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1基因190G/C变异与吸烟之间交互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深圳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经头部CT、MRI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n=116)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按年龄、性别匹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SP70-1多态性,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SP70-1变异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HSP70-1变异与吸烟之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具有正交互作用,归因交互效应9.63,交互效应百分比39.56%,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41.26%,交互作用指数1.70;用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饮酒,高血压、饮茶,腰臀比后,HSP70-1变异与吸烟之间仍具有正交互作用,归因交互效应2.78,交互效应百分比17.90%,交互作用指数1.24。结论HSP70-1变异可增加吸烟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对HSP70-1变异与吸烟同时存在的这部分人群中控制吸烟可明显降低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牡丹江市各大医院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研究期间社区健康体检人群20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SP70-1多态性,同时按照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SP70-1基因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90G/C(rs562047)多态性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OR=1.704、P=0.010)。结论:HSP70-1+190G/C多态性与牡丹江地区汉族总体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IS)患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454例IS患者(病例组)和334例非IS患者(对照组)的ACE基因的多态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吸烟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携带有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92和1.679;而携带有Ⅱ基因型的吸烟群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则为0.523。相反,非吸烟IS患者的ACE基因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结论携带有D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但携带有I等位基因的吸烟群体不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ACE基因与吸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首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性别建模,探讨男性吸烟、女性被动吸烟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94例进行分析,男性361例(复发59例,竞争事件13例),女性233例(均为非吸烟者,复发49例,竞争事件11例)。校正混杂因素后,相对于既无主动又无被动吸烟的男性而言,除无主动仅有被动吸烟的男性相对危险度对应 P值为0.050外(SHR=3.040),吸烟指数第二分组(100~200 支年)相对危险度为0.947外,虽然其余各对比组SHR均大于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也未发现吸烟指数等级和累积吸烟量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相对于无被动吸烟的女性而言,基线有而随访时无被动吸烟组危险比为1.4,其余各对比组相对危险度均小于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尚未发现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系,尚需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9基因-1562C/T位点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及基因多态性和吸烟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方法3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122例)和稳定斑块组(236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1562C/T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应用相加模型分析-1562C/T变异与吸烟对易损斑块的交互作用。结果易损斑块组携带T等位基因频率(20.90%)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11.65%)(字2=10.91,P<0.01),易损斑块组的吸烟率也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字2=9.74,P<0.01)。T等位基因和吸烟对易损斑块交互作用的定性分析显示,相对于不吸烟且携带CC基因型个体,吸烟OR=1.56(P<0.05),T等位基因OR=1.67(P<0.05),同时吸烟又携带T等位基因OR=3.60(P<0.01),吸烟与T等位基因存在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BMI、血压、HbA1C和LDL-C等因素后,MMP-9基因-1562C/T变异T等位基因与吸烟的协同作用指数为2.12,归因交互效应为1.36,归因效应为37.78%,纯因子间交互作用为52.30%。结论MMP-9基因-1562C/T变异与吸烟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对于携带T等位基因并吸烟的个体,尽早戒烟可能可以降低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hs-CRP)-757 T>C基因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为揭示CRP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共有1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该研究,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常规抽取外周血3 mL,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后直接测序检测C反应蛋白-757 T>C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CRP -757 T>C基因型发生的频率、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CRP -757 T>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组hs-CRP、TG、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hs-CRP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因素,且CRP -757 T>C CC纯合子或-757 C等位基因频率(21.29%和36.45%)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和27.92%),且与hs-CRP浓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CRP -757 T>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hs-CRP的水平,且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8.
褚文政  王维 《医学综述》2001,7(12):759-760
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内 ,因受热和其他应激因素(如缺血、缺氧、重金属离子、病毒感染、过氧化氢、氧自由基、氨基酸类似物、理化有害刺激等 )作用后 ,发生热休克反应而产生的一类新的蛋白质。目前证实约有二百余种因素能刺激热休克蛋白的产生 ,故又称应激蛋白。Hsp70家族 ,包括grp75 ,78,80 ,bip ,Hsp 6 8,72 ,73,Hsc70等。它是Hsp家族中结构组保守和主要的一类 ,在大多数生物细胞受应激后生成最为显著[1 ] 。Hsp的主要生物功能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3)基因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祖辈开始居住于辽宁阜新农村地区的汉族人群,入选高血压患者23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5例,采用pyrose-quencing ( PSQ)方法进行GPx-3单碱基多态位点rs3828599基因分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rs3828599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进一步运用多因子降维法( MDR)分析在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rs3828599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3种遗传模型下,rs3828599与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均无显著关联性。(2)高血压人群中GPx-3基因TC杂合子和CC纯合子携带者,饮酒者,男性,甘油三酯(TG)高于2.25mmol/L者,总胆固醇(TC)高于5.72 mmol/l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显著性增加。结论:GPx-3 C等位基因,男性、饮酒、TG及TC升高共同促进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但是GPx-3基因可能不是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人类主要死因中居第2位,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1500万脑卒中发生,其中1/3遗留残疾,已成为人类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或复发的脑卒中患者大约有200万人左右。脑卒中一旦发病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而脑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脑组织受损后除了细胞水平上导致损伤外,机体同时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促使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合成,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病理生理反应,使细胞少受或不受损伤,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就是机体在高热、缺氧缺血、病毒感染等理化因素刺激时合成的一种应激蛋白。近年来热休克蛋白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富有希望的领域,而Hsp70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合成最强,被当作应激标志之一[1],因此,现就Hsp70与脑卒中的关系做一综述。1 Hsp70Hsp是1962年R itossa发现果蝇在温度增高时,其唾液腺多染色体发生蓬松现象并有转录活性时提出的,将这一具有转录活性的蛋白称为Hsp,以后发现许多对机体有害的因素均可诱导它的产生[2],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属不同的家族,而Hsp70家族的相对分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80名脑血栓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结论中国人群凝血酶厚202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202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80名脑血栓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结论 中国人群凝血酶原202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202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PON1)L/M 5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 (CAT)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断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43例CAT患者和122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PON1 L/M 5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AT组与对照组PON1 L/M 55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LL型85.31%(122/143)、88.52%(108/122);LM型10.49%(15/143)、8.20% (10/122);MM型4.20% (6/143)、3.28% (4/122),CAT 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三种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1L/M5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与脑静脉窦血栓行抗凝治疗有效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NA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沉淀检测判定患者是否存在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水平,分别以单纯V因子突变为观察A组33例,单纯蛋白S、蛋白C低下为观察B组34例,无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为对照组36例,记录三组在给予抗凝治疗的第3、7、15 d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及INR、APTT的水平,研究比较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与脑静脉窦血栓抗凝有效性的关系。结果: 观察A组在抗凝治疗第3、7、15 d时凝血反应时间(R)延长水平不明显、血凝块形成速率(K)延长水平不明显、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减少水平不明显及凝血功能指标INR升高水平不明显、APTT延长水平不明显,与对照组及观察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B组仅在抗凝治疗3 d R延长水平、K延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在抗凝治疗第7、15 d时R延长水平明显、K延长水平明显、MA减少水平明显及INR升高水平明显、APTT延长水平明显,但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V因子Leiden突变的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对于蛋白S、蛋白C低下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无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最好,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与脑静脉窦血栓的抗凝有效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关键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及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空腹及负荷后血浆Hcy水平,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对10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CBS基因G919A位点进行检测。结果:MTHFR C677T基因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纯合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S G919A基因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纯合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 C677T和CBS G919A突变均导致血浆Hcy浓度明显增高。MTHFR C677T多态性位点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CBS G919A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张力  卜淑霞  张健  南光贤 《吉林医学》2007,28(7):877-87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关键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空腹及负荷后血浆Hcy水平,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对10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A1298C位点进行检测。结果:MTHFR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纯合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 A1298C突变导致血浆Hcy浓度明显增高。MTHFR A1298C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剂量γ射线、香烟及其联合作用对脑蛋白质及热休克蛋白 (HSP70 )合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Westerndotblot和Lowrey方法对经低剂量γ射线 (6 0 Co,0~ 1.0Gy)和香烟烟雾 (0~ 2支 /只 )处理的孕鼠的胎脑蛋白质和HSP70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0 .2 5Gy以上的照射和高浓度的香烟烟雾(2支 /只 )与对照组比较胎脑蛋白质明显减少 ,并且低剂量γ射线与香烟具有联合作用 ;低剂量γ射线、香烟烟雾及其联合作用下 ,胎脑HSP70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高照射组和高浓度香烟组脑HSP70升高明显低于低照射组和低浓度香烟组 (P <0 .0 1) ,照射与高浓度的香烟组联合明显较单独照射组低 ,有剂量依存关系。结论 低剂量γ射线、香烟及其联合可引起脑蛋白质的含量减少 ,并诱导胎脑HSP70的合成 ,提示胎脑发育损伤与脑蛋白和HSP70的合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在第三季度神经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诊断与治疗;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3.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4.缺血神经损坏的机制;5.神经保护治疗;6.组织化卒中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肺脑复苏后患者发生脑损害与其自身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60例作为复苏组,另选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复苏组患者进行2h、5h、12h、24h、48h的动态HSP70测定,并对患者进行同一时间段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jugular venous blood,SjvO2)的监测,分析HSP70与SjvO2的相关性.结果 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患者其HSP70的测得值在复苏后几小时即显著升高,于5h达到峰值,各个时间段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苏后2h、5h、12h、24h、48h这些时间段的HSP70值与患者的SjvO2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患者清醒所需时间越短,其HSP70水平越高.结论 热休克蛋白70是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SjvO2值越低,HSP70值亦越低,脑损伤越重,其与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脑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可用于心跳骤停早期昏迷患者的脑损害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