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主要以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主。对于胃癌和肠癌患者来说,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就是肿瘤复发问题。胃癌和结直肠癌同属消化道肿瘤,但术后癌复发的形式却明显不同。胃癌腹膜转移占40%~50%,肝转移占10%~15%;而结直肠癌则相反,肝转移占50%左右;两者预后也不一样,胃癌肝转移预后较差,结直肠癌的肝转移则发展较慢。因此,我们将两者分别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 3 5 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 1 8 4例 );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 1 6 8例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 3 ~ 6 年,随访 3 2 8 例,失访 2 4 例,随访率93. 2%。治疗组 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 5. 7% , 7 8. 3% , 4 6. 3% ;对照组是 8 6. 8% , 4 8. 2% ,21. 4%。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治疗组为 9. 2% , 1 2. 5% ,对照组为 2 2. 0% , 2 6. 8%。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结论 局部灌注化疗是胃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全身静脉化疗,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根治术后1、3和5年无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1%、33%和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灶切除方式与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灶大小、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338例中伴肝转移的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施行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切除组)的19例和仅行胃癌根治术而未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未切除组)的12例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除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30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4.4%和33.3%;未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0.0%,3年及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组病例中有68.4%在肿瘤和周围肝组织间形成纤维假膜.结论 假包膜形成是有利的预后因素.对于胃癌肝转移病人,特别是有假包膜形成者采用外科治疗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
肝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远处复发的主要类型,常因多发性肝内转移或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使手术治疗概率降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如何正确防治肝转移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没有显著性地突破.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对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肝转移模型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方法:将裸鼠皮下传代的SGC-7901细胞株实体瘤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待其发生肝转移后取胃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SRB法检测肿瘤细胞对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氨甲喋呤(MTX)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成功建立裸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模型,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100%,肝转移率75%;7种药物中L-OH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肝转移灶,而eADM,MMC对肝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均P<0.05);5-FU,L-OHP,MTX对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抑制率具正相关性(r=0.5203;0.4424;0.3851,均P<0.05)。 结论:胃癌原位移植动物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细胞的对化疗药物药敏性存在差异,以原发灶药敏检测结果指导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可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残胃复发癌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复发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收治的48例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为胃癌根治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复发时间为6~36个月,再次行根治性手术28例(58.3%),平均生存40.0个月;非根治性手术20例(41.7%),平均生存14.8个月;全组平均生存期30.6个月,中位生存期28.0个月。病期、病理类型、根治与否、腹膜种植、肝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及临床分期、腹膜种植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及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第一位,肝转移者预后尤差,一组资料显示:姑息性切除术后病人大多在1年内死亡[1].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率为6%~11%,中国医大曾报告为6.2%[2],迄今还没可靠的方法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肝转移.肝转移的早期发现,加强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胃癌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方法将标本分成有肝转移和无肝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两组,每组9例。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成cDNA,将RT—PCR的扩增产物在PAGE测序胶上电泳,经EB染色分离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TA克隆差异片段后进行测序,用GenBank 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将其中获得的1个与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做为标志物,用RT—PCR检测其在肝转移胃癌、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差异明显的10个基因片段均呈高表达。与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同源的基因片段在有肝转移胃癌组织中有7例表达,在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中有2例表达(P=0.007)。结论肝转移以胃癌癌基因突变为主,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在有肝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肝转移胃癌组织。  相似文献   

10.
对胃、结直肠癌肝转移几个临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是胃、结直肠癌血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有10%~20%结直肠癌在初次确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癌,根治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癌也占22%~5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达30%~51%.胃癌肝转移率仅3.7%~5%,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0%~34%.由于胃、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鲜有临床表现,待确诊时,常为多发肝转移或已累及双叶.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率仅10%~20%,而胃癌肝转移切除率也仅0.4%~10%.故要提高肝转移癌的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有以下3个问题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