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惠平  徐黎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02-2204
探索温室种植环境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神经行为检测评价技术,对浦东某现代农业园区温室作业人员83名(观察组)及附近一花卉市场花卉销售养护人员54名(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在视觉保留、记忆扫描和听简单反应时3个项目上劣于对照组,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项目的异常率显示,观察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目检测结果的分布特征与对照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尽管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毒作用靶器官不尽相同,但神经行为检测评价可作为长期、低剂量职业病危害暴露早期健康损害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噪声对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 (WHO—NCTB)的方法对 199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 ,同时选择 52名在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性别等相似的非噪声作业者为对照组。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噪声暴露水平的增强 ,作业工人各项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增多 ,正性情绪因子得分则减少 ,神经行为不良效应明显增多 ,其中超标暴露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惫—惰性、慌乱—困惑、数字译码、数字广度、目标追踪、视觉保留、简单反应时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而且不同性别间比较 ,部分测试项目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NCTB可以用作噪声危害早期临床前损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职业接触甲醛对暴露工人精神情绪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昆山市存在甲醛职业危害企业18家,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组合,对65名甲醛接触工人和70名对照组工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18家企业甲醛平均浓度为0.43mg,mg/m~3,最高达3.11 mg/m~3,超标暴露点达29.1%。暴露组工人数字跨度、视觉保留、正确打点数和二次打点总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一焦虑、抑郁一沮丧升高,有力一好动项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职业性接触甲醛可导致工人明显精神情绪和神经行为改变,为暴露工人的早期损害提供了两个有意义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某铜冶炼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物浓度,并对岗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2年10月某铜冶炼企业铜冶炼作业工人389人作为暴露组,另选择非冶炼作业工人554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工作场所砷尘浓度测定、职业健康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企业生产环境砷CSTEL超标率7.8%,砷CTWA超标率61.9%。熔炼车间工作岗位砷CSTEL存在超标情况;熔炼车间、转炉车间、备料车间部分工种CTWA存在超标情况。职业健康检查:发砷超标率83.5%;B超异常率82.3%,脂肪肝检出率76.3%,肝功能异常检出率41.9%。未检出血铅超标劳动者。暴露组各车间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车间工人肝功能异常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各年龄段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各工龄间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工人肝功能异常率、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冶炼行业的致肝损害毒物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砷、铅、铜、砷化氢,建议将铜、砷化氢纳入职业健康监项目。根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以减少工人脂肪肝、肝损伤、心电图异常罹患机会。  相似文献   

5.
探讨甲醛对职业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横断面调查研究甲醛对暴露人群的神经行为功能和血液系统等的损伤。结果表明甲醛刺激作用明显,对暴露组工人神经行为、肝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且DNA断裂损伤明显。其中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和DNA断裂可考虑为其早期损害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接锰工人计算机神经行为测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使用中文版计算机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项目的测试,探讨锰对职业接触工人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00名接锰工人和26名非接锰工人为测试对象,然后选取11个行为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将接锰工人按累积暴露指数(CEI)大小分为低暴露组(CRI<5)与高暴露组(CEI≥5),每名工人由专业人员单独测试.结果暴露组工人的行为如情绪、符号译码、视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已有明显改变(P<0.05).相关分析发现神经行为功能改变与锰累积暴露剂量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长期接触锰可引起职业接触工人情感状态、心理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变.计算机神经行为测试可作为一种检测职业接锰工人神经系统亚临床损害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甲醛对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甲醛对职业接触工人的健康影响及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甲醛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自觉症状、神经行为功能、情绪状况、外周血生化指标和微核率等的影响。结果自觉症状方面,暴露组中流泪、流涕、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腹痛的出现率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面,两组工人的数字跨度、错误打点率和有力-好动等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生化指标和微核发生率方面,两组工人的总蛋白、球蛋白及A/G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醛会导致接触工人神经行为和情绪、精神状态改变,刺激症状明显,其中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可考虑作为接触甲醛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硫化碳早期损害神经行为检测敏感指标。方法:采用NES-C3对接触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检测敏感指标筛选,并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对接触组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提示目标追踪、视觉保留、系列加减等六项指标对二硫化碳早期损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且与视觉功能的障碍呈明显相关。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六项神经行为检测项目对二硫化碳作业人员进行早期健康损害是一种敏感、有效并且简便的检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频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行为功能检测在高频辐射职业危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HO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中4项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法,观察工业高频电磁场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高频作业工人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与作业工人神经衰弱的检出结果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为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不良影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苯对人体血液、神经及生殖系统的损害及其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早期有效指标.方法 选择458例从事苯作业工人作为苯接触组,423例无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史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症状询问、内科、血常规、肝功能、肝胆胰脾B超等检查.结果 苯接触组神经衰弱症状、皮肤黏膜出血及女工月经异常的百分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苯接触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的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是反映苯对人体血液系统损害的早期重要指标.详细的神经、生殖系统症状询问是早期发现苯所致神经及生殖系统损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涛  柴淑娅  刘文静  闫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33-2235
目的为掌握延安重点厂矿企业职业健康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职业健康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6—12月,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普查方案要求,对延安石油、天然气、砂石采矿、机械制造等375个厂矿企业15 500名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合对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勘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次检查未发现肯定的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病例。查出听力下降15例,肺功能性深度呼吸力减弱65例,肺部阴影及双肺黏膜粘连16例,心电图异常率为5.09%。高血压及B超异常[肝(肾)囊肿、结石、脂肪肝等]占检查人数的18.41%。妇科检查3 845人中,滴虫病、梅毒、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和阴道炎等妇科病占受检数的70.43%。结论 375个厂矿企业的15 500名在岗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基本稳定,职业病危害系数较小,但有些工种岗位长期接触多种有毒有害因素,易产生多种次生疾病,导致职业性病变。因此,企业要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护,要从源头抓起,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动态监测,主动预防,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铸造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超标情况严重,粉尘超标率达70%。经改进部分防护措施后现场作业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该公司的作业现场中粉尘、噪声危害非常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进一步整改,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任平平  何鸿先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48-750,754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某氧化铝厂300kt/a氧化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等,其中,粉尘检测点TWA合格率为75.00%,毒物检测点、噪声检测点各有5个超标作业点。[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刘敏吉 《职业与健康》2012,28(4):416-418
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九星建材市场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闵行区九星建材市场90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商铺经营者和130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务工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闵行区九星建材市场职业卫生现状主要包括:①单位规模小,用于职业病防护的机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②务工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长,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且危害程度大。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务工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低,仅为3.1%。④劳动关系不确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仅36.9%,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仅有4.6%。结论闵行区九星建材市场职业卫生现状较差,急须研究适合综合型建材市场外来流动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从而改善九星建材市场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5.
沈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75-1578
目的了解某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有较完整的应急救援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采取设备露天布置、自动化、密闭化,安装除尘器,减振、消音防护措施,配置了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毒物、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应根据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张诚  曲玮  张海东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43-1044
目的对某轮胎制造公司新建子午线轮胎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验进行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结论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3-2734
目的了解常熟市木制品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方法对该市10家木制品企业87名工人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并选取76名从事后勤工作,销售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10家木制品企业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的空气浓度不合格率分别为31.8%和3.4%。调查组在心电图及血常规方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71,P0.05;χ2=12.14,P0.01)。有机挥发物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常熟市木制品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已造成一定危害,健康损害主要表现在心电图和血常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文  王昌松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11-1712
目的掌握某企业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人群健康状况,为该人群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对该企业374名接触电焊烟尘、噪声的在岗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健康检查374人,其中74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占体检人数的19.79%;接触电焊烟尘作业人员检查112人,异常胸片7人,占6.25%;接触"噪声"作业人员检查314人,异常电测听113人,占35.99%。结论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损害了劳动者的健康,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马子建  方西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587-2588
目的了解合肥市生产企业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电焊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1136名电焊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结果合格率为96.7%,职业健康检查有18.13%的受检查者血常规异常,9.33%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有23.32%出现肺纹理紊乱增重。结论电焊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和锰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