI和AA(20μg/mL)处理HK-2细胞后,则细胞活性明显增加,而且随着SKI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愈趋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AA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SKI治疗组凋亡细胞的比例也增加,但比AA组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减少。AA组Caspase-3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组Caspase-3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AA组降低。结论:肾康注射液通过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3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HK-2细胞的凋亡,明显提高HK-2细胞抵抗AA致细胞损伤的能力,起到保护HK-2细胞的作用。该途径可能为肾康注射液抑制HK-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防己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广防己醇提取物(RAFE)急性以及不同剂量的RAFE对肾脏慢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用不同剂量的RAFE(2 5 . 0 ,12 .0 0 ,2 0 0. 0mg·kg-1·d-1)以及马兜铃总酸(10. 0mg·kg-1·d-1)给大鼠间断灌胃13周,分别于给药第4 ,8,13周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结果:RAFE的LD50 为36. 8g·kg-1,LD50 95 %可信限为38 .8~2 .8 .9g·kg-1;不同剂量的RAFE作用早期,大鼠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尿NAG酶升高。肾脏组织形态学:中、大剂量和总酸组给药早期主要表现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后可见部分动物肾间质纤维化。结论:NAG可作为大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观测指标之一;RAFE中、大剂量间断灌胃13周均可导致大鼠肾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