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袁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血管相关科室住院的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221例,按民族分为两组(维吾尔族91例、汉族130例)。入选后记录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证型判定由医院心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结果 1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秽浊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秽浊痰阻、气阴两虚、其他证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以多支病变为主,气阴两虚以双支病变为主,气滞血瘀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气滞血瘀证以A型病变为主,秽浊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以B型和C型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 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 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 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18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181例病人中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33例(18.23%)、痰阻心脉证32例(17.68%)、气滞血瘀证30例(16.5%)、气虚血瘀证28例(15.47%)、心肾阴虚证20例(11.05%)、气阴两虚证16例(8.84%)、阴寒凝滞证13例(7.15%)、阳气虚衰证9例(4.98%);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多见,多支病变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多见;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为主,轻度狭窄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心肾阴虚证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1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及非冠心病组(6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虚血瘀四型,比较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TC、LDL-C、载脂蛋白B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TC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常见,痰浊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痰阻心脉证中血脂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CHD病人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4名,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及AMI组与健康对照组和SA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个证型,其余4个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4个证型比较时,心血瘀阻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瘀血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CHD病人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类型分为痰瘀互阻26例、心血瘀阻22例、气虚血瘀18例、气阴两虚16例、气滞血瘀14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sICAM-1,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RDW。比较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8、sICAM-1、RDW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痰瘀互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阴两虚,血清RDW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8、sICAM-1与痰瘀互阻呈正相关,血清IL-18、sICAM-1、RDW与心血瘀阻、气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中医治疗心脑同病病人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采集病人的基线特征、中医证型、舌脉象及主要临床症状等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入选66例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和水凌心肺证较少见,其中痰阻心脉证29例(43.9%),心血瘀阻证9例(13.6%),阳气虚衰证1例(1.5%),心肾阴虚证1例(1.5%),水凌心肺证1例(1.5%)。中医证素分布以痰证和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虚证最少,其中痰证29例(43.9%),血瘀证9例(13.6%),虚实夹杂证14例(21.2%),虚证7例(10.6%)。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临床心脑同病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诊单支、多支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参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血瘀型(73.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者以血瘀型(59.5%)、痰阻心脉型(48.1%)为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浊、瘀血、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主。在3支病变组,心血瘀阻型明显多于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LAD)最多(25.4%),并且冠状动脉病变中存在LAD支病变的也最多(77.8%);单纯左支千(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结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和非秽浊痰阻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14例,其中秽浊痰阻证112例与非秽浊痰阻证10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3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t - PA、PAI - 1,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检测Fib.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PAI-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秽浊痰阻证组PAI-1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P<0.05);但3组间t-PA和Fib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和血浆PAI-1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 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中医气血辨证物质基础.方法中医诊断为胸痹的心绞痛病人72例,其中气滞血瘀组24例.气虚血瘀组24例,心肾阴虚组24例.另设健康体检者24名组成心肾阴虚组24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考察冠心病病人和对照组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中vWF、P-选择素、ICAM-1含量增高,超出正常范围,变化趋势均为:气滞血瘀组>气虚血瘀组>非血瘀证(心肾阴虚)组>对照组.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增高,气滞血瘀组各指标增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病人存在内皮功能障碍.vWF、P-选择素、ICAM-1分泌明显增高,以气滞血瘀组最为明显.证明内皮细胞(EC)黏附分子含量增加与气滞血瘀相关.EC分泌黏附分子变化对于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7个省市45家医院的105位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建立Epi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常见证型,并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103份问卷有效,有效率98.10%。根据证型常见度,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作为血管重建术后的主要证型(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的症状作为支持该证型诊断的要素;以百分比反映专家对该问卷的认可度。结论通过对103名心血管病专业中医专家的经验总结,为血管重建术后主要证型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同时经临床证实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包括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同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人以气阴两虚证(55.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中度狭窄占50.5%,重度狭窄占37.2%,完全闭塞占56.1%)及阳虚血瘀证(重度狭窄占35.9%)为主,且与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双支及多支病变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为主,并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血瘀证的Gensini积分最高,与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稳定期冠心病患者303例,详细记录入选时、半年、1年的中医证候情况及2年随访时事件发生情况。应用频数分布法,观察两组患者整体的证候分布。应用多因子降维(MDR)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结果频数法显示3个时间点(两个时间段)的演变趋势:两组的气滞、寒痰(第2时段)均呈现降低趋势,痰热证在事件组呈现逐渐增加。阴虚、气虚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阳虚的变化两组则呈现相反的方向。应用MDR来研究证候之间的转化,结果提示,第2个时点的阳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第2个时点的气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证候演变中以气虚—痰热、阳虚—痰热的转化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53例,健康对照组66例,采用北京福凯公司生产的XTW—J微循环彩色显微分析仪,按田牛教授加权积分法计分设计,测定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输出支管径与袢顶管径较大(P〈0.05),而流速显著减慢(P〈0.01);血管粗细不均、管袢畸形、红细胞聚集、渗出、出血、血色、乳头下静脉丛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指标、流态指标、袢周指标都有一定程度改变,甲襞微循环检测为早发冠心病辨证提供了客观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病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原发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型特点和规律,为CHF病机探索和认识提供参考。方法对117例C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原发病和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证型归纳和统计分析,分析中医证型与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病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占30.8%,肺心病占13.7%,风心病占11.1%,心肌病占6.8%,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占4.3%;冠心病组中气虚血瘀证、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最多,高血压病组气虚血瘀证比例最大,风心病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最多,肺心病组心肺气虚证为多,心肌病以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为多,老年瓣膜病以气虚血瘀证为多;心功能Ⅱ级中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中以气虚血瘀和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居多,心功能IV级中以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居多,心功能等级以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r=0.508,P<0.001);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r=0.773,P<0.001);结论引起CHF最常见的原发病是冠心病,其中气虚血瘀证和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常见,说明气虚、阳虚、血瘀是CHF的最突出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51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9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CAVI检测,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高血压病患者CAVI值与健康者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AV!值的差异。结果单纯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有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等)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各证型CAVI值:瘀血阻络证〉痰浊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肝火亢盛证。虚实夹杂证CAVI值较实证、虚证增高P〈0.05)。痰瘀证组CAVI值较非痰瘀证组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差异仍然存在。结论高血压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血糖、血脂等对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动脉硬化可能与痰瘀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0.
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与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明确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影响,以寻找胸痹心痛的辨证客观化的宏观指标.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冠心病的不同危险因素对证型的影响.结果女性阴虚证和气滞证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血瘀证(52.1%)显著高于女性(31.5%).男性冠心病组的血瘀证显著高于男性非冠心病组和女性非冠心痛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的女性的阴虚证和气滞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的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阴虚证显著高于男性正常组.虚证组的体重指数、发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均分别低于虚实夹杂证(P<0.05).内向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和性情急躁组,而痰浊证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性情急躁组的气滞证显著高于性情平和组(P<0.05).非吸烟者的阴虚证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吸烟者的血瘀证和痰浊证高于非吸烟者.饮酒对胸痹心痛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影响.肉食嗜好组的痰浊证显著高于非肉食嗜好组(P<0.05),肉食嗜好者的冠心病组和的痰浊证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Fat1c0)和无肉食嗜好的冠心病组(P<0.0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证型分布无特殊性.结论性别、体重指数、患病年龄、胸痹心痛病程、性情、吸烟、肉食嗜好的临床证型各有特点,而饮酒嗜好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不同其证型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